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论中华魂与根文化  第2卷
论中华魂与根文化  第2卷

论中华魂与根文化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谷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03493744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论著分为三卷,六个相关部分。从长城精神文化说起,用近现代九个著名历史事件、国歌精神、全民抗战精神史料研究结论等史实特征和文化哲理逐一证实,长城精神文化是近现代惟一两次都是第一个由普通民众(基层团体)发起,自觉澎湃回归的中华民族本源性具有觉悟担当优势的英雄功勋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卷起不可磨灭的伟大新文化变革狂澜,显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然生长存在的根、魂、梦本源担当、觉悟文化的原理系统。
《论中华魂与根文化 第2卷》目录
标签:文化

贰 天人合一 6

试论华夏始祖崇拜实物 6

一、三堡村有五尊大型传世石质磨凿人神坐像遗址 7

1.石像原址所在位置 10

2.石像材质形状 10

3.石像基本风格与矛盾 11

二、八达岭长城峰岭的史前文明背景和人类变迁环境 13

1.北京延庆县及其周边的古人类考古发现 15

2.与延庆地望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 28

3.炎黄蚩战争与北京长城一线远古地理和气候变化环境 33

三、三堡村三尊主石像的制作年代 39

1.五尊石像分四批制作 39

2.中国最早的石像记载和大型石像 39

3.中国早期石像的考古发现 39

4.五尊石像原址的风水 41

5.石像磨琢技法、风化程度构成断代特征 42

6.三堡村主石像与各代遗存对比 45

四、三尊主石像头部的主要鉴定特征组合链 46

1.石像发式 47

2.元代佛造像与三尊主石像的区别及元代佛造像管理 49

3.三尊主石像的五官制作特征和风格 51

4.新石器时期的美学鉴定依据 59

五、三堡村石像祭祀的历史记载人物 64

1.古代祭祀由来已久 64

2.中国考古和记载的原始人类祭祀遗址 65

3.中华民族最崇拜的远祖是三皇 68

4.元代即已经认定为三皇祭祀石像和医神 70

5.五尊石像代表身份的多重性、相关性和统一性 74

6.五尊石像先后不同的组合形象 77

7.供奉的祖祭人物为伏羲、炎帝和黄帝始祖 78

六、史前文明时期炎黄崇拜祭祀实物再现的意义 79

长城峰岭三堡村石像群的保护研究 81

一、对长城文物和三堡村十五尊石像文物的保护研究 81

二、三堡村主石像产生的历史和地域背景 81

三、三堡村和石像遗址的历史情况 82

四、十五尊石像出土发现的过程和展出 83

五、祭祀遗址特点与史前和元代祭祀选址特点一致 84

六、“三链一线关系”是认定三尊主石像为史前祭祀作品的依据 84

1.从祀石像独有的帝王级冕服服饰组合证据链 85

2.加装“一典两饰”道教特征组合证据链 87

3.主石像头部史前文明时期磨制工艺和形制特征组合证据链 87

4.历史记载、考古发掘、史前美学等为主线的多学科交叉印证链关系 91

七、十五尊石像制作的年代及意义 92

1.石像制作从史前至元代分为四个不同年代 92

2.十五尊石像形成六种不同时代的形制风格特点 92

3.三堡村十五尊石像的研究说明了什么 92

三堡村石像群三皇祭祀礼仪文化定性解疑 94

一、国家元代文物的专业鉴定结论 95

二、中国祭祀礼仪最尊贵级别地位的显著属性 95

1.十尊从祀石像高约1.5米 95

2.其中七尊从祀石像身着帝王独有的冕服纹样服饰 96

3.其中一尊从祀石像,装饰帝王冕服与佩绶服饰,却以宝巾托衬一件手持物,亦属罕见 99

4.再三尊小一些的从祀石像,身着类似战、汉曲裾深衣服饰和不同手持物 100

5.十尊从祀石像装饰所表现的“一典两饰”元代道教专有装饰 100

6.三堡村七尊从祀石像独有的帝王级冕服服饰形制 103

三、产生十尊从祀石像的根源及佐证 109

1.张留孙在元代政府中的地位 109

2.张留孙与元代皇族的密切关系 110

3.张留孙曾作为元中央官员主管类“通祀三皇”事宜 111

4.道教参与“通祀三皇”的文化进步作用 112

四、三堡村“通祀三皇”文化遗址的有力证据 115

1.中华民族医学史最古老的原始医术——砭术和灸法 117

2.道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3.三尊从祀石像手持物应该是中华早期医学史上著名的砭术和艾灸术结合用具 127

五、元代实施于地方的国家与民间最高规格祭祖礼仪大典 128

1.三堡村通祀三皇是元蒙统治者意图及信仰与汉民族信仰及艺术的融合体 128

2.元代新创“通祀三皇”制度执行的是“不可妄定”“当依古制”造像形制 130

3.帝王级冕服形制和“一典两饰”是“不可妄定”“当依古制”的严格体现和再创造 134

三堡村石像文化考据 135

一、三堡村十五尊石像遗址位置综述 135

1.公开资料对十五尊石像的混乱记录 135

2.三堡村十五尊石像遗址位置的实地调查 137

3.各种公路志对十五尊石像出土地点的佐证 138

4.十五尊石像遗址的确切位置在三堡村西山坡 140

二、三堡村村名应源于三尊古老石像 143

三、三堡村十五尊石像的多种认识区分 146

四、关沟三堡村为什么会出现史前与元代的两段祭祀礼仪 148

1.三尊石像选址特点与考古发现的史前祭祀选址特点一致 148

2.关沟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著名的交通孔道和堪舆大势 151

3.蒙族统治者极为重视对三皇的祭祀 165

五、元代诗句直接描写三尊石像的帝王神仙意境 170

六、其他相关的鉴定因素解答 175

1.三堡村祭祀礼仪和明以后药王庙的区别 175

2.为什么三堡村石像与云台浮雕工艺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178

3.关于三尊石像服饰的疑惑 179

4.在交通要道祭祀先人是中国人的悠久传统 180

5.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已有中大型石刻造像和人面岩画 180

6.把三尊主石像头部的断代向史前看是有道理的 181

7.居庸上关曾是纳款关 182

与蒙古高原石雕人像的对比参考 183

一、民族意识信仰思维中的地理方位 184

二、中国皇家祭祀祖先的最高等级 191

附文一 对三堡村十五尊石像的思考 206

附文二 对三堡村十五尊石像群研究的说明 213

附文三 关于“试论华夏始祖崇拜实物”文章的提示 214

叁 血脉之根 219

北京的“天门”“天根”在长城关岭 219

一、700年不变的北京中心点、线、门 222

二、认识中轴线的二重证据和科学方法 224

三、元代的建国战略目标和底层文化内涵促成定都北京 226

四、元大都堪舆中心点、中轴线与城门设计的文化概略 229

五、“居庸”关岭引导北京“天门”与中轴双线 235

六、“枕居庸”天文化核心意识理念 241

聚焦长城与北京中轴线的中华根文化 251

一、中华文化有一条持之以恒的根文化主线 256

1.长城与北京中轴线是一对文化遗产孪生体 258

2.中华民族本源信仰和核心思维的意识文化原理系统构成中华根文化 267

二、元大都中心点是北京传统中轴线的牵头组成部分 286

三、明代迁都北京并没有改变元大都中心点和中轴线 290

四、乾隆皇帝御制碑碑文伸张的是中华根文化 303

1.《帝都篇》《皇都篇》的“序” 310

2.《帝都篇》统领要义是“在德不在险” 312

3.《皇都篇》统领要义是“节之中和” 316

五、乾隆御制诗文“还淳返朴”的本源精神文化意识 320

1.北京地望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第一座帝都所在地 321

2.北京皇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趋向 334

3.长城峰岭文化现象与北京国都(中轴线)文化 3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