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Internet原理与技术
Internet原理与技术

Internet原理与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志文,陈妍,夏秦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1494188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重点介绍Internet高级技术及工作机理的基础上,与实用网络紧密结合,力求反映Internet技术与应用的最新发展。本书共分9章,既涵盖了Internet的各个层面,又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讲解,主要内容包括:Internet概述、Internet基础、Internet单播路由、Internet多播、移动IP、IP服务质量、P2P原理与应用、IPv6、Internet的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Internet原理与技术》目录

第1章 Internet概述 1

1.1 引言 1

1.2 Internet的发展与创新 2

1.2.1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2

1.2.2 Internet的技术创新 4

1.3 Internet的结构 11

1.3.1 Internet边缘部分 11

1.3.2 Internet核心部分 13

1.4 相关标准化组织 14

1.4.1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14

1.4.2 Internet标准化组织 16

1.5 Internet的未来 17

1.5.1 Internet的发展目标 18

1.5.2 下一代Internet面临的技术挑战 19

1.5.3 下一代Internet研究进展 21

1.5.4 下一代Internet关键技术 24

1.6 新兴网络形态 27

1.6.1 移动互联网 27

1.6.2 云计算 30

1.6.3 物联网 33

1.6.4 数据中心网络 36

思考题 39

第2章 Internet基础 40

2.1 TCP/IP体系结构 40

2.2 IP层 42

2.2.1 IPv4 42

2.2.2 ARP 45

2.2.3 ICMP 46

2.3 传输层 48

2.3.1 UDP 48

2.3.2 TCP连接 49

2.3.3 TCP传输控制 53

2.4 应用层 57

2.4.1 DHCP 57

2.4.2 DNS 58

2.4.3 Web 61

2.4.4 FTP 62

2.4.5 E-mail 63

2.5 Internet接入 66

2.5.1 接入网的概念 66

2.5.2 ADSL 67

2.5.3 基于HFC网的CableModem 67

2.5.4 以太网接入 68

2.5.5 光纤接入 69

2.5.6 电力线接入 70

2.5.7 宽带无线接入 71

2.5.8 3G/4G接入 72

思考题 74

第3章 Internet单播路由 75

3.1 Internet路由体系 75

3.1.1 路由概述 75

3.1.2 路由器 76

3.1.3 分层路由 79

3.1.4 常用路由算法 80

3.1.5 Internet的路由结构 83

3.2 RIP 84

3.2.1 RIP发展历程 84

3.2.2 RIP报文结构 86

3.2.3 RIP工作流程 88

3.2.4 慢收敛 89

3.2.5 路由合并 90

3.3 OSPF 92

3.3.1 OSPF发展历程 92

3.3.2 OSPF链路类型 93

3.3.3 层次化的OSPF 94

3.3.4 OSPF报文结构 96

3.3.5 OSPF工作流程 99

3.4 BGP 101

3.4.1 BGP概述 101

3.4.2 BGP邻接关系 103

3.4.3 BGP报文结构 104

3.4.4 BGP路由属性 106

3.4.5 BGP工作流程 108

思考题 112

第4章 Internet组播 113

4.1 组播 113

4.1.1 组播概述 113

4.1.2 组播应用 114

4.1.3 组播模型 115

4.1.4 组播地址 116

4.2 IGMP 118

4.2.1 IGMPv1 119

4.2.2 IGMPv2 121

4.2.3 IGMPv3 123

4.3 交换机组成员关系维护 126

4.3.1 IGMP Snooping 126

4.3.2 IGMP Proxy 128

4.3.3 GMRP 129

4.4 组播分组转发 130

4.4.1 源树 130

4.4.2 共享树 134

4.4.3 RPF检查 135

4.5 组播路由协议 136

4.5.1 协议分类 136

4.5.2 DVMRP 137

4.5.3 MOSPF 140

4.5.4 CBT 142

4.5.5 PIM 143

思考题 147

第5章 移动IP 148

5.1 移动节点的IP通信 148

5.1.1 链路变更对IP传送的影响 148

5.1.2 基于特定主机路由 149

5.1.3 节点漫游 152

5.1.4 链路层的节点移动 154

5.1.5 移动IP 155

5.2 移动IP技术架构 156

5.2.1 技术要求 156

5.2.2 功能实体 157

5.2.3 工作机理 159

5.3 代理搜索 161

5.3.1 代理搜索消息 161

5.3.2 移动检测方法 163

5.4 注册 165

5.4.1 注册类型 165

5.4.2 注册消息格式 166

5.4.3 注册过程 168

5.5 数据包选路 171

5.5.1 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上的选路 171

5.5.2 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的选路 171

5.5.3 移动节点发送数据包 175

5.5.4 三边路由及优化 175

5.5.5 移动节点收发广播包和组播包 176

5.6 移动IPv6 179

5.6.1 移动IPv6工作原理 179

5.6.2 代理搜索 180

5.6.3 通告 180

5.6.4 数据包选路 184

5.6.5 与移动IPv4的区别 185

思考题 186

第6章 IP服务质量 187

6.1 QoS背景 187

6.1.1 QoS发展历程 187

6.1.2 尽力而为服务 189

6.1.3 QoS定义 190

6.1.4 QoS典型场景 191

6.2 流量分类 192

6.3 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 194

6.3.1 令牌桶算法 194

6.3.2 漏桶算法 196

6.3.3 流量监管 197

6.3.4 流量整形 197

6.4 队列调度 199

6.4.1 队列调度概述 199

6.4.2 先进先出队列 199

6.4.3 优先队列 200

6.4.4 定制队列 201

6.4.5 加权公平队列 202

6.4.6 基于类的WFQ 204

6.4.7 RTP优先队列 205

6.5 集成服务 206

6.5.1 集成服务概述 206

6.5.2 RSVP 208

6.5.3 集成服务评价 211

6.6 区分服务 212

6.6.1 区分服务概述 212

6.6.2 区分服务架构 213

6.6.3 PHB类别 216

6.6.4 加速服务与确保服务 216

6.6.5 区分服务评价 218

6.7 端到端的QoS 218

6.7.1 DiffServ与IntServ/RSVP融合 219

6.7.2 端到端QoS框架 219

6.7.3 端到端QoS资源管理 220

6.8 QoS机制比较 221

思考题 222

第7章 P2P原理与应用 223

7.1 P2P基础 223

7.1.1 P2P的产生背景 223

7.1.2 P2P与Web的区别 224

7.1.3 P2P网络特点 226

7.1.4 P2P衍生问题 227

7.2 P2P拓扑结构 228

7.2.1 P2P拓扑分类 228

7.2.2 集中式拓扑 229

7.2.3 结构化P2P 230

7.2.4 非结构化P2P 231

7.3 P2P关键技术 232

7.3.1 体系结构 232

7.3.2 内容存储 233

7.3.3 内容查询 234

7.3.4 内容传输 236

7.3.5 NAT穿越 238

7.4 分布式散列表 240

7.4.1 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检索 240

7.4.2 分布式数据检索策略 241

7.4.3 DHT基础 244

7.4.4 Chord 246

7.4.5 Pastry 249

7.5 P2P典型应用 252

7.5.1 BT 252

7.5.2 eMule 254

7.5.3 Skype 255

7.5.4 流媒体应用 257

思考题 259

第8章 IPv6 260

8.1 IPv4的局限性 260

8.1.1 地址空间 260

8.1.2 性能 261

8.1.3 安全性 263

8.1.4 自动配置 264

8.2 IPv4地址过渡技术 265

8.2.1 划分子网 265

8.2.2 NAT 267

8.2.3 CIDR 268

8.3 IPv6技术优势 269

8.4 IPv6地址 271

8.4.1 IPv6地址表示 271

8.4.2 IPv6地址类型 272

8.4.3 IPv6地址分配 272

8.4.4 地址自动配置 274

8.5 IPv6报文格式 276

8.5.1 IPv6报文基本头部 276

8.5.2 IPv6报文扩展头部 277

8.6 IPv6选项扩展头部 278

8.6.1 建立新的选项 278

8.6.2 选项扩展头部 278

8.6.3 已定义选项 279

8.7 常用扩展头部 280

8.7.1 路由头 280

8.7.2 分片头 281

8.8 IPv6邻居发现协议 282

8.8.1 工作原理 282

8.8.2 主机数据结构 284

8.8.3 邻居发现协议的功能 286

8.8.4 邻居发现协议与ARP的比较 287

8.9 IPv6过渡 288

8.9.1 IPv4向IPv6过渡阶段 288

8.9.2 IPv4/IPv6双栈 289

8.9.3 IPv6隧道类型 290

8.9.4 IPv6 over IPv4隧道 291

8.9.5 IPv6与IPv4互通技术 296

思考题 300

第9章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301

9.1 中国Internet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01

9.1.1 中国Internet发展历史 301

9.1.2 中国Internet发展现状 303

9.1.3 中国Internet发展现状评价 304

9.1.4 中国Internet发展趋势 305

9.1.5 中国下一代Internet体系结构 308

9.2 中国Internet基础资源 310

9.2.1 全球IP地址分配 310

9.2.2 中国IP地址分配 312

9.2.3 Internet运营商 314

9.2.4 海底光缆 315

9.3 CERNET 316

9.3.1 CERNET概述 316

9.3.2 CERNET2架构 320

9.3.3 CERNET2主干网 322

9.3.4 CERNET2互联 324

9.4 ChinaNet 325

9.4.1 ChinaNet网络结构 325

9.4.2 ChinaNet网络节点 328

9.4.3 IGP路由策略 330

9.4.4 BGP路由策略 332

9.5 三网融合 334

9.5.1 什么是三网融合 334

9.5.2 三网融合的国际现状 336

9.5.3 中国三网融合 337

9.5.4 IPTV 338

9.5.5 广电网络双向改造 342

思考题 344

附录 我国IP地址分布情况 345

参考文献 3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