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语诗性研究与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反思
汉语诗性研究与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反思

汉语诗性研究与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反思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爱贤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3337889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取隐喻这一视角分析汉语文字符号的诗性特征,力图从美学的维度揭示这一符号机制与人类自由情感表达的天然亲和性,从而彰显这一机制深处积淀着的人类语言、文化及存在的关联,全书围绕着汉字、汉语词、汉语句子三个层次,分析汉语的隐喻为特质二特征。
《汉语诗性研究与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反思》目录

自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汉字的隐喻性:汉语诗性的基础 13

第一节 象形文字如何记录了人与自然的源始关联 15

一、象形——人类最早的文字 15

二、隐喻——人类最早的思维方式 18

第二节 汉字字象的隐喻述谓模式 24

一、自源文字符号的分化 24

二、象形——作为字象的原型隐喻述谓 26

三、“比类合谊”“取譬相成”——作为字象的话语隐喻述谓 31

第三节 共时状态下汉字隐喻机制分析 39

一、原型隐喻述谓的积淀 39

二、拓扑性的隐喻字义场 46

三、脑神经机制研究为汉字隐喻特质提供的证据 51

第二章 汉语语词隐喻:汉语诗性的拓展 53

第一节 西方基本隐喻原则再检讨 54

一、述谓与意义 54

二、字象与另类述谓 58

三、中西语言隐喻述谓层次的简单比较 59

第二节 汉语词隐喻述谓展开的几点铺垫 60

一、汉语词能否成为论题展开的一个层次 60

二、从字母到形态化——印欧语系语言经济化原则的形式扩张 63

三、从象形到非形态化——汉语言经济化原则的内涵式生成 67

第三节 汉字之单音与语词隐喻 69

一、汉语言与源始诗性语言又一隐含的关联 69

二、单音与“1”结构模式对汉语体系的影响 73

三、“1”结构模式与语词隐喻 77

第四节 汉语词隐喻特质描述 81

一、虚与实——语词本体归类中的隐喻视角 81

二、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身体之维 87

三、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大地之维 99

四、实与虚——语词隐喻中的结构之维 104

五、由意义到事件 107

第三章 汉语话语隐喻:汉语诗性的圆成 109

第一节 系词缺席与法的淡化 110

一、系词缺席 110

二、形合 115

三、义合 117

第二节 象的话语述谓功能与隐喻 121

一、从汉字之象到话语之象 121

二、“道”之话语句法的隐喻指向 124

三、象的述谓功能与隐喻 129

第三节 “象”作为传意中介的召唤性机制 135

一、常态性召唤机制 136

二、弱常态性召唤机制 143

三、“非”常态性召唤机制 146

第四节 汉语言“呈象”句法的深度隐喻阐释 147

一、在语言中寻找被遮蔽的存在根基 148

二、形与声、视与听辩证扬弃的深层指涉 156

三、“呈象”句法个案的存在论隐喻例析 160

第五节 汉语言时空处置方式的结构性隐喻 169

一、一般语言中时空对立的结构性隐喻 169

二、汉语言时空处置方式的结构性隐喻 171

第四章 汉语诗性视角下的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反思 181

第一节 汉语“本体”符号归乡考论 182

一、汉语“本体”符号现代迷失简溯 182

二、汉语“本体”符号之“正名” 185

三、汉语“本体”表达机制分析 189

四、汉语境域中的“本”“体”之旅 196

第二节 中西文化之根的异同变奏 211

一、中西文化之根源处与发展中的异质 213

二、中西文化之根源处与发展中的异同变奏 215

三、汉语现代“本体”之路的成就、缺失与启示 217

第三节 转型期文艺学建设可行性路径反思 221

参考文献 224

后记:学在旅途 2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