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秉公,庞啸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文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9619832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在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作为第五个中心正当其时。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经济在“需求侧”驱动下高速增长,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过度投资重化工业,依赖出口贸易,忽略科技创新和内需拉动的结果是,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杠杆率抬高,短板凸显。于是要在合理区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速,就要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的基础上,依托高科技力量推进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业态。此背景下,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显得非常必要,十分及时。本书本着科普精神,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剖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逻辑,分析上海产业发展路径与趋势。同时,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通过黄浦区创意产业发展个案,为社会提供一些启示。中国当代—科技及文化创新—专著
《科创之路 兼述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途径及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目录

第一部分 科技创新逻辑 1

一、科技创新的理论支点及研究方法 1

(一)假定的运用 1

1.“经济人假定” 2

2.“资源稀缺假定” 3

3.“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 3

(二)原理的运用 3

1.“利益最大化原理” 3

2.“供求原理” 4

3.“等价交换原理” 5

(三)方法的运用 5

1.“收益分析法” 5

2.“均衡分析法” 6

3.“帕累托标准法” 6

二、发展方式的选择 6

(一)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刻性 7

1.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 7

2.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方式 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 10

(二)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13

1.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科技革命 14

2.新经济概念和特征 15

3.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16

(三)战略机遇期 18

1.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性变化 18

2.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 19

3.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 19

三、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 20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 20

1.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理论 20

2.工业化道路与增长模式 22

3.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 23

(二)我国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24

1.存在的问题 24

2.应对措施 26

(三)建立科创中心价值目标 26

1.资源结构分析 27

2.产业结构分析 28

3.创新结构分析 29

第二部分 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32

一、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32

(一)发展背景 32

(二)发展优势 34

1.区位方面 34

2.历史人文方面 34

3.综合竞争力方面 34

(三)发展困境 35

1.长三角作为经济圈竞争大于合作 35

2.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35

3.第三产业增速趋缓 35

4.以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工业力度不够 35

5.出现结构性失业和分配不均 35

6.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 35

二、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35

(一)产业发展机理 36

1.产业转型升级机制 36

2.强化产业关联度 36

3.建立适合上海跨越发展的创新体系 37

(二)区域化资源配置 38

1.区域化资源配置的假设因素 39

2.资源配置分类及其方式 41

3.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 44

三、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 46

(一)材料科学概述 46

1.材料科学发展历史 46

2.材料: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47

3.新材料:新世纪的必然选择 50

(二)上海市新材料战略 52

1.相关政策 52

2.上海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52

3.上海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 54

4.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议 55

四、利用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 56

(一)上海外资制造业企业现状 57

1.领域比较集中 57

2.国际化程度高 57

3.综合贡献突出 57

4.技术专利攀高 58

5.经营态势良好 58

6.鼓励项目偏低 58

7.产业分布较散 58

(二)当今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 59

1.新一轮科技革命必将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 59

2.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 60

3.中国制造业酝酿新格局 62

4.上海转型发展破局之举 64

(三)上海外资制造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66

1.增量逐年减少 66

2.城市化进程压缩企业发展空间 67

3.生产成本抬高企业显现劣势 67

4.企业受品牌挤压丧失竞争活力 68

5.产业新标准带来新压力 68

6.技术人才和员工队伍不稳 69

7.IT产业面临瓶颈 70

五、调整服务业比重 71

(一)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界定 71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 72

2.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不同认识 72

3.认定现代服务业内涵的标准问题 73

(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史 74

1.原始雏形期 74

2.蓬勃发展期 75

3.迅速成长期 76

(三)现代服务业特征 77

1.专业服务的技术支撑 77

2.创造价值的非显性 77

3.价格的不确定性 78

(四)我国及其上海现代服务现状 78

(五)影响上海发展现代服务的若干因素 81

1.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集群体 81

2.现代服务业功能要素能力欠强 83

3.服务的综合性偏颇 85

(六)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 85

1.基本走向 86

2.注入新元素 87

3.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举措 89

六、积极扶持创意产业 91

(一)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91

1.创意产业的定义 91

2.国际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94

3.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98

(二)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 101

1.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102

2.海派文化的社会人文优势 102

3.都市工业转型的资源优势 104

(三)发展创意产业的制度障碍与供给 105

1.法治对创意产业的特殊意义 105

2.制定发展创意产业规则 108

3.构筑完备的创意基础结构 109

七、上海生态对科创中心建设挑战 110

(一)现状不容乐观 110

1.水质污染相当严重 110

2.城市绿地不足 111

3.城市大气质量较差 111

4.固体废弃物处置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 111

5.循环经济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差距较大 112

(二)城市生态建设刻不容缓 113

1.生态建设的必然性 113

2.生态建设的功能性作用 114

3.上海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 116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117

1.制定严密的环境保护法规 119

2.制定全面的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119

3.制定高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120

4.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和产品 120

5.提高生活方式绿色化 120

(四)上海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应对措施 121

1.规划系统 121

2.法规与政策系统 122

3.环境保护与治理系统 122

4.绿化系统 123

5.循环经济系统 124

6.公众参与系统 125

八、海派文化正向特征及对上海科技创新的启示 126

(一)敢为人先 126

1.开疆拓土 126

2.拿来主义 127

3.经营灵活 127

(二)崇尚契约 128

1.重信誉 128

2.讲平等 129

3.求效率 129

(三)重视人才 130

1.挖掘人才 130

2.经营人才 130

3.管理人才 131

(四)自律意识 131

1.建立现代行业协会 131

2.实现行业自律 132

3.注重横向协调 133

(五)摒弃陋习 134

1.讲究生活品味 134

2.接受文明成果 135

3.追求时尚潮流 135

第三部分 黄浦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138

一、新天地、田子坊与8号桥、智造局的模块比较 138

(一)新天地模块 138

(二)田子坊模块 141

1.起点不同 142

2.生态不同 142

3.取向不同 142

4.性质不同 142

5.机制不同 143

(三)8号桥和智造局模块 143

1“三个不变” 143

2.“六个变” 143

(四)模块比较看创意产业发展条件 145

1.空间载体条件 145

2.产业布局条件 145

3.环境生态条件 145

4.服务管理条件 145

5.政策扶持条件 145

6.人文资源条件 146

7.交通便捷条件 146

二、从“制造局”到“智造局” 146

(一)抚今追昔,这里曾经是近代工业发祥、现代工业发展的风水宝地 146

(二)华丽转身,实现从象征工业文明(第二次浪潮)的“制造业”向象征信息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智造业”过度 147

1.形态改造显现成效 147

2.功能定位准确合理 148

3.产业升级初具规模 148

4.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149

5.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149

6.智造局改造启示 150

(三)后续发展,须确立“3+3”思路,打好三张牌、走活三步棋、算清三本账 150

1.打好三张牌 150

2.走活三步棋 151

3.算清三本账 152

三、打造打浦桥商圈新业态 153

(一)依托“三区”,形成“三圈共荣”的商业新格局 153

1.园区 153

2.商区 153

3.社区 153

(二)抓住新业态发展关键 153

1.调整功能结构 153

2.完善业态布局 154

3.优化资源配置 156

(三)把握原则政策与制度 157

1.运作原则 157

2.政策供给 158

3.制度保障 159

第四部分 国际科创经验 161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扫描 161

(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概况 161

1.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阶段 161

2.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区分布 163

3.科技创新中心的体制类型 163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点 164

1.美国硅谷 164

2.美国波士顿128公路 166

3.美国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 169

4.英国剑桥工业园区 171

5.日本筑波科学城 173

6.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 174

7.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175

8.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创新中心 176

二、德国产学研联盟 178

(一)德国产业创新模式与最新战略部署 178

1.德国产业创新模式 178

2.当前德国产业政策的本质是创新政策 179

(二)德国工业“4.0”计划 182

1.以产业升级维持“高工资就业”经济 182

2.智能化是“工业4.0 ”计划的“灵魂” 183

3.以制造业智能化引领智能社会 184

(三)弗朗霍夫模式 185

1.弗朗霍夫学会的基本概况 185

2.弗朗霍夫学会的主要经验与特点 188

(四)“工业4.0”计划对上海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 189

1.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和驱动体系 189

2.适时调整产业政策思路和措施,组成跨界研究小组或平台 189

3.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 190

4.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产业转型效率 190

5.健全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开放式创新 190

6.加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91

7.结合区位优势条件,重视话语权的引领性建设 191

后记 1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