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水稻分子生态栽培学
水稻分子生态栽培学

水稻分子生态栽培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文雄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3552503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有7章含四大部分内容。首先,作者从水稻细胞质类型和核质互作角度研究了杂交水稻性状表达的遗传生态特性及其栽培调控策略;其次,利用数量遗传方法构建了遗传群体,系统研究了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的遗传生态特性;其三,运用差异蛋白组学技术研究水稻在不同发育阶段响应环境调控的分子机制,同时探讨栽培条件影响干物质产生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及其分子生态学机理;最后,作者借助包括土壤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内的现代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水稻,包括再生稻,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和前氮后移的水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生育后期根际土壤生态系统机能的调节作用,并由此引发的水稻生长环境的分子生态效应,其成果深化了对水稻产量形成、源库关系、强弱势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环境调节的分子生态学机理等作物栽培学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水稻分子生态栽培学》目录

第一章 作物分子生态特性及基本原理 1

第一节 作物分子生态特性及意义 1

一、基因生态的基本特性 2

二、作物分子生态特性的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作物分子生态学基本原理 5

一、作物基因及功能分类 5

二、作物相关基因的分子生态特性 8

第三节 环境因子的分子生态效应 9

一、环境分子生态效应与作物分子调控 11

二、作物遗传分子生态特性及分子调控 18

三、作物诱导抗性与免疫栽培 24

第四节 农田基因多样性重建与分子生态对策 27

第二章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分子生态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30

第一节 全球环境变化及生态后果 30

一、全球气候变暖 30

二、酸雨 32

三、大气臭氧层耗损与UV-B辐射增强 33

第二节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35

一、UV-B辐射对生物影响的研究方法概述 35

二、植物对UV-B辐射响应的研究进展 36

第三节 水稻硅营养特性对其抗UV-B辐射增强影响的生理生态机制 42

一、UV-B辐射增强对两个不同抗性品种水稻叶片光合生理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43

二、不同硅营养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光合生理的影响 47

第四节 水稻对UV-B辐射抗性的QTL定位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52

一、水稻RIL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53

二、水稻抗UV-B辐射的QTL分析 54

三、水稻抗UV-B辐射的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60

第五节 硅素营养及基因Lsi1介导水稻防御UV-B辐射胁迫的分子生理机制 64

一、水稻硅素营养 64

二、UV-B辐射抗性水稻品种Lemont与敏感水稻品种Dular的Lsi1基因及硅含量差异 69

三、UV-B辐射抗性水稻品种Lemont与敏感水稻品种Dular根系Lsi1基因的克隆及相似性比较 69

四、不同转基因水稻根系Lsi1基因的表达量 74

五、不同转基因水稻根系硅吸收量及叶片硅含量 75

六、Lsi1基因表达变化后Lemont表现型 75

七、UV-B辐射下转基因Lemont及野生型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及光裂解酶基因的表达变化 76

八、UV-B辐射下转基因Lemont及野生型叶片总酚、类黄酮含量 77

九、UV-B辐射下转基因Lemont及野生型的差异表达基因 78

十、硅基因Lsi1介导水稻抵抗UV-B辐射胁迫的作用机制 81

第六节 过量表达Lsi1提高水稻修复UV-B辐射伤害的分子生态机制及调控策略 83

一、不同光照条件下供试水稻叶片的硅含量 84

二、不同供试水稻叶片DNA的CPD和6-4-PP含量 85

三、不同供试水稻叶片Photoly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86

四、不同供试水稻叶片PL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比对 88

五、不同供试水稻叶片PL2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功能分析 89

六、PL2基因启动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93

七、目标转录因子的qRT-PCR验证 93

八、水稻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调控策略 94

第三章 水稻对重金属元素镉累积的遗传生态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97

第一节 我国农田和稻米镉污染现状 97

一、稻田土壤镉污染的来源与特点 99

二、镉的生态毒性和水稻对镉累积的特性 101

三、镉污染研究意义 106

第二节 水稻抗镉胁迫的种质资源筛选 107

一、不同抗性水稻品种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107

二、不同抗性水稻品种的聚类与评价 114

三、聚类结果的比较分析 114

第三节 水稻耐镉胁迫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机制 120

一、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20

二、镉在不同器官的运转与分布规律 120

三、镉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苗期细胞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22

四、镉胁迫对水稻各器官镉、铁、钙含量的影响 127

五、水稻耐镉胁迫的分子生态机制 129

第四节 不同季节条件下稻米镉累积的遗传生态特性 154

一、亲本和杂交组合稻米镉元素含量的表型值分析 155

二、稻米镉元素含量的遗传方差分析 156

三、稻米镉元素含量性状的遗传率和选择响应分析 158

四、稻米镉元素含量性状的群体平均优势分析 160

第五节 不同区域条件下稻米镉累积的遗传生态特性及调控策略 164

一、稻米镉累积量的表型值分析 164

二、稻米镉累积量的AMMI模型分析 166

三、稻米镉累积量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分析 166

四、基于稻米镉累积量的品种聚类分析及调控策略 171

第四章 杂交水稻胞质遗传与核质互作的分子生态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173

第一节 植物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利用及存在问题 173

第二节 杂交水稻及亲本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177

一、杂交水稻及亲本成熟胚蛋白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表现 177

二、杂交水稻及亲本苗期叶片蛋白质组DIGE分析 187

第三节 栽培条件对杂交水稻胞质效应与核质互作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198

一、同核异质杂种一代各性状在不同氮素条件下的方差分析与遗传参数估计 198

二、不同氮素下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01

三、同核异质和同质异核组合的胞质效应表现 203

四、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 204

五、不同氮素下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特殊配合力的影响 208

六、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产量及构成因素配合力效应的稳定性分析 208

七、在配合力的稳定性反应上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209

八、水稻不育胞质及核质互作遗传效应的生理生化基础 209

九、基于水稻不育胞质及核质互作遗传效应的调控策略 222

第五章 水稻产量形成的分子生态学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225

第一节 水稻产量形成的遗传生态特性 225

一、水稻籽粒灌浆的物质基础 225

二、水稻籽粒灌浆的遗传生态特性 227

第二节 水稻产量形成的蛋白组学特性 234

一、苗期水稻发育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34

二、分蘖活跃期水稻发育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48

三、孕穗期水稻发育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59

四、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籽粒灌浆影响的分子生态特性 272

第三节 水稻高产形成的分子生态调控策略 287

一、氮肥调控水稻灌浆期的光合生产与物质运转的分子生态策略 287

二、氮肥调控水稻籽粒灌浆的分子生态策略 291

第六章 再生稻高产形成的分子生态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296

第一节 再生稻发展历史与利用现状 296

第二节 再生稻再生芽发育特性与再生力遗传生态 297

一、再生稻再生芽发育遗传特性 297

二、亲本及F2群体各主要性状表现 298

三、F2群体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00

四、再生稻主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300

第三节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 304

一、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素质及生理生化特性 304

二、不同栽培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细胞保护酶活性 306

三、不同栽培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根系性状、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07

四、不同栽培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ATP酶活性变化 308

五、不同栽培模式头季和再生季水稻的产量形成及生理生态特性 309

第四节 氮肥运筹对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 318

一、头季稻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吸收积累特性 319

二、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头季和再生季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3

三、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26

四、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头季和再生季水稻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动态的影响 327

五、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头季和再生季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28

六、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头季稻分蘖及成穗率的影响 329

七、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稻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329

第五节 不同促芽肥水平调控头季稻产量形成和再生季稻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分子生态机制 334

一、不同促芽肥水平对头季稻强、弱势粒灌浆影响及分子生态机制 334

二、不同促芽肥水平对再生季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分子生态机制 342

第七章 水稻生育后期响应水肥调节的根际分子生态学特性及栽培调控策略 350

第一节 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生理和根际生态学特性的影响及调控策略 351

一、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生理的影响 351

二、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际土壤生态特性的影响 355

三、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360

四、水稻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增产原理及调控策略 366

第二节 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生育后期根际生态学特性及调控策略 367

一、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生理的影响 368

二、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69

三、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根际土壤蛋白组的影响 373

四、不同氮肥比例对水稻根际土壤物质代谢的影响 382

五、水稻根际分子生态调控策略 388

第三节 作物根际生态学研究 391

一、根际沉积与根际分泌物 392

二、根际分泌物的功能 393

三、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396

四、根际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 400

五、作物根际生态学研究展望 402

参考文献 404

主要术语索引 456

附录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完成的水稻分子生态栽培方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录 4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