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探索冰山之上的力量  意识心理学
探索冰山之上的力量  意识心理学

探索冰山之上的力量 意识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汉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385371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心理实验室研究意识,这是心理学史上公认的用实验室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是以意识观念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正式问世的年代。从此以后的100多年来,心理学史上存在着分别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为对象的两大派别,它们分道扬镳各自发展推广,直到现在未见有人将它们加以融合形成一个统一取向的心理学对象加以研究。其实,冯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只是侧重研究意识的理智方面;弗洛伊德则强调潜意识的情绪。人类心理是人脑对社会现实的主观映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环境变化而演变的。人的意识心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同时,也因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步加深而深入的。当前信息时代的人类对自身心理意识的认识,也随着使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深刻提高,因而关于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必须随着更新,才能适应当前人类的意识心理演变的客观现实。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也为此,本书定名为《意识心理学》。
《探索冰山之上的力量 意识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潜意识的由来与作用 3

第一节 潜意识的发现和意义 3

第二节 潜意识的特点 4

第三节 潜能的特性 8

第四节 如何调动潜意识的力量 9

第二章 整体的意识心理 15

第一节 整体意识心理概述 15

第二节 研究综合途径 17

第三节 整体的意识心理的意义 18

第三章 人脑和意识 21

第一节 人脑及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21

第二节 意识结构及其要素的分析研究 33

第三节 意识活动的神经心理学 42

第四章 潜意识 51

第一节 潜意识概述 51

第二节 潜意识的形成 54

第三节 潜意识的激发 57

第四节 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的不同 59

第五章 感觉系统 69

第一节 感觉转录 69

第二节 阈上感觉的测量 71

第三节 韦伯定律 76

第四节 阈限测量 77

第五节 听觉 79

第六节 视觉 81

第六章 知觉 99

第一节 知觉的特性 99

第二节 知觉与感觉 100

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101

第四节 知觉定势 108

第五节 错觉和幻觉 112

第六节 知觉理论 116

第七节 研究历史 119

第七章 注意 123

第一节 注意概述 123

第二节 注意和意识 124

第三节 选择性注意的模型和注意的生理机制 125

第四节 注意的外部表现 126

第五节 外显性注意与内隐性注意 128

第六节 注意障碍 129

第七节 研究历史 129

第八节 最近的研究 130

第八章 记忆 139

第一节 记忆过程概述 139

第二节 记忆的分类 140

第三节 记忆研究起源与发展 141

第四节 什么是人的记忆 142

第五节 记忆特征和遗忘特征的区别 146

第六节 记忆潜力 148

第七节 研究成果 150

第八节 记忆品质 151

第九节 记忆法则 154

第十节 记忆原理 158

第十一节 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 160

第九章 思维 165

第一节 思维概述 165

第二节 思维方式 167

第三节 思维载体和基本特征 168

第四节 思维过程 176

第五节 思维惰性 177

第六节 思维方式 179

第十章 情感情绪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情绪 184

第三节 其他信息 185

第十一章 意志 191

第一节 基本形式 191

第二节 运行程序 195

第三节 意志素质 198

第四节 数学模型 199

第五节 逻辑关系 202

第六节 意志过程 203

第七节 训练过程 204

第十二章 个性及其结构 211

第一节 潜意识的意向和个性 211

第二节 个性研究的进展 212

第三节 个性结构 221

第十三章 气质和性格 225

第一节 气质 225

第二节 气质和性格 228

第三节 性格的基本特征 230

第四节 性格的六种类型 231

第五节 如何完善自己的性格 234

第十四章 能力 239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239

第二节 能力的一般趋势 241

第三节 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 242

第四节 能力、才能与天才 244

第五节 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意义 246

第十五章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53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因素分析 253

第二节 个性形成发展的阶段论 257

第三节 关于个性发展的理论 262

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2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