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萍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0187914
  • 页数:1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内蕴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具有历史特质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性。认为,作为“自觉建设”的中国现代性,首先要通过对西方现代性创造性的中国改良与革新,跨越现代性的鸿沟而具有后现代性的眼光;其次,采取“抽象继承法”,承接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炼出中国现代性的新思想、新精神。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现代性的理论研究 1

二、中国现代性理论构建的意义和价值 1

三、本文的主要思想观点 2

第一章 现代性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4

第一节 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4

一、现代性与经济现代性 5

二、现代性与传统 6

三、现代性与西化 7

四、现代性与现代化 8

五、现代性与现代、现代社会 9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性的核心思想 11

一、人道主义目标 13

二、理性主义精神 13

三、主体性原则 14

四、个人主义价值观 14

第三节 西方现代性的悖论 15

一、反神性的人性与人性的神化 16

二、理性的批判与理性的专制 17

三、个性自由、解放与类本性的遗失 18

四、主体性的跃升与孤独的绝对主体 18

第四节 中国现代性 20

一、中国现代性的价值和意义 20

二、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异同 22

三、中国现代性的理性选择 22

第二章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困境 24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的选择 24

一、传统文明的衰落、现代性的发韧 24

二、现代性的思想启蒙 28

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初步探索 30

四、中国特色新文明秩序的创造性构建 32

第二节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矛盾困境 33

一、文明传承的困境: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冲突的尴尬 33

二、思想文化整合的困境:文化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矛盾 35

三、人文精神的困境:乌托邦精神与世俗化的矛盾 36

四、文明构建的困境: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36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根源 38

一、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社会现实根源 38

二、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文化根源 39

三、中国现代性矛盾困境的逻辑、认识论根源 41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状态之定位 43

一、诱发型外源性后发现代化国家 43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性中国 44

三、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的社会 46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 48

第三章 中国现代性的西方理论前提 49

第一节 西方现代性理论 49

一、经典现代性理论 49

二、后发现代性理论 57

三、当代社会发展理论 61

第二节 西方现代性问题 67

一、西方现代性发展观——发展至上主义的迷醉 68

二、西方现代性的人性危机——现代人的无家可归 69

三、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消费享乐主义的滥觞 72

四、西方现代性科技观——科技乐观主义的虚妄 73

五、西方现代性天人观——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 75

第三节 西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 76

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批判 76

二、现代主义的批判性重建 78

三、马克思的辩证批判 84

第四章 西方现代性的中国改良与革新 88

第一节 理性精神的培育和新型理性观的确立 89

一、全民族、全方位、全社会的理性启蒙 89

二、理性与非理性并重,展现丰富的人性 91

三、建立新型理性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合理分界,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互不僭越 92

四、理性地认识理性自身的能力,实现无限理性与有限理性、理性的批判与批判的理性的结合。 93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本” 94

一、承继马克思“人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94

二、注重现实具体的人道主义运动 96

三、倡导文明共生、人类平等的人道主义 97

四、光大中国文化“和”思维及其精神,构建人际和谐的社会家园 98

第三节 主体主义的中国改良与革新 99

一、个性独立、自由解放的新主体 99

二、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主客体协调统一的主体性 100

三、社会生活中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的确立 100

四、具有超越精神、追求自由个性的新主体性 101

第四节 个体主义转向人的自由个性的新精神 101

一、从整体性思维方式向个体性思维方式的转变 101

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协调统一 102

三、从个体独立性转向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 103

第五章 中国现代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承接 104

第一节 现代性与传统是承接的连续体 104

一、现代性与传统的继承关系 104

二、西方现代性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继承 105

三、中国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接 106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及当代意义 106

一、内向求善的精神追求及对物欲奢求的克服 107

二、自强不息精神及对消极颓废的遏制 108

三、“和”思维及其精神对人与自然对立、紧张关系的缓解 108

四、中庸思想对形而上学极端化思维的超越 109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10

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克服、校正西方现代性问题 110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11

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112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后现代精神的殊途同归 113

第六章 中国现代性的理论构建 114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的构建原则 114

一、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指导性和自觉性原则 115

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原则 115

三、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自主开放性与慎重选择性原则 116

四、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原则 116

五、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大众化与制度化原则 117

第二节 中国现代性的时代涵容 118

一、中国现代性与市场经济相涵容 118

二、中国现代性与科学民主精神相涵容 119

三、中国现代性与文化全球化相涵容 120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文明秩序的建构方略 121

一、主流文化的适度整合 121

二、精英文化的批判、启蒙和引导使命 122

三、大众文化的价值提升 123

四、复调文明秩序的建构 125

结论 126

参考文献 127

论文摘要 133

Abstract 139

附录一:《孰优?孰劣?——论中西文化的关系》 144

附录二:《断裂?承接?——论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154

附录三:《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理论革命》 162

附录四:《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选择》 170

后记 1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