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与途径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与途径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与途径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丰龙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575796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占据区域社会经济中心地位、承担国家重要服务功能、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城市。本书从国家共识、国家发展、城市转型升级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价值;从中心地理论、系统论、协同论的科学视角,论述了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在借鉴世界银行城市竞争力指数、日本森纪念全球城市实力指数、美国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标体系等国内外重要门户城市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前瞻性与现实性、全球经验与区域特点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我国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以美国芝加哥、德国法兰克福、我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为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一般路径;结合武汉市建设目标,系统地评价了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战略战术选择等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与途径》目录

第1章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 1

1.1 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竞争力的抓手 2

1.1.1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2

1.1.2 中心城市—区域建设成为各国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

1.2 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6

1.2.1 中心城市是国家城市化的增长极 6

1.2.2 中心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7

1.2.3 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9

1.3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为振兴武汉的重要契机 9

1.3.1 武汉是我国创新改革的重要试点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 9

1.3.2 武汉是我国中部城市群的门户和区域中心节点 11

1.3.3 武汉自身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1.4 小结 14

理论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科学基础 19

第2章 国家中心城市研究进展 19

2.1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19

2.1.1 政府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 19

2.1.2 学术界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 21

2.2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26

2.2.1 对国家中心城市个别方面的评价体系研究 26

2.2.2 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0

2.3 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 40

2.3.1 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 41

2.3.2 国家中心城市的案例研究 42

2.4 现有研究之不足 46

2.4.1 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仍然比较少 46

2.4.2 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政策导向大于学术导向 46

2.4.3 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47

2.4.4 现有研究缺乏国际视角 48

第3章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 49

3.1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 49

3.2 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内涵 50

3.2.1 国家中心城市的地理空间内涵 51

3.2.2 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空间内涵 52

3.2.3 国家中心城市的要素空间内涵 55

第4章 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体系 57

4.1 中心地与城镇等级体系理论 57

4.1.1 中心地理论 57

4.1.2 城镇等级体系理论 59

4.1.3 对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启示 60

4.2 全球城市与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61

4.2.1 全球城市理论 61

4.2.2 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65

4.2.3 对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启示 69

4.3 城市规模效益理论 70

4.3.1 城市形成动力的相关研究 70

4.3.2 城市最优规模的相关研究 72

4.3.3 对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的启示 74

方法篇: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体系 77

第5章 国内外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述评 77

5.1 基于咨询机构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77

5.1.1 世界银行城市竞争力指数(2015版) 77

5.1.2 日本森纪念全球城市实力指数(2015版) 79

5.1.3 美国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标体系(2016版) 82

5.1.4 美国普华永道机遇城市指数(2014版) 84

5.1.5 欧盟空间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2000版) 86

5.1.6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2010版) 88

5.2 基于学术界的城市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99

5.2.1 顾朝林等提出的城市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00

5.2.2 周一星等关于城市中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101

5.2.3 GaWC的全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02

第6章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方法 104

6.1 评价指标体系 104

6.1.1 外向服务类指标 105

6.1.2 科技创新类指标 106

6.1.3 交通信息交流类指标 107

6.1.4 组织协调类指标 108

6.1.5 经济实力类指标 109

6.1.6 民生质量类指标 109

6.1.7 生态环境类指标 110

6.2 评价方法 110

6.2.1 逐项比较法 110

6.2.2 首位度分析 111

6.2.3 项目评估法 112

案例篇: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条件评价 117

第7章 武汉市国家中心城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17

7.1 武汉市“十二五”期间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117

7.1.1 经济发展水平量质齐升 118

7.1.2 科技创新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120

7.1.3 高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 121

7.1.4 物流商贸产业发展迅猛 123

7.1.5 生态宜居水平日益提高 125

7.1.6 社会民生服务稳步推进 126

7.2 武汉市国家中心城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28

7.2.1 外向服务能力呈现“先升后停”的发展态势 128

7.2.2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129

7.2.3 交通信息事业发展迅速 130

7.2.4 会展业发展迅速 131

7.2.5 经济呈现后发性增长态势 132

7.2.6 生活质量改善进程与全国类似 134

7.2.7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136

第8章 武汉与其他中心城市发展情况比较分析 138

8.1 武汉与已“获批”和“有潜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 138

8.1.1 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39

8.1.2 经济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42

8.1.3 综合交通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45

8.1.4 科教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49

8.1.5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53

8.1.6 文明传承中心建设比较分析 156

8.2 武汉与中部及长江上、下游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 160

8.2.1 外向服务能力优势不明显、区域影响力下降 160

8.2.2 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尚待提高 162

8.2.3 交通和信息流通的地位突出 164

8.2.4 区域组织能力较为薄弱 165

8.2.5 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不甚明显 167

8.2.6 卫生设施对外服务能力不具优势 169

8.2.7 区域低碳示范与服务能力较强 170

第9章 武汉市建设中心城市的项目进展情况评估 173

9.1 武汉市交通设施项目评估 173

9.1.1 武汉具有优越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强大的运力 173

9.1.2 具备成为综合性换乘枢纽的潜力 178

9.1.3 对交通区位优势的开发有待深化 180

9.1.4 小结 183

9.2 科技创新项目 185

9.2.1 武汉市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实力 185

9.2.2 武汉市创新环境优越 192

9.2.3 武汉市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198

9.2.4 小结 200

9.3 产业布局与功能定位 200

9.3.1 未来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200

9.3.2 功能板块经济引领作用显现 202

9.3.3 物流商贸产业集群发展较快 204

9.3.4 经济总体开放性不高 204

9.3.5 产业功能区间协同合作能力不足 205

9.3.6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影响力较低 205

第10章 武汉市建设中心城市的支撑政策评估 207

10.1 国家对武汉发展的扶持政策 207

10.1.1 国家层面关于武汉发展的重要规划文本 207

10.1.2 国家层面支持武汉发展的政策文件 208

10.1.3 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支持武汉发展的意见 211

10.2 武汉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 212

10.2.1 科创政策及推广情况 212

10.2.2 生态智慧城市政策及实施情况 214

10.2.3 区域协同政策及实施效果 215

10.3 现有政策的不足 217

10.3.1 政策及相关研究的数量偏少 217

10.3.2 创新扶持政策缺乏长效动力 218

第11章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机与推进策略 220

11.1 有利条件与时机 220

11.1.1 武汉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 221

11.1.2 武汉建设有利于优化国家区域发展格局 224

11.2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推进建议 226

11.2.1 建设目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创和交往中心 226

11.2.2 实施意见与战略举措 227

附录:国际部分中心城市的建设经验 231

美国芝加哥和德国法兰克福经验借鉴 231

A.1 美国芝加哥:新兴创业中心 231

A.1.1 传统工业向高科技过渡 231

A.1.2 新兴创业中心的系列举措 234

A.2 德国法兰克福:全球交往中心 237

A.2.1 欧洲交通枢纽之一 237

A.2.2 全球性交往服务中心 238

A.3 美德城市建设经验对武汉的启示 239

参考文献 2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