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富俊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1567418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文以企业中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为主题,主要研究:1.柔性激励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企业对技术创新主体实施柔性激励的内在动因。2.针对各个技术创新主体的工作特点、自身特性与需要层次提出了相应的柔性激励措施。3.各个技术创新主体的行为特性,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之间的协同效应。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问题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8

一、研究目的 8

二、研究意义 10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

一、国外关于技术创新主体激励与柔性激励的已有研究 12

二、国内关于技术创新主体激励与柔性激励的已有研究 20

三、关于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述 28

第四节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30

一、基本思路 30

二、研究方法 32

第五节 创新之处 32

第二章 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主体的解析 34

第一节 作为过程的技术创新 34

一、对技术创新概念的不同理解 34

二、技术创新过程及其阶段性划分 37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 43

一、技术创新的颠覆性与连续性 44

二、从R&D到创新产品的转化 45

三、技术创新的主要趋势与策略选择 48

四、技术创新的过程整合 55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主体的规定解析 57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组织形态与团队特性 59

一、技术创新组织的基本形态 60

二、核心团队的架构 64

三、技术创新组织的团队特性 66

第三章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基本内涵 71

第一节 柔性概念的提出与柔性激励的内涵 71

一、柔性概念的提出与柔性管理 71

二、柔性激励的基本内涵 80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特征 83

一、激励物的可选性 84

二、激励物的多样性 84

三、激励物的差异性 85

四、激励过程的动态性 86

五、激励过程的协同性 86

第四章 技术创新主体的角色与行为特性 88

第一节 创新决策主体的角色与特性 88

一、创新决策主体与技术创新活动 88

二、创新决策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92

三、创新决策主体活动的风险性 95

四、创新决策主体活动的行为特性 97

第二节 创新R&D主体的角色与特性 99

一、创新R&D主体与创新活动 99

二、创新R&D主体的R&D活动范围 102

三、创新R&D主体的特性分析 105

第三节 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角色与特性 109

一、企业生产系统中的生产技术人员 109

二、生产技术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111

三、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特性分析 116

四、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培养困境与出路 121

第四节 市场创新主体的角色与特性 124

一、市场创新与市场创新风险 125

二、市场创新主体的构成 133

三、市场创新主体的特性分析 134

第五节 管理创新主体的角色与特性 136

一、管理创新主体与技术创新活动 137

二、管理创新主体及其构成 143

三、管理创新主体的特性分析 146

第五章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动因与理论基础 150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动因 150

一、技术创新主体的层次性 151

二、技术创新知识的流动性 152

三、技术创新平台的共享性 153

四、技术创新环境的复杂性 154

五、技术创新过程的协同性 155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理论基础 156

一、需要层次理论 157

二、双因素理论 159

三、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161

四、期望理论 162

五、公平理论 164

六、团队合作理论 165

第六章 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措施 169

第一节 创新决策主体的柔性激励 170

一、适当拉大企业经营者同员工的薪酬差距 171

二、多方面满足企业经营者的社会性需要 174

三、适度延长企业经营者聘用合约的期限 176

四、“强制”安排企业经营者定期进行带薪休假 176

第二节 创新R&D主体的柔性激励 177

一、重视对研发主体的“大团队激励” 179

二、形成研发主体晋升的双梯阶机制 182

三、建立部门间人员流动与沟通机制 184

四、创建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 187

第三节 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 192

一、建立与创新产品收益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 193

二、实施基于技术成果的职称评审和成果命名制度 196

三、延长生产技术创新主体的合同年限 198

第四节 市场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 199

一、建立基于绩效管理的经济回报与职务晋升机制 200

二、完善培训机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 204

三、加大企业宣传,提高企业影响力 204

第五节 管理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 205

一、创建多种的晋升通道 206

二、实行适度授权 209

三、宣传企业形象与品牌塑造 210

四、建立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 211

第六节 案例分析:惠普的个性化激励 212

第七章 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协同 216

第一节 不同阶段创新主体的行为特性对比 216

一、创新决策主体:基于社会性需要满足的创业者 217

二、创新R&D主体:具有知识型员工特性的团队协作者 217

三、生产技术创新主体:注重工作细节的制度服从者 218

四、市场创新主体:追求短期经济回报的风险偏好者 218

五、管理创新主体:呈现强烈职务晋升需求的企业忠诚者 219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 220

一、协同的基本内涵 221

二、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 224

三、技术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作用 226

第三节 走向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协同 230

一、组织管理中的“管道效应” 230

二、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的协同模型 235

三、构建技术创新主体柔性激励协同效应的文化环境 239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中国网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 243

一、公司简介及其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244

二、激励机制变革前存在的问题 245

三、激励机制的变革及其成效 246

四、激励机制变革方案的简要评析 249

第八章 结论 251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