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宁主编;孙理军,胡冬裴,曹继刚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3209762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基础》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3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7

四、《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 9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1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2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4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6

第二章 藏象 30

第一节 藏象概述 30

一、藏象的概念 30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30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 31

第二节 五脏 33

一、心 33

[附]心包络 36

二、肺 37

三、脾 41

[附]胰 44

四、肝 44

五、肾 48

[附]命门 51

第三节 六腑 52

一、胆 53

二、胃 53

三、小肠 54

四、大肠 55

五、膀胱 55

六、三焦 56

第四节 奇恒之府 57

一、脑 57

二、髓 58

三、骨 58

四、脉 59

五、女子胞 59

[附]精室 6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0

一、脏与脏的关系 60

二、脏与腑的关系 65

三、腑与腑的关系 67

第三章 气血津液 69

第一节 气 69

一、气的概念 69

二、气的运动 70

三、气的生成 71

四、气的功能 71

五、气的分类 73

第二节 血 75

一、血的概念 75

二、血的生成 75

三、血的运行 75

四、血的功能 76

第三节 津液 76

一、津液的概念 76

二、津液的代谢 77

三、津液的功能 78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79

一、气与血关系 79

二、气与津关系 80

三、津与血关系 81

第四章 经络 83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概述 83

一、经络的概念 83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84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8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86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86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86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87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88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88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 88

第三节 奇经八脉 97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97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98

第四节 经络学说应用 101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101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02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02

第五章 体质 104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基本内容 104

一、体质的概念 104

二、体质的特点 105

三、体质的构成要素 106

四、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08

五、影响体质的因素 110

六、体质的分类 113

第二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114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115

二、阐释发病原理 115

三、解释病理变化 116

四、指导辨证 117

五、指导治疗 117

六、指导养生 118

第六章 病因 120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21

一、六淫 121

二、疫气 126

第二节 内伤病因 127

一、七情内伤 128

二、饮食失宜 130

三、劳逸过度 131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132

一、痰饮 132

二、瘀血 134

三、结石 136

第四节 其他病因 137

一、外伤 138

二、寄生虫 139

三、医过 140

四、药邪 141

五、先天因素 142

第七章 病机 143

第一节 发病原理 143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43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44

三、发病途径 146

四、发病形式 147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49

一、邪正盛衰 150

二、阴阳失调 152

三、气血津液失常 156

四、“内生五邪”病机 163

第八章 诊法 166

第一节 望诊 167

一、望神 167

二、望色 168

三、望形态 171

四、望头颈五官 173

五、望皮肤 178

六、望二阴 180

七、望舌 182

八、望排出物 187

第二节 闻诊 189

一、听声音 189

二、嗅气味 192

第三节 问诊 193

一、一般问诊 194

二、问现在症 195

第四节 切诊 206

一、脉诊 206

二、按诊 213

第九章 辨证 217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17

一、八纲基本证候 218

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221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226

一、气病辨证 226

三、血病辨证 228

四、气血同病辨证 229

五、津液病辨证 231

第三节 脏腑辨证 233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233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37

三、脾与胃病辨证 242

四、肝与胆病辨证 247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51

六、脏腑兼病辨证 253

第四节 外感病辨证 258

一、六经辨证 258

二、卫气营血辨证 263

三、三焦辨证 265

第十章 养生、防治、康复 268

第一节 养生 268

一、养生的重要意义 268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270

第二节 预防 272

一、未病先防 272

二、既病防变 273

第三节 治则 274

一、扶正祛邪 274

二、标本先后 276

三、正治反治 277

四、调整阴阳 278

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79

第三节 康复 281

一、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 281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原则 282

二、常用的康复方法 2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