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分化与选择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
分化与选择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

分化与选择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能祥,董泽芳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2279068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书选择这一重要研究课题,综合运用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以及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和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对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参考价值。
《分化与选择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与特征 14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 14

一、高等教育分流的横向构成 15

二、高等教育分流的纵向结构 16

第二节 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主要特征 17

一、分流取向的兼顾性 18

二、分流依据的科学性 18

三、分流时机的适宜性 19

四、分流形式的多样性 19

五、分流结构的协调性 19

六、分流机构定位的合理性 20

第二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基础 21

第一节 社会学基础:社会分工理论 21

一、亚当·斯密的“分工-专业化论” 21

二、马克思主义的“分工-效率论” 22

三、涂尔干的“分工-有序论” 23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个性差异理论 24

一、能力差异理论 24

二、气质差异理论 25

三、性格差异理论 26

第三节 哲学基础:“人性-秩序论”和“生命类型-职业论” 27

一、柏拉图“人性-秩序论” 27

二、斯普兰格(Spranger)“生命类型一职业论” 29

第四节 教育学基础:教育流动论和教育选择论 31

一、特纳的“教育流动论” 31

二、霍珀的“教育选择论” 32

第三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实践依据 35

第一节 个性发展与高等教育分流 35

一、个性发展的理论概述 35

二、个性发展的时代价值 40

三、高等教育分流:促进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42

第二节 供求平衡与高等教育分流 44

一、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 44

二、高等教育与劳动力供求 47

三、高等教育分流:实现供求平衡的有效手段 51

第三节 社会分化与高等教育分流 53

一、社会分化及其对教育分流的影响 53

二、我国社会分化的现状与理想目标 56

三、高等教育分流:促进合理分化的重要前提 58

第四节 生态定位与高等教育分流 61

一、教育生态位的基本理论 62

二、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错位现象” 64

三、高等教育分流:实现合理定位的必要条件 66

第五节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与高等教育分流 68

一、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表征与意义 68

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失谐及原因 71

三、高等教育分流:实现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74

第四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演变脉络 77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流的萌芽阶段 77

一、古代国外的高等教育分流 77

二、古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分流 81

三、古代高等教育分流的特点 83

第二节 高等教育分流的拓展阶段 85

一、高等教育分流机构类型增多、布局拓宽 86

二、高等教育分流对象数量增多、选择性增强 88

三、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层次更多、类型更广 89

四、高等教育分流得到政府的支持更多、经费渠道更广 90

第三节 高等教育分流体系的形成阶段 91

一、高等教育分流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91

二、高等教育分流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 94

第四节 从演变脉络中得到的启示 101

一、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应具有广泛性 101

二、高等教育分流对象的选择应具有科学性 101

三、高等教育分流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102

四、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应具有合理性 102

第五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模式构建 104

第一节 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构成要素 104

一、价值目标体系 104

二、结构功能体系 107

三、操作策略体系 109

四、调适机制体系 114

第二节 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制约因素 115

一、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 115

二、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 117

三、教育基础与高校定位 119

四、文化传统与国民意向 121

第三节 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构建原则 124

一、满足需求原则 124

二、促进发展原则 127

三、整体优化原则 129

四、统筹兼顾原则 131

第六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运行机制 134

第一节 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134

第二节 高校自主适应机制 136

一、自主办学 137

二、自我发展 137

三、自我调控 137

四、自主选择 137

第三节 学生流向指导机制 138

一、流向指导机制的意义 138

二、流向指导机制的类型 139

第四节 利益主体协调机制 140

第七章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模式借鉴 142

第一节 “流层考升型” 142

第二节 “入学分流型” 144

第三节 “中期分流型” 146

第四节 “专业分岔型” 148

第五节 “适时转流型” 150

第六节 “工读交替型” 152

第七节 “学校配置型” 154

第八节 “学生选择型” 156

第八章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策略比较 160

第一节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选择策略比较 160

一、分流选择主体的策略比较 160

二、分流选择对象的策略比较 164

三、分流选择方式的策略比较 168

第二节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分化策略比较 176

一、适时分化策略比较 176

二、适度分化策略比较 177

三、适才分化策略比较 179

第三节 国外高等教育分流的分配策略比较 181

一、学生自选策略 181

二、学校引导策略 182

三、企业参与策略 184

四、中介协调策略 185

第九章 高等教育分流的发展趋势 189

第一节 分流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189

一、公立高校力度加大 190

二、私立高校蓬勃兴起 192

三、企业办学方兴未艾 193

四、多元联办大势所趋 194

第二节 分流对象的大众化趋势 195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 196

二、分流对象类型增多 197

三、接受教育形式多样 198

第三节 分流目标的综合化趋势 199

一、精英目标与大众目标兼顾 200

二、通才目标与专才目标结合 202

三、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并重 204

第四节 分流结构的合理化趋势 207

一、流层结构的合理化 207

二、流向结构的合理化 209

三、流型结构的合理化 210

四、流域结构的合理化 211

第五节 分流策略的科学化趋势 212

一、分流依据:从偏重知识向综合选拔发展 212

二、分流方式:从偏重考试向灵活多样发展 214

三、分流时机:从进校分流向适时分流发展 216

四、分流比例:从片面适应向动态平衡发展 217

五、分流次数:从一次到位向多次选择发展 218

第六节 分流过程的民主化趋势 219

一、突出个性发展 220

二、尊重自主选择 220

三、改进分流指导 221

第七节 分流机制的协调化趋势 222

一、政府:宏观调控有力 222

二、高校:自主适应灵活 225

三、社会:积极主动参与 226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现状分析 228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背景 228

一、政治改革为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28

二、经济变革为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30

三、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为分流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1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改革试验 233

一、由“入学分流型”向“中期分流型”发展 233

二、由“专业主流型”向“专业分岔型”发展 238

三、由“一次分流型”向“适时转流型”发展 243

四、由“学校配置型”向“学生选择型”发展 247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55

一、价值偏颇,目标冲突 255

二、结构失调,功能受阻 261

三、自主有限,策略僵化 272

四、机制不活,分流不畅 277

第十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的对策思考 284

第一节 提高思想认识,整合价值目标 284

一、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 284

二、大众目标与精英目标并重 285

三、通才目标与专才目标融合 286

四、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兼顾 286

第二节 加强调查预测,优化分流结构 287

一、加强人才需求预测,优化流层结构 288

二、重视现行学科调查,优化流向结构 291

三、探索多元发展途径,优化流型结构 293

四、分析布局失衡现状,优化流域结构 294

第三节 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分流策略 296

一、改革招生制度,完善选择策略 296

二、改革学年制度,完善分化策略 300

三、改革双选制度,完善分配策略 302

第四节 多方配合行动,健全分流机制 303

一、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 304

二、改革高校体制,扩大分流权利 305

三、建立配合系统,加强学生指导 307

后记 3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