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伟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030562555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
《新型缓蚀剂合成与评价》目录

第1章 缓蚀剂概述 1

1.1缓蚀剂的定义及特点 1

1.2缓蚀剂的发展简史 1

1.3缓蚀剂的分类 3

1.3.1按对电极过程影响分类 3

1.3.2按改变金属表面状态的情况分类 3

1.3.3按形成保护膜类型分类 3

1.3.4按化学组成分类 4

1.3.5其他分类方法 5

1.4缓蚀剂的选用原则 5

1.5有机缓蚀剂的缓蚀理论 8

1.5.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 8

1.5.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 9

1.5.3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和络合(螯合)作用 9

1.5.4有机缓蚀剂的π键吸附 10

1.5.5有机缓蚀剂非极性基团的屏蔽效应 10

1.5.6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11

1.5.7有机缓蚀剂的覆盖效应和负催化效应 12

1.6有机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12

1.6.1腐蚀产物分析法 13

1.6.2电化学分析法 13

1.6.3缓蚀剂吸附热力学 14

1.6.4量子化学计算法 16

1.6.5谱学法和表面分析技术 17

参考文献 19

第2章 酸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3

2.1嘌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3

2.1.1嘌呤类化合物的筛选依据及结构特点 23

2.1.2失重实验 23

2.1.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5

2.1.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8

2.1.5腐蚀形貌分析 32

2.1.6吸附等温模型 33

2.1.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35

2.1.8嘌呤类化合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39

2.1.9小结 45

2.2新型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46

2.2.1席夫碱-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 46

2.2.2失重实验 49

2.2.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50

2.2.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53

2.2.5腐蚀形貌分析 57

2.2.6吸附等温模型 59

2.2.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60

2.2.8小结 76

2.3新型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77

2.3.1硫脲-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的合成 77

2.3.2失重实验 79

2.3.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80

2.3.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81

2.3.5腐蚀形貌分析 84

2.3.6吸附等温模型 85

2.3.7量子化学计算及缓蚀机理讨论 86

2.3.8小结 94

2.4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95

2.4.1含肟醚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95

2.4.2失重实验 96

2.4.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97

2.4.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99

2.4.5吸附等温模型 102

2.4.6腐蚀形貌分析 105

2.4.7量子化学计算 106

2.4.8小结 109

2.5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10

2.5.1均三唑环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10

2.5.2失重实验 112

2.5.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113

2.5.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15

2.5.5吸附等温模型 117

2.5.6量子化学计算 119

2.5.7小结 122

2.6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23

2.6.1含二氢吡唑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2.6.2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124

2.6.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26

2.6.4失重实验和吸附等温模型 129

2.6.5腐蚀形貌分析 133

2.6.6量子化学计算 133

2.6.7小结 136

2.7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37

2.7.1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137

2.7.2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 142

2.7.3新型杂环化合物在稀硫酸中的缓蚀性能评价 158

2.7.4小结 168

参考文献 169

第3章 中性介质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72

3.1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172

3.1.1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172

3.1.2失重实验 179

3.1.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182

3.1.4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06

3.1.5吸附等温式拟合 214

3.1.6腐蚀形貌分析 217

3.1.7小结 220

3.2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20

3.2.1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220

3.2.2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24

3.2.3 pH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39

3.2.4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246

3.2.5缓蚀作用的持久性 254

3.2.6量子化学计算 260

3.2.7不同化合物的缓蚀性能比较 262

3.2.8小结 264

3.3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66

3.3.1壳寡糖及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的合成 266

3.3.2失重实验 267

3.3.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68

3.3.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70

3.3.5腐蚀形貌分析 273

3.3.6量子化学计算 274

3.3.7小结 275

3.4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76

3.4.1羧甲基壳寡糖香草醛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276

3.4.2失重实验 278

3.4.3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79

3.4.4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82

3.4.5腐蚀形貌分析 287

3.4.6吸附等温式拟合 288

3.4.7量子化学计算 290

3.4.8小结 291

3.5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291

3.5.1其他羧甲基壳寡糖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291

3.5.2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 292

3.5.3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94

3.5.4量子化学计算 296

3.5.5小结 298

参考文献 298

结语 缓蚀剂的前景与展望 3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