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观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严书翰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47229958
- 页数:228 页
第一编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观 1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
第一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
二、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2
三、实践揭示了社会规律的特点 3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4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5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6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7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8
一、唯物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8
二、人民群众及其作用 9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0
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1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 12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观理解 12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2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13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5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观理解 17
一、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改良派 17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1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 20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论述 2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理论基础 20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内容 21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论述 24
一、列宁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演进轨迹 24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思想 25
第三节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论述 27
一、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认识的演变过程 27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观的客观评价 28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观 29
第一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理论探索 29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初步探索 29
二、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探索成果 30
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理论创立 32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过程 32
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含义 34
第三节 江泽民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观 36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新境界 38
第四节 胡锦涛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观 38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9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9
第五节 习近平强调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41
一、“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追求 41
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要求 42
三、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保障 43
第二编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 4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 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 46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46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 48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 49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5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发展理论 51
一、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理论 52
二、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 53
三、江泽民的社会发展理论 54
四、胡锦涛的社会发展理论 55
五、习近平的社会发展理论 5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 56
第一节 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7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深刻动因 57
二、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59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1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61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直接动力 63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变革的直接动力 64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依靠动力 65
一、科技革命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带来新突破 66
二、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制度完善提供新路径 68
三、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当代发展创造新机遇 70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72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 72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创造主体 73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主体 74
第五节 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7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75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认知引领 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80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历程 80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80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84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与发展历程 86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89
一、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90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92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95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98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10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00
二、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 10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103
第三编 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观 106
第八章 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106
第一节 中国思想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107
一、儒家以德治国的和谐社会思想 107
二、墨家以爱治国的和谐社会思想 108
三、道家以道治国的和谐社会思想 109
四、法家以法治国的和谐社会思想 111
五、太平天国运动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思想 112
六、资产阶级改良派大同的和谐社会思想 114
第二节 西方古代思想家的和谐社会思想 115
一、基于城邦和谐的和谐社会思想 116
二、基于社会分工和人性论的和谐社会思想 117
三、“目的论”和“中道观念”指导下的和谐社会思想 119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120
一、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 121
二、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 122
三、欧文的和谐社会思想 124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127
一、和谐社会建立的哲学基础 128
二、和谐社会的具体特征 130
三、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与根本保障 13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 133
第一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推进 133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最初探索 133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对和谐社会思想的再发展 136
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对和谐社会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139
四、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党中央对和谐社会思想的深化与完善 140
五、以习近平为代表的第五代党中央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44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144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和谐 146
三、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 148
第三节 中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 151
一、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151
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152
三、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153
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基本保障 154
第十章 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考验 154
第一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55
一、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155
二、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157
三、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158
第二节 客观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社会问题 159
一、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经济上的不和谐 159
二、社会结构失衡造成政治上的不和谐 161
三、价值观多元化造成文化上的不和谐 163
四、公平正义的缺失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164
第三节 构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凝聚社会共识 165
一、冲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建立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 166
二、大力培育中产阶层,重构社会阶层结构 168
三、凝聚人心,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 170
四、创新社会管理,重建社会秩序 171
第四节 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173
一、建构和谐世界是中国对时代呼唤的积极应对 174
二、和谐世界理念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75
三、和谐世界的美好特征 176
第四编 社会主义社会人本观 179
第十一章 人本观思想的理论渊源 179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考察 180
一、民惟邦本 180
二、立君为民 181
三、富民与养民 182
四、仁政与德治 183
第二节 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传统 184
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确立 184
二、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高扬 189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本思想 192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本思想 194
一、人本是尊重人的主体价值 195
二、人本是重视人的实践活动 196
三、人本的实现要依靠人多维度的解放 197
四、人本的价值归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98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人本观的理论建构 200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0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确立的人本思想 200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中央对人本思想的再发展 201
三、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党中央对人本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202
四、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党中央对人本思想的深化与完善 203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204
一、“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 204
二、“以人为本”中“本”的含义 205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206
一、“以人为本”是对近代工业文明“物本”范式的反动 206
二、“以人为本”全面构建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石 20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人本观的实现 209
第一节 正确处理人民群众、政党与政权间的关系 210
一、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10
二、全面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12
三、真正实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214
第二节 正确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 215
一、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警惕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216
二、大力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克服科技对人类的奴役 218
三、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避免商品经济社会人的物化发展趋势 219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21
一、在经济发展中改善人民生活 221
二、在政治发展中保障人民权利 222
三、在文化繁荣中提升人民素质 223
四、在社会建设中增进人民幸福 224
五、在生态文明建构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25
六、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培养个人价值取向 227
后记 22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梅与竹 中国传统苏州评弹》李东鹏译;(美国)马克·本德尔 2019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巴丹吉林沙漠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循环模式》(中国)王旭升 2019
- 《谈医录:盱江医学文史资料辑注》左国春,徐荣丽编著 2020
- 《哈佛出版史》董唯责编;李广良,张琛译者;(美)马克斯·豪尔 2019
- 《冰茧庵文史丛稿》缪钺著;缪元朗编 2019
- 《新时代期刊编辑出版的理论与实践》吴厚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