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勇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6089778
  • 页数:126 页
图书介绍:《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一书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包括划分标准、多孔介质特征、单相和油水两相渗流、水锁机理及解水锁方法、产能预测模型、分段压裂技术等理论分析,并用实例进行了剖析。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应用》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低渗透油藏发展趋势 1

1.2 低渗透油藏概念及划分 2

1.3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要难题 3

第2章 低渗透油层多孔介质的主要特征 4

2.1 储容性 4

2.2 渗透性 5

2.3 比表面 6

2.4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6

2.4.1 孔隙大小的划分 6

2.4.2 孔隙喉道结构特征 6

2.5 多孔介质的流变性 7

2.6 渗透率与孔隙介质平均孔道半径的关系 8

2.7 孔隙介质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9

2.7.1 水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9

2.7.2 界面张力的影响 10

2.7.3 边界层的影响 10

2.7.4 其他因素对渗流的影响 11

第3章 低渗透储层划分及评价 12

3.1 主力层及非主力层的认识 12

3.2 恒速压汞技术研究孔隙结构 13

3.2.1 恒速压汞的比较优势 13

3.2.2 恒速压汞实验原理 13

3.2.3 恒速压汞实验测试 14

3.2.4 储层划分及评价 18

3.3 核磁共振分析可动流体饱和度 19

3.3.1 核磁共振原理简介 19

3.3.2 储层划分及评价 20

3.4 储层综合划分及评价 21

第4章 低渗透储层流体单相渗流特征 24

4.1 渗流的非线性规律 24

4.2 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 25

4.3 渗流过程的物理意义和基本特征 26

4.3.1 渗流过程的物理意义 26

4.3.2 渗流过程的基本特征 29

4.4 单相流体渗流规律 29

4.5 低渗低速渗流的流态与准数 30

4.5.1 低渗低速渗流的流态 30

4.5.2 低渗低速渗流的准数 31

4.5.3 单相渗流数学方程 33

第5章 低渗透储层流体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37

5.1 油水两相渗流的微观渗流机理 37

5.1.1 亲水地层中水驱油微观机理 37

5.1.2 亲油地层中水驱油微观机理 38

5.1.3 中性地层中水驱油微观机理 39

5.2 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 39

5.2.1 在亲水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39

5.2.2 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39

5.2.3 中性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40

5.3 分段启动压力梯度 40

5.3.1 启动压力梯度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41

5.3.2 启动压力梯度测试分析 41

5.4 分段启动压力梯度对驱动压差的影响 43

5.4.1 不同计算方法对驱动压差计算的影响 43

5.4.2 井距对驱动压差的影响 44

5.5 流态判别的划分 44

5.6 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 46

5.6.1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研究现状 46

5.6.2 孔渗随压力变化的关系 49

5.7 拟油藏条件下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52

5.8 驱替压力梯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53

5.9 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驱油效率 55

5.9.1 低渗储层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与驱油效率关系 55

5.9.2 不同孔隙(大、中、小)中的驱油机理 56

5.9.3 不同渗透率岩心大孔隙中的驱油机理 58

5.9.4 水驱油过程中饱和油孔隙动用程度实验 59

第6章 低渗透储层伤害机理 62

6.1 水锁伤害机理 62

6.1.1 毛细管效应造成的水锁伤害 62

6.1.2 贾敏效应造成的水锁伤害 63

6.1.3 其他因素 64

6.2 解除水锁的方法 64

6.2.1 延长关井时间 64

6.2.2 增大生产压差 64

6.2.3 注热 65

6.2.4 注气 65

6.2.5 酸化压裂 65

6.2.6 使用表面活性剂 65

6.3 水锁的基本特征及判断 65

6.4 水锁伤害程度及油井解水锁效果评价 66

6.5 储层水锁伤害后水井降压增注效果评价 67

6.6 注入表面活性剂前后相对渗透率曲线 68

6.7 外来固相颗粒对储层的损害 69

6.7.1 滤饼形成速度和质量的影响 70

6.7.2 固相颗粒的粒径与储层孔喉的大小 70

6.7.3 压差的影响 70

6.7.4 固相颗粒的含量 70

6.7.5 剪切速率 70

6.7.6 微粒运移堵塞 70

6.7.7 水化膨胀 71

6.8 结垢伤害 72

6.8.1 无机垢 72

6.8.2 有机垢 73

6.8.3 储层敏感性损害 74

6.8.4 流-固耦合影响 74

6.9 酸化造成的伤害 74

6.9.1 酸化原理 74

6.9.2 酸液与地层的不配伍 75

6.9.3 酸液与油层流体的不配伍 75

6.10 压裂造成的伤害 76

6.11 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76

6.11.1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 76

6.11.2 完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 77

6.11.3 试油作业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 79

6.11.4 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 79

第7章 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模型 85

7.1 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直井产能预测模型 85

7.2 考虑了污染及压裂增产的直井产能预测模型(1) 86

7.2.1 压裂井渗流力学模型的建立 87

7.2.2 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 87

7.2.3 压裂增产规律分析 89

7.3 考虑了污染及压裂增产的直井产能预测模型(2) 91

7.3.1 低渗透储层受污染前后的产能模型 91

7.3.2 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 93

7.3.3 污染井压裂前后的产能模型 93

7.4 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95

7.4.1 各向同性油藏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95

7.4.2 各向异性油藏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 98

第8章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政策 100

8.1 合理的采油速度 100

8.1.1 统计公式法 100

8.1.2 线性回归经验公式法 101

8.1.3 实际开发资料估算法 102

8.1.4 数值模拟法 102

8.1.5 特殊油藏的合理采液速度法 102

8.1.6 油井流入曲线法 102

8.1.7 储采比法 103

8.1.8 稳产期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率 104

8.2 合理注水压力 104

8.2.1 破裂压力计算 105

8.2.2 注水井最大井口注水压力 105

8.3 注水强度 107

8.3.1 数值模拟法 107

8.3.2 采油速度法 108

8.3.3 毛细管力曲线法 109

8.3.4 吸水能力分析法 109

8.3.5 注采井距法 110

8.3.6 经验公式法 111

8.4 合理井网井距 111

8.4.1 合理井网 111

8.4.2 合理井距 112

第9章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 116

9.1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 116

9.1.1 水平井多裂缝同时压裂技术 116

9.1.2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116

9.1.3 水力喷射压裂技术 117

9.1.4 其他压裂技术 118

9.2 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 118

9.2.1 常规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水平井等压线 118

9.2.2 多段压裂水井渗流 119

9.3 分段压裂水平井优化参数 121

参考文献 123

附录 平均势函数的推导 1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