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
“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

“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2078708
  • 页数:504 页
图书介绍:2017年6月25日,西北政法大学联合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社主办、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共同承办了首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经过缜密构思和细致准备,论坛在2017年5月16日-2017年6月16日期间总计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稿件分别为12篇和96篇。所有参会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匿名初审程序之后,甄选出了30篇优秀论文入围研究生论坛。为了分享本次论文参与者的学术智慧,激励更多新闻传播学青年研究者和研究生继承和发扬何微先生的新闻传播思想和治学精神,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首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中脱颖而出的28篇优秀研究生论文和11篇青年学者论文,结集成册,以飨读者。
《“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目录

序言&王健 1

上编:首届“何微新闻奖”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优秀论文 4

传媒思想史研究 4

张季鸾新闻评论研究&刘娜 4

被误读的李普曼&赵晓培 16

社会如何是可能的——论库利的想象性交往&陆伟晶 28

新媒体视域下的乌合之众——读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余晓丹 39

浅析商业精神与美国传播学的形塑&马驰骋 51

媒介内容生产研究 64

深度科技报道风险感知建构路径的比较研究——以2008、2011年普利策获奖解释性报道为例&周嘉琳 64

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如何与公众“共鸣”——基于对央视G20杭州峰会报道的思考&王瑞 83

新闻聚合平台内容自生产系统运营的风险及其规避——以“今日头条”为例&安东 93

传播机制研究 102

新媒体生态下的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项飞 102

媒介景观视阈下“张继科现象”的消费机理研究&潘荣 沈忱 115

《叫魂》谣言背后的传播机制及现代性启示&冀鹏丽 126

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品牌化建构分析——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武文丽 139

城市官微在西安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基于“西安发布”双微的实证研究&张珂郡 153

从媒介建构理论分析良好国家间关系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以《中国青年报》和微博为例&朱敏 167

传媒法治研究 184

国内新媒体新闻侵权的危害性分析&王圆圆 184

视觉传播安全法律规制初探——网络安全的视角&王恩 196

新闻聚合新媒体的版权之困&宁静 209

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探析&杨芸 220

从隐私权性质的拓展看新闻侵犯隐私权救济方式的变化&魏修治 233

媒体改革研究 248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传统媒体转型&杨伟强 248

媒介文化研究 258

丧文化:青年群体的话语转向研究&吕清远 258

新媒体时代网络综艺节目对人文价值的建构——以《奇葩说》为例&张晗 269

媒介影像研究 280

中国电影的三种怀旧表征&陈璇 280

浅析贾樟柯《公共场所》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史雪枫 292

记录生活的时代,反映裂变的中国——浅析人文社会纪录片《大路朝天》&张天格 303

媒介伦理与传媒人才培养研究 316

从“信息橱窗”到“全景监狱”:大数据时代下的技术伦理——基于《今日头条》个性化推送的思考&田大映 316

自媒体时代专业媒体人的优势构建&李婉欣 327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基于“用户画像”概念的教学实验&胡建波 338

下编:首届“何微新闻奖”新锐青年学者研讨论文 356

新闻史及理论研究 356

政治与消费——建国初期上海党报与私营报消费市场的转换&龙伟 356

近三十年何微新闻思想研究综述&吕强 368

激进传统与产业逻辑——论传播政治经济批判的两种路径&黄典林 377

媒介与社会研究 396

微信春节红包在中国人家庭关系中的运作模式研究——以传统春节红包的运作为参照框架&张放 396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同伴关系适应研究——以CQ为个案&张波 410

数据空间与数据生产——大数据媒介拟态环境建构的过程与后果&李璐 426

公众社会风险认知与媒介接触关联初探&陈琦 434

网络对综艺节目实时转播的版权问题研究&彭桂兵 452

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 464

特色小镇品牌传播研究——以天津精武镇为例&鞠立新 464

转型期中国房地产广告的空间生产及其隐喻的阶层区隔——以兰州为个案&徐婧 473

一种装饰性的演进——我国电视广告中的性别话语转向现象解读&李晓梅 494

后记&孙江 5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