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与电视广告之实征美学 世代间的美感和偏好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伊彬著
- 出 版 社:AIRITI PRESS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868430778
- 页数:532 页
第一章 问题的启始 1
(一)定义 2
(1)美戚创作与美戚欣赏 2
(2)艺术 3
(3)美术 3
(4)图像 3
(5)影片 3
(6)影像 4
(二)视觉环境的变迁 4
(三)审美的标准也跟著变迁? 11
(四)实验审美的研究价值 17
第二章 青少年世代与流行文化 25
第一节 世代与媒体 25
(一)世代 25
(二)数位媒体的发展 28
第二节 流行文化的特征 32
(一)台湾流行文化中的影像 34
(1)图像 35
(2)影片 41
(二)青少年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44
(三)影像与青少年文化的关系 50
(四)青少年次文化的价值观 55
第三节 有关青少年的神经科学研究 61
第三章 审美的哲学与实征研究 69
第一节 美与审美 69
第二节 审美 72
第三节 「美感=偏好」?「美感=愉悦」? 77
第四节 从哲学到实征 82
(一)审美研究的移转 82
(二)实征审美研究概述 84
第五节 审美对象物的内容与形式 86
第四章 审美的变因与理论 91
第一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审美对象物本身的特质 91
(一)好的造型 92
(1)对称 92
(2)比例 93
(二)对比与清晰 94
(三)原型 95
(四)色彩 98
(五)均衡 100
(六)复杂度 101
(七)风格 102
第二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审美对象物的呈现 105
(一)单纯暴露效果 105
(二)新奇 109
第三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感知者本身的特质 112
(一)性别 112
(1)性别与审美活动的参与 114
(2)性别与图像互动关系的偏好 115
(3)性别与颜色或形状优先 115
(4)性别与图像内容的偏好 116
(5)性别与图像深度的偏好 117
(二)年龄 117
(三)人格 117
(四)专家与生手 119
(五)大脑偏侧性 123
第四节 审美发展 127
(一)审美发展理论 127
(二)审美偏好发展研究 133
(1)Hardiman、Zernich(1977、1984、1985) 134
(2)Machotka(1966) 135
(3)Taunton(1980) 135
(4)陈琼花(1998) 136
(5)黄淮鳞(2001) 137
(6)王孟惠等(王孟惠,2005;王孟惠、伊彬,2005) 141
(7)张琬琪、伊彬(2007) 145
第五节 审美心理学的理论 149
(一)完形理论 149
(二)知觉流畅性理论 151
(1)视觉资讯的熟悉度-单纯暴露效果 152
(2)视觉资讯安排上的非冗赘性 152
第六节 审美认知系统模型 154
(一)Ognjenovic之「H-R-D三阶段模式」 154
(二)Leder等之「审美欣赏与判断讯息处理模式」 155
第七节 本章 小结:审美的三个层次与新的模型 158
(一)审美心智系统的三个层次 158
(1)审美的知觉生理层次 158
(2)审美的情绪戚受层次 161
(3)审美的认知评估层次 164
(二)伊彬、林演庆之「动态心智系统」 166
第五章 电视广告的美感评价、偏好、与理解程度 17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71
(一)研究背景 171
(1)电视 172
(2)电视广告 173
(3)电视广告的元素 174
(二)研究目的 177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78
(一)研究设计 178
(二)参与者 178
(三)刺激物 179
(四)研究工具与器材 184
(五)实验过程 184
第三节 电视广告美感评价研究结果 186
(一)叙述方式与剪接率 186
(二)年龄与剪接率 189
(三)年龄与叙述方式 191
(四)小结 193
第四节 电视广告偏好程度研究结果 196
(一)不同年龄条件下之叙述方式与剪接率 197
(二)不同剪接率条件下之年龄与性别 202
(三)小结 204
第五节 电视广告理解程度研究结果 206
(一)年龄与剪接率 207
(二)年龄与叙述方式 209
(三)小结 211
第六节 本章 小结 213
(一)美感 213
(二)偏好 214
(三)理解 215
(四)讨论 216
(1)发展中的弹性:青少年的「不理解,不美,但喜欢」 216
(2)价值观与幽默感 218
(3)视觉环境与发展关键期的交互作用 219
第六章 电视广告的美感评价、偏好、与理解程度间之关系 223
第一节 以平均值分析三者间的差距 224
(一)所有参与者 224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24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25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26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26
(二)成人 226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28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28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28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28
(三)青少年 229
(1)在「合常理-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30
(2)在「合常理-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30
(3)在「无匣头-低剪接率」的条件下 231
(4)在「无匣头-高剪接率」的条件下 231
(四)各程度之间的差距 231
(1)偏好—美戚 232
(2)理解—偏好 232
(3)理解—美戚 233
第二节 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所显示的关系 236
(1)「美戚-偏好」 239
(2)「美戚-理解」 240
(3)「偏好-理解」 240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42
(一)平均值 242
(二)相关 244
第七章 流行插画的美感评价 247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247
第二节 先遣研究 249
(一)参与者 249
(二)刺激物 250
(三)研究工具与器材 252
(四)实验过程 252
(五)美感评价研究结果 252
第三节 正式研究的研究方法 257
(一)研究设计 257
(二)参与者 257
(三)刺激物 259
(四)研究工具与器材 261
(五)实验过程 262
第四节 插画美感评价研究结果 263
(一)流行插画美感评价判判断:大纲 263
(二)美戚评价:从主题的角度 265
(三)美戚评价:从形式的角度 270
(四)美感评价判断:主题-形式 275
(1)从主题的角度 275
(2)从形式的角度 288
(五)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美评价特征 295
(1)整体参与者认为最美的插画特征 295
(2)整体参与者认为最不美的插画特征 296
(3)美戚评价成人高于青少年的插画特征 298
(4)美戚评价青少年高于成人的插画特征 301
(5)美戚评价男性高于女性的插画特征 303
(6)美感评价女性高于男性的插画特征 305
第五节 讨论 30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311
(一)从主题的角度 311
(二)从形式的角度 312
(三)美戚评价: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13
(四)年龄与性别的美戚评价差异特征 313
第八章 流行插画的偏好、愉悦、与熟悉程度 315
第一节 插画偏好程度研究结果 315
(一)流行插画偏好程度:大纲 315
(二)偏好程度:从主题的角度 317
(三)偏好程度:从形式的角度 322
(四)偏好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26
(五)偏好程度与美感评价的比较 331
(1)美感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偏好程度上却消失者 331
(2)美感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偏好程度出现显著差异 332
第二节 插画愉悦程度研究结果 334
(一)流行插画愉悦程度:大纲 334
(二)愉悦程度:从主题的角度 336
(三)愉悦程度:从形式的角度 341
(四)愉悦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45
(五)熟悉程度与美戚评价的比较 349
(1)美戚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愉悦程度上却消失者 349
(2)美戚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愉悦程度出现显著差异 351
第三节 插画熟悉程度研究结果 352
(一)流行插画熟悉程度:大纲 352
(二)熟悉程度:从主题的角度 354
(三)熟悉程度:从形式的角度 358
(四)熟悉程度: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62
(五)熟悉程度与美戚评价的比较 364
(1)美感评价上有显著差异,但熟悉程度上却消失者 364
(2)美感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熟悉程度出现显著差异者 36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67
(一)偏好 367
(1)从主题的角度 367
(2)从形式的角度 368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69
(二)愉悦 369
(1)从主题的角度 369
(2)从形式的角度 370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71
(三)熟悉 372
(1)从主题的角度 372
(2)从形式的角度 373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374
第九章 流行插画的美感评价、偏好、愉悦、与熟悉程度间之关系 375
第一节 以平均值分析三者间的差距 376
(一)从主题的角度 376
(二)从形式的角度 385
第二节 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所显示的关系 394
第三节 以变异数分析比较四者之间的差距 40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405
(一)平均值 405
(1)从主题的角度 405
(2)从形式的角度 406
(二)相关 407
(1)从主题的角度 407
(2)从形式的角度 407
(3)从主题-形式的角度 408
(三)多因子变异数分析 409
(四)讨论 409
第十章 结语 413
第一节 影响审美的因素 415
(一)性别的影响力 415
(二)年龄与世代的影响力 417
(三)暴露与教育的影响力 419
(四)主题与形式的影响力 421
第二节 现象讨论 425
(一)青少年的美戚与其他感受间之关系较成人分歧 425
(二)最美的标准是客观的,故能贯穿于世代之间,偏好是更为个人的戚受,容易受到视觉环境的影响 429
(三)插画审美研究中青少年普遍较低落的美感评价与愉悦、熟悉程度 431
(四)写实与卡通的地位 432
第三节 三个可能的理由 436
(一)美戚价值一旦被建立起来就难以被推翻? 436
(二)视觉环境与审美发展关键期的交互作用 437
(三)审美必须具备的先决能力 441
第四节 后记 445
引注文献 451
附录 489
附录一 插画刺激物来源 489
附录二 美感评价与偏好、愉悦、熟悉程度的平均值 493
附录三 性别与年龄在所有刺激物的二因子变异数分析结果 499
附录四 各主题间与各形式间的成对比较 505
- 《云淡风轻 蒋勋谈东方美学》刘海珍,潘旖妍责编;蒋勋 2020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数字插画实战 人像创作30例》王鲁光著 2019
- 《红T/象·素时尚插画艺术展作品集》李海兵主编 2019
-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 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王树生著 2019
- 《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创化》(中国)金雅 2019
-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王次照主编 2019
- 《微刺绣 绣绷里的插画艺术》(葡)伊瑞姆·亚兹瓷(Irem Yazici)著 2019
-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第2版》张照雨,何章强编 2018
- 《21世纪美学热点问题 上》乔学杰主编 2019
- 《骨鲠集》宋云彬著 1942
- 《东单栖凤楼》芮法彬著 2018
- 《《易纬》占术研究》刘彬著 2014
- 《农民抗战丛书要目》杨村彬著
- 《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与形式》赵彬著 2020
- 《清宫外史 第二部 光绪变政记》杨村彬著 1946
- 《秦良玉 四幕历史剧》杨林彬著 1941
- 《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史论》徐文彬著 2019
- 《创新集群的演化机制与效率》乔彬著 2019
- 《多孔介质中复杂流体输运和气体扩散效应的研究》卢银彬著 2018
- 《竞争战略 全译珍藏版》(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著 2012
- 《网络互联技术手册 第2版》(美)(K.唐斯)Kevin Downes等著;包晓露等译 1999
- 《新版交换式以太网和快速型以太网 第2版》(美)(R.布雷耶)Robert Breyer,(美)(S.赖利)Sean Riley著;肖文贵等译 1997
- 《摄影100关键词》(英)克拉克著 2011
- 《守望百年 中英文对照爱情长诗》蔡丽双著;张智中译 2014
- 《环境政策概要》(英)卡罗琳·斯奈尔(Carolyn Snell)著;宋伟译 2017
- 《驼铃 中-英-波兰文对照诗集》蔡丽双著;张智中,(波兰)博古米娜·雅尼卡译 2015
- 《爱海情帆 中-英-罗马尼亚文对照爱情长诗》蔡丽双著;张智中,德拉戈斯·巴尔布译 2016
- 《准备,开始,哎哟》(美)弗兰·马努斯肯著;(美)黛安娜·帕尔米西若绘;魏亚西译 2014
- 《埋藏在后院》(美)盖尔·赫尔曼著;(美)杰里·斯马斯绘;筱舟译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