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家塾教学法  经典译评版
家塾教学法  经典译评版

家塾教学法 经典译评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彪辑著;王刚译评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4615258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是《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的合刻本。《读书作文谱》强调“学”要有“谱”,主要论述学法;《父师善诱法》强调“教”要“善诱”,主要论述教法,进行了初步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建设。特别是在科举时代,能指出“习举业者甚寡,不习举业者甚多”的社会现实,提倡面向社会实际、面向日常生活、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文教学,难能可贵。其中,“从古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止读四书一经之名臣”,成为流传至今的教育名言。
《家塾教学法 经典译评版》目录

父师善诱法 3

上卷 3

(一)父兄教子弟之法 3

(二)尊师择师之法 5

(三)学问成就全赖师传 10

(四)明师指点之益 11

(五)经蒙宜分馆 12

(六)师不宜轻换 15

(七)学生少则训诲周详 16

(八)教法要务 18

(九)读书分少长又当分月日多寡法 22

(十)父师当为子弟择友 25

(十一)损友宜远 26

(十二)劝学 27

(十三)字画毫厘之辨 28

下卷 30

(一)童子初入学 30

(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31

(三)教授童子书法 35

(四)童子读书温书法 38

(五)读书讹别改正有法 42

(六)童子读注法 44

(七)觅书宜请教高明 47

(八)背书宜用心细听 48

(九)童子学字法 49

(十)童子宜歌诗习礼 52

(十一)童子讲书复书法 54

(十二)童子读古文法 58

(十三)童子读文课文法 59

(十四)改文有法 68

(十五)童子宜学切音 71

(十六)教学杂务 74

附:不习举业子弟工夫 78

附:村落教童蒙法 79

读书作文谱 83

卷一 83

(一)学基 83

(二)文源 91

(三)读书总要 93

卷二 111

(一)看书总论 111

(二)能记由于能解 112

(三)讲书、看书当求实际,不可徒藉讲章 113

(四)看史实际并要决 116

(五)看书须熟思又须卓识 117

(六)读书、作文当阙所疑 118

(七)看书进一层法 121

(八)书文标记、圈点、评注法 122

(九)看书会通法 124

(十)看书须分界限、段落、节次 125

(十一)看书分层次法 128

(十二)看书查考审问,更当虚心体认,不可参入偏见 129

(十三)论古人读书同异之故 132

(十四)成人讲书之法及问难之理 133

卷三 138

(一)读书、作文总期于熟 138

(二)课程量力始能永久 140

附:记课程式 142

(三)为学有优游渐积一法 145

(四)学有专功深造之法 147

(五)深思 148

(六)下问 151

(七)请问大儒有法 157

(八)良师友切磋之法 159

卷四 166

(一)书法总论 166

(二)运腕运指法 167

(三)笔锋 168

(四)方圆 170

(五)钩 171

(六)真、行、草书 171

(七)摹书临书 172

(八)名人书法不一体 173

卷五 175

(一)文章宜分类读 175

(二)读文贵极佳 179

(三)读文贵极熟 182

(四)读文不可有弊病 183

(五)读文不可一例 186

(六)风气转移,文章新旧 187

(七)读书贵深造,不可贪多 189

(八)文章阅读评注之法 191

(九)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 193

(十)文章全藉改窜 194

(十一)作文有精研一法 196

(十二)作文上乘工夫 197

(十三)三先生实事 199

(十四)补遗:改窜法 200

卷六 202

(一)临文体认工夫 202

(二)布格 203

(三)时文有取用、自撰有端 205

(四)修词 208

(五)论文疏密、长短、奇正 210

(六)作文引用经史典故 212

(七)论应试文 213

(八)临场涵养 214

卷七 216

(一)文章诸法 216

1.总论 216

2.深浅虚实 217

3.开阖 219

4.描写 221

附:对面描写 221

5.衬贴 223

附:对面衬贴 224

6.跌宕 225

7.详略 227

8.先后 228

9.宾主 228

10.翻论 229

11.进退 230

12.转折 231

13.推原 232

14.推广 233

15.反正 233

16.照应 234

17.关锁 236

18.代 236

19.咏叹 237

20.遥接 238

21.带叙、附叙 239

22.抑扬 239

23.顿挫 241

24.虚衍 241

25.顺逆 242

26.预伏 243

27.补法 244

28.挨讲、穿插 245

29.省笔 246

30.分总 247

31.一意推出三四层 248

32.牵上搭下法、类叙法 249

(二)文中用字法 250

(三)文章诸要 252

1.笔姿 252

2.势 253

3.气 254

4.机 255

卷八 258

诸题作法 258

1.口气题 258

2.暗比题 258

3.明喻题 259

4.叠句题 259

5.搭题吊法 260

6.代语题 261

7.单问答题 262

8.长题 263

9.记事题 265

10.引证四种题 266

11.记言题 268

12.难结构题 268

卷九 271

(一)制艺体裁 271

(二)制艺有六位 272

(三)制艺发题面与所以然之分 273

卷十 276

评古文 276

1.左传 276

2.孟子 279

3.国策 281

4.史记 283

5.韩文 287

6.欧文 289

7.大苏 290

8.总评 292

卷十一 294

(一)论读古文 294

(二)论选古文 299

(三)后场体式 304

1.策问 304

2.经论体裁 305

3.表 310

(四)诸文体式 312

1.记 312

2.序、小序 313

3.碑文 314

4.墓志铭 315

5.祭文 319

卷十二 321

(一)惜书 321

(二)杂论 32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