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朝明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济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8824374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先秦”“秦汉”两个阶段,中卷包括“魏晋至隋唐”“宋元明”两个阶段,下卷包括“清代”“近代”两个阶段,详细介绍了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及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顾炎武、康有为等代表人物。本书语言通俗明了,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
《图说中国儒学史 上》目录

〔上卷〕 3

导言 3

第一编 先秦:孔子与早期儒家思想体系 3

第一章 孔子思想的来源 3

第一节 孔子的家世与生平 4

第二节 孔子对上古文化的继承与总结 10

第三节 鲁文化对孔子思想的培育 18

第二章 孔子的教育成就与文化贡献 23

第一节 孔子兴办私学 23

第二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28

第三节 孔子整理“六经” 35

第三章 孔子的思想体系 47

第一节 “大同”社会理想 47

第二节 “礼”的政治主张 51

第三节 “仁”的伦理学说 55

第四节 “中”的思想方法 60

第四章 孔子弟子宣扬孔子学说 64

第一节 孔门师徒所组成的儒者群体 64

第二节 孔子的主要弟子 68

第三节 孔子弟子弘扬传播师说 84

第五章 子思子整理孔子遗说 87

第一节 《子思子》中的孔子遗说 89

第二节 子思子领纂《论语》 91

第三节 子思子汇编《孔子家语》 95

第六章 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孟子 100

第一节 孟子生平与学术渊源 101

第二节 仁、义、礼、智“四德”说 105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109

第四节 孟子的性善论 116

第七章 晚周儒学大师荀子 123

第一节 荀子的生平事迹 123

第二节 荀子的“隆礼”思想 127

第三节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133

第四节 荀子的性恶论 137

第二编 秦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143

第一章 秦朝的儒学状况 143

第一节 秦朝初期儒学的发展 143

第二节 秦始皇“焚书坑儒” 150

第三节 儒学与秦代社会 161

第二章 西汉初年的儒学与政治 167

第一节 西汉初年思想文化的复杂局面 167

第二节 汉初对儒学的反思 174

第三节 儒学在汉初复兴的原因 185

第三章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188

第一节 汉武帝独尊儒术 188

第二节 儒学“定于一尊” 194

第三节 “阐道醇儒”董仲舒 201

第四章 汉代经学与政治 212

第一节 今、古文经学 212

第二节 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 226

第三节 汉代公羊学 230

第四节 郑玄会通今、古文经学 236

第五节 汉代儒学的“威权政治”色彩 243

第五章 汉代的谶纬之学 248

第一节 两汉之际谶纬的流行 248

第二节 谶纬与汉代儒学 255

第三节 王充及其对谶纬的批判 260

〔中卷〕 267

第三编 魏晋至隋唐:儒、释、道三教之争 267

第一章 “名教”危机与魏晋玄学 267

第一节 “名教”衰微与玄学产生 267

第二节 玄学的代表人物 281

第三节 儒学、玄学与政治 290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经学 298

第二章 孔子思想与佛道二教 306

第一节 儒、释、道三教并行 306

第二节 三教之争与“三武灭佛” 320

第三节 颜之推以“务道”训家 330

第四节 王通倡导“三教可一” 337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经学与儒学 345

第一节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345

第二节 《开成石经》——隋唐时期经学官方化的完成 360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三教关系 369

第四章 儒学的新转向 382

第一节 韩愈矢志复兴儒学 383

第二节 李翱及其复性论 399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儒学思想 404

第四节 晚唐五代的儒学变革 412

第四编 宋元明:“理学”与“心学” 419

第一章 程朱理学 419

第一节 “宋初三先生”:理学的先驱 420

第二节 “北宋五子”:理学的奠基者 433

第三节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456

第四节 “东南三贤”与理学在南宋的进一步发展 470

第五节 真德秀、魏了翁兴复理学 478

第六节 陈亮、叶适:功利主义思想 486

第七节 薛瑄:“明初理学之冠” 494

第二章 陆王心学 498

第一节 陆九渊创立心学与“鹅湖之会” 499

第二节 陈献章开明代心学之端 515

第三节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531

第四节 王门后学的儒学思想 541

第三章 辽、西夏、金、元儒学 557

第一节 辽代儒学 558

第二节 西夏儒学 561

第三节 金代儒学 566

第四节 元代儒学 574

〔下卷〕 591

第五编 清代:实学思潮与乾嘉朴学 591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591

第一节 实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特征 591

第二节 王学发展的实学倾向 598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复兴与发展 608

第四节 黄宗羲的政治与经史之学 619

第五节 顾炎武的“经学即理学” 628

第六节 王夫之的天人之学 638

第七节 颜李学派的实学思想 647

第八节 考证之学的滥觞 656

第二章 乾嘉朴学的兴盛 664

第一节 清廷的统治方略与乾嘉朴学的兴盛 665

第二节 尊汉求古:吴派朴学 672

第三节 实事求是:皖派朴学 682

第四节 广博会通:扬州学派 701

第五节 治史经世:浙东学派 717

第六编 近代:社会动荡中的儒学反思与发展 733

第一章 近代儒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733

第一节 危机重重的近代中国 733

第二节 民族危机下的国人 743

第二章 洋务派对儒学的反思 756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儒学传统 756

第二节 洋务派代表人物及其儒学态度 761

第三章 维新派对儒学的反思 778

第一节 以儒学为理论指导的维新运动 778

第二节 维新派中坚——近代儒者 785

第四章 儒学独尊地位的终结 807

第一节 复辟帝制与尊孔崇儒思潮 807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儒学的影响 816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833

后记 8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