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贤信,何远健,左群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49366248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书首先对农村基层治理进行理论阐释。其次,阐述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诉求。最后,提出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相关建议。农村治理应选择实体权利分配和程序保障双管齐下的法治化路径。实体上,通过采取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物品基础、盘活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资源收益、保障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等多方面的措施,实现农村公共事务的依法治理,扩大农民权益“蛋糕”、保持农村利益均衡,从而有效地预防与化解农村三大纠纷。程序上,积极完善农村多元便民调解与土地纠纷仲裁制度、建立农村便民诉讼联系机制、建构农村纠纷行政化解机制等方式,能够为纠纷的化解提供多种途径,有助于完善农村多元解纷机制,对于维护农民权益、推进农村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

(一)研究的目的 1

(二)研究的意义 2

二、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 4

(一)以法治中国理论为研究视角 4

(二)以农村公共事务为研究对象 7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9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9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

第一章 农村基层治理的理论剖析 18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质与核心问题 19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质:消解社会纠纷 19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克服利益失衡 21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目标:保障农民权利 23

二、农村基层治理对象的界定与划分 26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物品纠纷 27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资源纠纷 28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纠纷 29

第二章 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审视与法治诉求 32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审视 32

(一)失范的政府权力 33

(二)贫困的农民权利 35

(三)缺失的政社沟通 37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诉求 39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39

(二)应对农村社会变化的基本需要 41

(三)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四)化解农村社会纠纷的坚强保障 44

(五)生成农村法治价值的应然之举 45

第三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与应然面向 47

一、不彻底的村民自治 47

(一)村民自治权内容不清晰 48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 50

(三)“乡村”关系不协调 51

二、不坚定的法治信仰 52

(一)法治信仰的基层意义 52

(二)农村依法治理的障碍 53

三、不给力的不动产权益 55

(一)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55

(二)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56

四、不到位的生态环境保护 59

(一)农村环保法律不彰 60

(二)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61

五、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面向 62

(一)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特征 62

(二)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目标 63

第四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与对策 72

一、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物品基础 73

(一)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 74

(二)健全农村利益协调机制 78

(三)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80

(四)引导农民自觉践行法治 82

二、盘活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资源收益 84

(一)落实农村土地依法登记 85

(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88

(三)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90

(四)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92

三、保障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 96

(一)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 96

(二)提高农村民间组织的服务能力 104

(三)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的体系建设 106

四、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多元解纷机制 108

(一)发挥农村党政机关引领作用 109

(二)建立健全农村纠纷预警机制 115

(三)完善农村多元便民调解机制 117

(四)建立农村便民诉讼联系机制 118

(五)完善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制度 120

(六)建构农村纠纷行政化解机制 121

第五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县域实践——以县域社会治理规划为中心 125

一、明确县域社会治理的“四个最” 126

二、确立县域社会治理的“5+2”框架 129

(一)关注民生,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129

(二)以人为本,创新政府善治体系 133

(三)激发活力,形成社会共治体系 139

(四)促进参与,健全基层自治体系 143

(五)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148

(六)推行法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159

(七)完善措施,强化社会治理保障 164

三、全过程体现社会治理的县域经验 168

结论 171

参考文献 1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