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尚海洋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9007912
  • 页数:185 页
图书介绍:《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写作的背景以及生态城市概念的产生于发展;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主要介绍了可持续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综述;第三章张掖市2002年—2007年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张掖市为例介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整体思路;第四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预测,介绍了基于SD的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和基于SD模型的张掖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第五章张掖市生态城市战略思考与实践,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张掖市生态城市战略的湿地资源基础,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和张掖市生态建设监控;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文中作者分别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这三方面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性。并进一步构建了包括14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张掖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张掖市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结合张掖市城市发展的状况、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及张掖市近郊湿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战略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背景 3

一、城市 3

二、城市化 3

第二节 生态城市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4

一、生态城市运动应紧扣国情 7

二、解决中小城市发展问题的科学途径 9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 1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15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5

二、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简介 17

三、国内可持续发展监测方法 22

第二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 23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 23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征及目标 26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 29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原则 31

五、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特征 33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综述 34

一、国外研究评述 34

二、国内研究情况评述 38

第三章 张掖市2002—2007年可持续发展评价 43

第一节 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5

一、评估体系的整体思路 45

二、评估体系设计 47

第二节 张掖市2002—2007年可持续发展评价 53

一、指标数据获取 53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57

三、评估结果与分析 65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预测 71

第一节 基于SD的张掖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73

一、模型设计 73

二、计算机仿真模型建立 76

第二节 基于SD模型的张掖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80

一、模型参数估计 80

二、模型有效性检验 82

三、模拟结果分析 84

第五章 张掖市生态城市战略思考与实践 89

第一节 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91

一、生态城市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91

二、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 96

三、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总结 106

四、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 108

第二节 张掖市生态城市战略的湿地资源基础 113

一、北郊湿地概况 113

二、北郊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服务功能介绍 116

三、北郊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119

四、基于CVM方法的北郊湿地存在价值评估 123

第三节 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136

一、张掖市“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简介 136

二、初步进展情况 138

第四节 张掖生态城市建设监控 141

一、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 141

二、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达标监控 144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149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51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最直接因素 151

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较大 152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53

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张掖市发展的未来 154

五、建设生态张掖是张掖市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选择 155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56

一、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56

二、建模及分析进一步深入 157

三、政策建议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157

附录 159

附录Ⅰ:SD模型核心结构与主要方程类型(Vensim PLE) 161

附录Ⅱ:模型输出部分预测值 167

参考文献 171

后记 1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