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理念·新实践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理念·新实践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理念·新实践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文彬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9109486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择了20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教学法、谈话教学法、阅读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和变式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教学法,以及示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生成教学法和学案导学教学法等。每一种方法研究的方面主要包括历史渊源、本质特征、案例剖析和实效反思等。
《新理念·新实践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目录

第1章 讲授教学法 1

1.1 历史溯源 2

1.2 本质探求 4

1.2.1 理论依据 5

1.2.2 基本原则 6

1.3 呈现形式 6

1.3.1 组织教学 7

1.3.2 导入新课 7

1.3.3 讲授新课 8

1.3.4 练习巩固 8

1.3.5 布置作业 8

1.4 案例剖析 9

1.4.1 解决问题的策略 9

1.4.2 简易方程概念 10

1.4.3 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 12

1.4.4 分数的基本性质 13

1.5 实效反思 15

第2章 谈话教学法 18

2.1 历史溯源 19

2.2 本质探求 21

2.2.1 理论依据 21

2.2.2 基本原则 22

2.3 呈现形式 24

2.3.1 教师提问 24

2.3.2 倾听回答 24

2.3.3 反馈小结 25

2.4 案例剖析 25

2.4.1 分数的初步认识 25

2.4.2 平均分 27

2.4.3 面积 28

2.4.4 圆的周长 29

2.5 实效反思 30

第3章 阅读教学法 33

3.1 历史溯源 34

3.2 本质探求 36

3.2.1 理论依据 36

3.2.2 基本原则 38

3.3 呈现形式 40

3.3.1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40

3.3.2 出示提纲,引导自学 40

3.3.3 讨论质疑,精讲深化 41

3.3.4 变式练习,反馈矫正 41

3.3.5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41

3.4 案例剖析 42

3.4.1 比的意义 42

3.4.2 圆周率的历史 44

3.4.3 年龄问题 46

3.4.4 唐诗中的“数字” 48

3.5 实效反思 49

第4章 故事教学法 52

4.1 历史溯源 53

4.2 本质探求 55

4.2.1 理论依据 56

4.2.2 基本原则 56

4.3 呈现形式 58

4.3.1 故事情境导入 58

4.3.2 数学文化渗透 59

4.3.3 情境故事创编 59

4.4 案例剖析 59

4.4.1 李白喝酒 59

4.4.2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61

4.4.3 有趣的算式 62

4.4.4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63

4.5 实效反思 64

第5章 游戏教学法 67

5.1 历史溯源 68

5.2 本质探求 70

5.2.1 理论依据 71

5.2.2 基本原则 72

5.3 呈现形式 74

5.3.1 引入新知 74

5.3.2 教授新知 74

5.3.3 巩固新知 74

5.4 案例剖析 75

5.4.1 游戏公平 75

5.4.2 认识时、分 76

5.4.3 可能性 77

5.4.4 尝试与猜测 79

5.5 实效反思 80

第6章 竞赛教学法 83

6.1 历史溯源 84

6.2 本质探求 86

6.2.1 理论依据 87

6.2.2 基本原则 88

6.3 呈现形式 89

6.3.1 备课 90

6.3.2 分组 90

6.3.3 实施 90

6.3.4 奖励 90

6.4 案例剖析 91

6.4.1 找规律 91

6.4.2 认识几分之几 92

6.4.3 可能性 92

6.4.4 用数对确定位置 94

6.5 实效反思 94

第7章 演示教学法 97

7.1 历史溯源 98

7.2 本质探求 100

7.2.1 理论依据 101

7.2.2 基本原则 102

7.3 呈现形式 104

7.3.1 创设演示情境,提出演示目的 104

7.3.2 教师演示内容,学生观察思考 104

7.3.3 概括演示内容,指导学生练习 104

7.4 案例剖析 105

7.4.1 体积和体积单位 105

7.4.2 图形的旋转 107

7.4.3 倍数和因数 109

7.4.4 轻重 110

7.5 实效反思 111

第8章 实验教学法 114

8.1 历史溯源 115

8.2 本质探求 118

8.2.1 理论依据 119

8.2.2 基本原则 120

8.3 呈现形式 122

8.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22

8.3.2 实验探索,形成结论 123

8.3.3 实践运用,总结问题 123

8.3.4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23

8.4 案例剖析 123

8.4.1 圆锥的体积 123

8.4.2 三角形内角和 125

8.4.3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27

8.4.4 解决一道应用题 129

8.5 实效反思 130

第9章 练习教学法 133

9.1 历史溯源 135

9.2 本质探求 136

9.2.1 理论依据 137

9.2.2 基本原则 137

9.3 呈现形式 139

9.3.1 提出任务 140

9.3.2 独立练习 140

9.3.3 检查与小结 140

9.4 案例剖析 140

9.4.1 找规律 140

9.4.2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142

9.4.3 平行与相交 143

9.4.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44

9.5 实效反思 145

第10章 变式教学法 147

10.1 历史溯源 148

10.2 本质探求 150

10.2.1 理论依据 150

10.2.2 基本原则 152

10.3 呈现形式 154

10.3.1 概念性变式教学 154

10.3.2 过程性变式教学 154

10.4 案例剖析 155

10.4.1 平均数 155

10.4.2 小数乘法 157

10.4.3 循环小数 159

10.4.4 几何初步知识练习课 160

10.5 实效反思 161

第11章 单元教学法 166

11.1 历史溯源 168

11.2 本质探求 170

11.2.1 理论依据 172

11.2.2 基本原则 173

11.3 呈现形式 175

11.3.1 明确要求,自学探究 176

11.3.2 重点讲解 176

11.3.3 综合练习 176

11.3.4 总结巩固 176

11.4 案例剖析 177

11.4.1 数的整除 177

11.4.2 图形的旋转 178

11.4.3 长方体的表面积 182

11.5 实效反思 185

第12章 情境教学法 188

12.1 历史溯源 190

12.2 本质探求 192

12.2.1 理论依据 193

12.2.2 基本原则 194

12.3 呈现形式 196

12.3.1 创设情境 196

12.3.2 教师提出或学生发现问题 197

12.3.3 揭示数学内容或解决问题 197

12.3.4 回顾反思 197

12.3.5 在情境中应用 198

12.4 案例剖析 198

12.4.1 小数的初步认识 198

12.4.2 倍的认识 200

12.4.3 平行线的画法 202

12.5 实效反思 204

第13章 尝试教学法 207

13.1 历史溯源 208

13.2 本质探求 211

13.2.1 理论依据 211

13.2.2 基本原则 213

13.3 呈现形式 215

13.3.1 基本模式 216

13.3.2 灵活模式 216

13.3.3 整合模式 217

13.4 案例剖析 218

13.4.1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218

13.4.2 加减法简便运算 221

13.4.3 带分数乘法 222

13.4.4 年、月、日 224

13.5 实效反思 226

第14章 探究教学法 229

14.1 历史溯源 230

14.2 本质探求 232

14.2.1 理论依据 233

14.2.2 基本原则 233

14.3 呈现形式 236

14.3.1 创设情境或提出问题 236

14.3.2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36

14.3.3 分析和解决问题 237

14.3.4 交流和反思 237

14.4 案例剖析 238

14.4.1 两位数乘两位数 238

14.4.2 三角形的内角和 241

14.4.3 角的度量 243

14.5 实效反思 246

第15章 引导发现教学法 249

15.1 历史溯源 250

15.2 本质探求 252

15.2.1 理论依据 253

15.2.2 基本原则 255

15.3 呈现形式 257

15.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57

15.3.2 学生发现,教师引导 258

15.3.3 提出假说,验证假说 258

15.3.4 建构新知 258

15.3.5 应用新知 259

15.4 案例剖析 259

15.4.1 9加几 259

15.4.2 加法运算律 261

15.4.3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263

15.5 实效反思 266

第16章 示例教学法 269

16.1 历史溯源 270

16.2 本质探求 272

16.2.1 理论依据 273

16.2.2 基本原则 274

16.3 呈现形式 277

16.3.1 建构新知与巩固应用的示例教学法 277

16.3.2 实物或模型、图形或符号以及经验实例的示例教学法 277

16.3.3 正例与反例的示例教学法 278

16.4 案例剖析 279

16.4.1 认识千克 279

16.4.2 图形的旋转 280

16.4.3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283

16.4.4 近似数 284

16.5 实效反思 286

第17章 比较教学法 288

17.1 历史溯源 290

17.2 本质探求 291

17.2.1 理论依据 292

17.2.2 基本原则 293

17.3 呈现形式 295

17.3.1 借助比较,引入新知 296

17.3.2 运用比较,教授新知 296

17.3.3 关注比较,巩固与应用新知 296

17.4 案例剖析 296

17.4.1 认识百分数 296

17.4.2 认识分数 299

17.4.3 放大和缩小 302

17.4.4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305

17.5 实效反思 307

第18章 暗示教学法 309

18.1 历史溯源 310

18.2 本质探求 312

18.2.1 理论依据 313

18.2.2 基本原则 314

18.3 呈现形式 316

18.3.1 言语暗示 316

18.3.2 非言语暗示 316

18.4 案例剖析 317

18.4.1 认识百分数 317

18.4.2 圆的面积 318

18.4.3 吨的认识 321

18.5 实效反思 322

第19章 动态生成教学法 324

19.1 历史溯源 325

19.2 本质探求 327

19.2.1 理论依据 328

19.2.2 基本原则 329

19.3 呈现形式 332

19.3.1 教学设计变“直线式”为“板块式” 332

19.3.2 学习材料变静态提供为动态展现 332

19.3.3 教学过程变预设实施为生成建构 333

19.4 案例剖析 333

19.4.1 梯形的面积计算 333

19.4.2 圆柱的体积计算 335

19.4.3 9加几 336

19.4.4 认识时、分 337

19.5 实效反思 338

第20章 学案导学教学法 341

20.1 历史溯源 343

20.2 本质探求 344

20.2.1 理论依据 345

20.2.2 基本原则 346

20.3 呈现形式 349

20.3.1 自主学习 349

20.3.2 小组交流 349

20.3.3 学生反馈问题,教师精讲点拨 349

20.3.4 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349

20.4 案例剖析 350

20.5 实效反思 356

后记 3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