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诗学通论
中国诗学通论

中国诗学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况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49754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中国诗学通论》为范况先生的代表作,初版于1930年,曾被收入我馆著名的“万有文库”丛书之中。作者在该书中从整体上鸟瞰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分四章从论规式、论意匠、论结构、论指摘四个方向对中国诗学的某些重大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其中涉及到体式、主题、句法、声韵等中国诗学的主要命题,具有突出的出版价值。
《中国诗学通论》目录
标签:诗学 通论

绪言 1

第一章 论规式 1

第一节 古体 2

第一项 古诗 2

第一款 短篇古诗 2

第二款 长篇古诗 6

第二节 乐府 22

第一项 拟乐府 24

第一款 借题以自陶写 24

第二款 题同而调异 49

第三款 题同而事异 52

第四款 用题意而改题者 53

第五款 以乐府诗中语句为题者 62

一 以乐府诗语为题者 62

二 以乐府诗句为题者 63

第六款 拟题而反其致者 65

第二项 新乐府 66

第一款 系乐府 67

第二款 补古乐章 67

一 元结补乐歌 67

二 皮日休补九夏歌 68

第三款 新题乐府 69

一 元稹之新题乐府 69

二 白居易之新题乐府 72

第四款 皮日休之正乐府 74

第三节 绝句 75

第四节 近体 88

第一项 五七律 88

第二项 长律 104

第五节 半格诗 107

第六节 联句 107

第七节 诗之众体 115

第二章 论意匠 117

第一节 师承与妙悟 117

第二节 诗才 118

第一项 诗才之内容 118

第二项 补充诗才之具 119

第三项 造就诗才之资料 119

第三节 诗诀 120

第一项 勉读书 120

第二项 八字诀 121

第三项 苦思 122

第四项 达而工 122

第一款 三要 123

第二款 五长 124

第四节 命意 125

第一项 诗以意为主 126

第一款 意犹帅 126

第二款 诗有主宾 127

第二项 诗有言外意 127

第五节 审题 128

第一项 仕宦门 129

第一款 纪述题 129

第二款 讽谏题 130

第三款 上投题 131

第四款 功德题 132

第二项 来往门 134

第一款 贺题 134

第二款 寻访题 135

第三款 逢题 137

第四款 赠题 138

第五款 嘲戏题 139

第六款 留别题 140

第七款 思题 141

第八款 寄题 142

第九款 送别题 143

第十款 酬答题 145

第十一款 谢题 147

第十二款 哭挽题 148

第三项 当身门 149

第一款 考试题 149

第二款 讥刺题 152

第三款 志喜题 153

第四款 登临题 154

第五款 即事题 155

第六款 凭吊题 156

第七款 征行题 157

第八款 旅寓题 158

第九款 题记题 159

第十款 闺情题 160

第十一款 古意题 161

第十二款 边塞题 163

第十三款 咏物题 165

第十四款 咏史题 167

第六节 情景 168

第一项 作景语 169

第二项 小景传大景之神 169

第三项 景与情之关系 169

第七节 诗之六义 170

第一项 六义之次序 170

第二项 六义之意义 171

第一款 风之意义 171

第二款 赋之意义 171

第三款 雅之意义 171

第四款 颂之意义 172

第五款 比之意义 172

第六款 兴之意义 172

第三项 风雅颂分段、赋比兴不分段之故 173

第四项 赋比兴之功能 173

第五项 兴与赋比之比较 174

第六项 比与用事之区别 175

第七项 六义为后世诗体之母 175

第三章 论结构 177

第一节 题面 177

第二节 押韵 178

第三节 章法 186

第四节 句法 208

第一项 积字成句 208

第二项 造句 209

第一款 择字 209

第二款 炼句 209

第三款 用谚语 210

第四款 采成句而增字减字者 211

第五款 歇上歇下语 212

第六款 句格 212

一 五言三句格 212

二 六句格 213

三 五句格 213

四 六言格 213

五 长短句格 214

六 三五七言格 214

七 五七言格 215

八 两句断续另成句法者 215

九 十字格 215

十 一句可分两截者 215

第七款 双声叠韵 216

一 双声之意义 217

二 叠韵之意义 217

三 双声正格 217

四 叠韵正格 218

五 双声同音通用格 219

六 叠韵平上去三声通用格 219

七 双声借用格 220

八 叠韵借用格 221

九 双声广通格 221

十 叠韵广通格 222

十一 双声对变格 222

十二 叠韵对变格 224

十三 散句不单用格 226

十四 双声叠韵诗 227

甲 双声诗 227

乙 叠韵诗 228

十五 关于双声叠韵之学说 229

第八款 含蓄 234

一 句含蓄 234

二 意含蓄 234

三 句意含蓄 234

四 结语含蓄 234

五 情语含蓄 235

第九款 装置 235

一 倒插法 235

二 反接法 236

三 突接法 236

四 倒装法 236

五 后二句续前二句法 236

六 下句抱上句法 237

第三项 起句 238

第一款 兴起 238

第二款 赋起 238

第三款 比起 238

第四项 对句 239

第一款 异类对 239

第二款 同类对 239

第三款 连珠对 239

第四款 扇对 240

第五款 句中对 240

第六款 巧对 240

第七款 借对 241

第八款 流水对 241

第五项 结句 241

第五节 字法 242

第六节 下字 243

第一项 下俗字 243

第二项 下叠字 243

第七节 用虚字 244

第一项 用而字 244

第二项 用焉字 245

第三项 用哉字 245

第四项 一联用二虚字 246

第八节 用事 246

第九节 诗黏 247

第四章 论指摘 250

第一节 叙与诗忌重复 250

第二节 失粘 251

第一项 起联失粘 251

第二项 第二联失粘 251

第三项 前二联失粘 251

第四项 第三联失粘 252

第五项 第四联失粘 252

第六项 中二联失粘 252

第七项 后三联失粘 253

第八项 七言绝句失粘 253

第九项 五言绝句失粘 253

第三节 失律 254

第四节 沈约所标八病 254

第一项 平头 254

第二项 上尾 255

第三项 蜂腰 256

第四项 鹤膝 256

第五项 大韵 256

第六项 小韵 257

第七项 正纽 257

第八项 旁纽 257

第九项 关于沈约所标八病之学说 257

结论 2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