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天人集  第2集  可持续发展论集
天人集  第2集  可持续发展论集

天人集 第2集 可持续发展论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胜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12653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天人集(历史地理学论集)》探讨了历史地理的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本文集包括龚教授2007-2016年之间发表的近30篇论文,总字数约32万字,内容主要涉及长江中游历史地理、地理学史和环境变迁史、中国历史医学地理研究三部分。
《天人集 第2集 可持续发展论集》目录

序&曾菊新 1

第一部分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 3

第一篇 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全球背景 4

二 可持续发展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3

第二篇 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27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8

二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36

三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 43

第三篇 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52

一 关于人类主体的原则 53

二 关于资源利用的原则 56

三 关于环境生态的原则 59

四 关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62

五 关于社会进步的原则 64

第四篇 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66

一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 67

二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 76

三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 81

第五篇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三大关系 89

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人地关系 90

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区际关系 95

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代际关系 99

四 结论 103

第六篇 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原则 104

一 区域性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本质特性 105

二 区域性是可持续发展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 108

三 区域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11

第七篇 论人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 116

一 生态文明观 117

二 绿色消费观 119

三 清洁生产观 121

四 环境伦理观 122

第八篇论社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125

一 环境意识的建设 126

二 生态意识的建设 129

三 行星意识的建设 133

第九篇 论民生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138

一 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 139

二 贫困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143

三 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47

第二部分 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 153

第十篇 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153

一 健康概念与健康风险 154

二 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57

三 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性 161

第十一篇 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要素与功能、需求与限制 164

一 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与功能 165

二 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需求与限制 169

第十二篇 论西部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 173

一 西部地区的公众健康状况 174

二 西部公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 177

三 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实现西部公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80

第十三篇1990—2010年安徽省人口长寿水平的时空变化 183

一 安徽省百岁人口的时空变化 185

二 安徽省高龄水平的时空变化 192

三 安徽省预期寿命的时空变化 195

四 安徽省长寿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199

第十四篇 中国野生人参产地的分布变迁 202

一 历史时期野生人参产地的分布 203

二 野生人参产地不断萎缩的原因 218

三 结论 221

第十五篇 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 222

一 概念、数据与方法 224

二 结果与分析 228

三 结论 236

第三部分 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索 241

第十六篇 旅游犯罪学:它的定义、领域、方法与意义 241

一 旅游犯罪学与旅游犯罪 243

二 旅游犯罪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45

三 旅游犯罪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53

四 旅游犯罪学研究的意义 254

第十七篇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257

一 中国古代游记中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内容 259

二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的特点 262

三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的价值 264

第十八篇 旅游地文化变迁与整合的文化地理学透视 267

一 文化区和旅游地的时空关系 268

二 旅游活动与文化扩散的互动关系 271

三 旅游地的文化变迁与整合 273

第十九篇 论校园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 280

一 校园旅游研究现状 281

二 校园旅游的特性及其教育功能 283

三 校园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 288

四 结语 291

第二十篇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292

一 引言 293

二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要素分析 295

三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305

四 结论 306

第四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探索 309

第二十一篇 中国先秦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09

一 自然资源财富观与可持续利用 310

二 自然系统和谐观与人与自然和谐 314

三 生态系统持续观与生物多样性 318

第二十二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历程 322

一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323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324

第二十三篇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 330

一 人地关系动力机制 331

二 人地关系协调的原则与框架 333

三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规范与对策 335

第二十四篇 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区际关系协调 343

一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几种区际关系模式 344

二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区际关系协调 348

第二十五篇 中国区域人口流动能力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354

一 区域人口流动能力的概念诠释与测度模型构建 357

二 中国各省区域人口流动能力的测度 361

三 中国省级区域人口流动能力特征分析 364

四 省域人口流动能力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369

五 结论与讨论 373

第二十六篇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 376

一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间演变特征 379

二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388

三 结论 395

第二十七篇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397

一 国内外典型区域合作机制的启示 399

二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现状 400

三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403

四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构建思路与框架 407

五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409

第二十八篇 非政府组织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若干思考 414

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合作现状 415

二 非政府组织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作用分析 419

三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21

四 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422

第二十九篇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 425

一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选择 427

二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435

三 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意象分析 438

四 结论 441

第三十篇1982—2010年间湖北省人口分布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443

一 湖北省人口分布差异及其变化 446

二 湖北省人口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452

三 结论与讨论 455

主要参考文献 457

一 古史类 457

二 地志类 460

三 著作类 462

四 论文类 466

五 译著类 483

六 外文类 484

地名索引 493

后记 5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