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94/s67ec210.jpg)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94/s67ec210.jpg)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开轶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77755
- 页数:434 页
序 1
上篇 问题与形势 3
第一章 政治稳定机制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 3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内涵解析 3
一、政治稳定的概念 3
二、政治稳定的特征 7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11
第二节 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与类型 13
一、政治稳定的基本形态 13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类型 19
第三节 政治稳定机制的构成体系 22
一、政治稳定机制的内涵 23
二、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 24
三、政治系统中层稳定机制 28
四、政治系统外层稳定机制 31
第二章 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形势 32
第一节 转型时期中国保持基本政治稳定的原因 32
一、思想方面的因素 32
二、经济方面的因素 33
三、政治方面的因素 35
四、国际环境方面的因素 41
第二节 转型时期维护中国政治稳定所面临的考验 43
一、改革开放的考验 43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考验 49
三、信息化时代的考验 50
四、全球化的考验 52
第三章 新中国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回顾与反思 54
第一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形成的条件 55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5
二、中央集中领导的政治体制 57
三、高度控制的社会组织体系 60
四、高度整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61
第二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运行机理 63
一、通过“计划”方式构建稳定的经济环境 63
二、通过政治权威实现政治秩序的稳定 64
三、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实现思想统一 66
四、通过高度组织化实现社会稳定 67
五、通过制度安排管控社会流动 68
第三节 传统政治稳定机制的缺陷 69
一、物质追求乏力,动摇政治稳定的经济物质基础 70
二、个人崇拜盛行,阻碍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发展 71
三、意识形态干预过度,导致“双百”方针贯彻不力 72
四、非理性的价值追求,阻碍了政治参与正常发展 73
第四节 转型时期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失灵的原因 74
一、利益结构的分化与利益格局的重组 74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阶层分化 77
三、权力的异变与政治权威的弱化 79
四、多元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碰撞 80
下篇 对策与思路 87
第四章 政治系统内层稳定机制的构建 87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整合机制 87
一、政治制度影响政治稳定的理论阐释 87
二、当前我国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96
三、完善政治制度建设,减少政治冲突风险 101
第二节 政治组织的政治资源吸纳机制 104
一、政治吸纳的理论阐释 104
二、当前我国政治吸纳现状及其政治意涵 109
三、当前政治吸纳存在的主要问题 118
四、完善政治吸纳机制,提升政治稳定水平 120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应变机制 122
一、政治行为释义 122
二、当前我国群体政治行为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128
三、调适政治行为,稳定政治秩序 134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凝聚机制 138
一、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的理论阐释 139
二、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 151
三、再塑政治文化,巩固政治稳定 157
第五章 政治系统中层稳定机制的构建 162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机制 163
一、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理论阐述 164
二、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171
三、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 182
四、非政府支持系统的建设 192
第二节 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201
一、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内涵 202
二、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现状 204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政治系统 207
四、大力发展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社会系统 210
第三节 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 213
一、农民利益表达的内涵及其与农村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 214
二、农民利益表达视角下现阶段农村政治稳定面临的主要困境 218
三、农民利益表达失衡:影响农村政治稳定的主要原因 237
四、构建均衡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维护农村政治稳定 251
第四节 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 263
一、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理论阐述 264
二、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现状分析 272
三、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运行 286
四、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的优化路径 294
第五节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 302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303
二、公民政治参与在政治稳定机制构建中的重要性 306
三、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其对政治稳定之影响 309
四、构建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路径 316
第六节 重大公共政策的风险预警机制 318
一、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理论分析 319
二、构建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324
三、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 334
四、我国重大公共政策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 341
第六章 政治系统外层稳定机制的构建——参与国际机制 356
第一节 国际机制理论概述 357
一、国际机制的定义 357
二、主要学派对国际机制理论的相关解释 358
三、国际机制的效用分析 364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与现状 370
一、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历程 370
二、现阶段中国参与国际机制的特点与成效 372
三、中国在融入国际机制中面临的问题 375
第三节 中国参与国际机制对化解国际压力的作用 377
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国际压力 378
二、参与国际机制对化解我国国际压力的作用 385
第四节 中国有效参与国际机制以化解国际压力的策略选择 391
一、基本的策略思路 391
二、现实的对策思考 394
结束语 关于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的若干思考 398
思考之一:权威治理与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 398
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权威主义特征 399
二、权威治理在维护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中的积极功效 402
三、权威治理在维护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中的缺憾与不足 407
思考之二:网络边疆的治理——信息化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新场域 411
一、网络边疆的内涵与特征 412
二、网络边疆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 414
三、我国目前的网络边疆安全形势 417
四、我国网络边疆治理的策略措施 421
主要参考文献 426
后记 433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电励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王磊,冯文轶著 2015
-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项目化教程》张宏彬,许开维主编 2010
- 《河流》许开祯著 2013
- 《1919-1949年国民党对学生运动的控制研究》柳轶著 2014
- 《城市环境设施规划与设计》徐耀东,张轶著 2013
- 《风雨饮冰室 新会梁氏家族文化评传》黄轶著 2013
- 《天惘》刘轶著 2013
- 《步步精心 给90后的职场生存书》黄轶著 2014
- 《市场营销学 项目教学版》许开录,郑继军主编 2009
- 《合同法》王利明,房绍坤,王轶著 200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