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2017  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2017  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2017 新旧动能转换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典范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08148796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扣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新动能创造、旧动能重塑这一重大战略议题,由产业发展总体趋势、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专题、产业新动能与传统产业动能升级的案例分析三大板块组成。产业发展总体趋势主要回顾过去一年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梳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问题与战略,并展望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新旧动能转换热点专题主要选取了释放新动能、升级旧动能的重点领域,充分论证这些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具体表现与战略。产业案例篇选取了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终端、新媒体等典型产业,主要从产业的创新发展释放新动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实现动能的接续两个方面分析典型案例。
《中国产业发展报告 2017 新旧动能转换》目录

序言 1

第1章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机遇 1

1.1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 2

1.1.1 中高速增长新方位:经济运行“L”型走势 2

1.1.2 中高速增长阶段强调资金脱虚入实,实体经济重振盘活产业发展空间 4

1.1.3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与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并行,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复杂多变 7

1.1.4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全球产业发展带来新变革下,也与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发生交汇 10

1.2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1

1.2.1 中国经济筑底叠加特朗普新政等海外新环境,“三驾马车”面临新考验 11

1.2.2 “环保风暴”硬约束下,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13

1.2.3 人口红利逐渐衰退下,人力资本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15

1.3 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8

1.3.1 消费需求潜力大,内需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8

1.3.2 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建设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空间和新动力 20

1.3.3 制度改革不断演进,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1

第2章 2016年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未来展望 25

2.1 2016年中国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6

2.1.1 服务业占比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凸显 26

2.1.2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28

2.1.3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0

2.1.4 出口仍保持较强竞争力 31

2.1.5 能源结构优化,单位能耗降低 32

2.2 供给侧改革重塑旧动能 32

2.2.1 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 32

2.2.2 企业成本有所下降 34

2.2.3 企业去杠杆取得一定进展 34

2.2.4 房地产库存部分去化 35

2.3 新动能培育持续推进 37

2.3.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 37

2.3.2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38

2.3.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8

2.4 中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9

2.4.1 资金脱实向虚 金融业无序扩张 39

2.4.2 房地产市场风险积聚 40

2.4.3 企业杠杆率仍然偏高 40

2.4.4 流动性边际趋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41

2.5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42

2.5.1 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分析 42

2.5.2 消费成为中流砥柱,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发展 43

2.5.3 旧动能的重塑仍然需要时间 45

2.5.4 新动能的发展势不可挡 45

2.5.5 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革开放 46

第3章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与战略 49

3.1 引言 50

3.2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3.2.1 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接续面临脱节风险 51

3.2.2 传统体制束缚旧动能的改造升级,制度创新滞后于新动能的发展需求 62

3.2.3 世界经济新格局给我国新旧动能的转换带来了严峻挑战 65

3.3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战略措施 68

3.3.1 结构性的战略调整依然能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释放巨大的能量 69

3.3.2 放控结合,通过完善、构建适宜的制度体系促进新经济动能的发挥 72

3.3.3 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76

第4章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 79

4.1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旧动能转化 79

4.1.1 20世纪80年代轻工业的发展 80

4.1.2 20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 82

4.1.3 21世纪产业以来的房地产产业发展 84

4.2 下一轮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与潜在风险 86

4.2.1 下一轮中国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特征 86

4.2.2 产业转型升级中新旧动能转换可能出现的风险 94

4.3 新旧动能转换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7

4.3.1 区域产业升级孕育着巨大的动能 97

4.3.2 通过改革开放释放产业新动能 97

4.3.3 挖掘旧动能的潜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98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 101

5.1 工业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101

5.1.1 工业化程度判断 102

5.1.2 胡焕庸线两边区域比较 104

5.1.3 典型区域的动能比较 106

5.2 产业转移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 108

5.2.1 第一产业转移动能 109

5.2.2 第二产业转移动能 110

5.2.3 第三产业转移动能 112

5.2.4 小结 112

5.3 创业带来的新动能 113

5.4 创新带来的新动能 116

5.5 新效率带来的新动能 119

5.6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21

第6章 科技创新与新旧动能转化 125

6.1 科技创新趋势与新旧动能转化 126

6.1.1 全球创新分工体系重构为我国发展新动能提供外部机遇 126

6.1.2 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充分条件 128

6.2 中国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主要挑战 132

6.2.1 监管制度供给创新不足,难以适应新组织、新业态发展 132

6.2.2 大量企业创新组织模式陈旧,制约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134

6.2.3 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环节薄弱 136

6.3 科技发展与释放新动能的政策建议 137

6.3.1 推动政府监管制度改革,打造新动能的新型监管制度 137

6.3.2 加强建设中试环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139

第7章 新开放与新旧动能转换 141

7.1 新开放理论和新旧动能转换机制 142

7.1.1 新开放理论的核心 142

7.1.2 新开放理论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逻辑 143

7.2 新开放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143

7.2.1 “一带一路”倡议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144

7.2.2 自贸试验区建设 147

7.3 新开放与新动能形成 156

7.3.1 对外贸易 156

7.3.2 外商直接投资 159

7.3.3 对外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 160

7.4 以新开放推动新动能形成的建议 162

7.4.1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162

7.4.2 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162

7.4.3 推动外汇管理制度创新 162

7.4.4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163

第8章 企业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 166

8.1 “旧动能”下我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66

8.1.1 国有企业 166

8.1.2 民营企业 172

8.1.3 外资企业 176

8.2 企业改革与新动能培育 178

8.2.1 国有企业改革与新动能培育 178

8.2.2 民营企业转型与新动能培育 186

8.2.3 外资企业改革与新动能培育 190

第9章 制度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 192

9.1 产业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194

9.1.1 企业税费负担 194

9.1.2 资源错配:信贷、土地、财政激励政策 200

9.1.3 多部门管理降低行政效率 205

9.1.4 行政审批流程繁杂 208

9.2 制度缺陷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10

9.2.1 不断攀升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 210

9.2.2 重视事前监管的行政体制难以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 212

9.3 以制度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216

9.3.1 继续推动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结构性减税政策 216

9.3.2 推广以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特殊经济区政策,鼓励新业态发展 217

9.3.3 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转变,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改革 218

第10章 新材料产业 221

10.1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22

10.1.1 发展现状 222

10.1.2 发展趋势 225

10.2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228

10.2.1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229

10.2.2 主要问题 232

10.2.3 发展趋势 234

10.3 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 236

10.3.1 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 237

10.3.2 加强政策性引导,解决共性问题 237

10.3.3 加大公共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38

10.3.4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 238

10.3.5 坚持创新驱动,高度重视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的培育 239

10.3.6 强化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凝聚创新资源 239

10.3.7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创新成果 240

第11章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智能制造 241

11.1 智能制造概述 242

11.1.1 智能制造定义与意义 242

11.1.2 智能制造基础关键技术 244

11.1.3 智能制造的“智能”特性 245

11.1.4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247

11.1.5 智能制造工程指南 248

11.2 2016年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特点 251

11.2.1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252

11.2.2 我国智能制造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252

11.2.3 系统集成在智能制造中地位凸显 260

11.3 2017年智能制造发展展望 261

11.3.1 对2017年智能制造形势的基本判断 261

11.3.2 对2017年发展智能制造的对策建议 264

第12章 大数据产业 267

12.1 2016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268

12.1.1 大数据界定与产业边界 268

12.1.2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270

12.1.3 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区域分布 271

12.1.4 我国大数据产业是发展新动能 273

12.2 大数据产业链和生态环境 274

12.2.1 大数据产业链分析 274

12.2.2 大数据产业绩效分析 279

12.2.3 生态环境发展:技术、人才和政策 281

12.3 大数据应用领域产业分析 285

12.3.1 重点应用领域分析 285

12.3.2 应用新领域与未来展望 288

12.3.3 大数据投融资情况及特点分析 290

12.3.4 大数据投融资典型案例 291

12.4 总结与展望 293

12.4.1 大数据产业发展特点总结 293

12.4.2 大数据产业发展问题总结 294

12.4.3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95

第13章 节能环保产业 297

13.1 产业技术特征 298

13.1.1 节能产业概述 298

13.1.2 环保产业概述 299

13.1.3 节能环保产业特点 303

13.2 产业经济特征 304

13.2.1 节能产业供给特征 304

13.2.2 环保产业供给特征 306

13.2.3 节能产业需求特征 309

13.2.4 环保产业需求特征 311

13.3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316

13.3.1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316

13.3.2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319

13.4 中国节能产业的市场竞争 321

13.4.1 市场结构分析 321

13.4.2 市场行为 323

13.4.3 市场绩效 324

13.5 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竞争 327

13.5.1 市场结构分析 327

13.5.2 市场行为分析 328

13.5.3 市场绩效分析 330

13.6 节能环保产业的新动能:技术创新 335

13.6.1 节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 335

13.6.2 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 338

13.7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42

13.7.1 节能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342

13.7.2 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44

第14章 生命健康产业 346

14.1 生命健康产业与新旧动能转换 347

14.1.1 生命健康产业的内涵及产业链分析 347

14.1.2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 348

14.1.3 生命健康产业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349

14.2 国内外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350

14.2.1 全球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350

14.2.2 中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352

14.2.3 国内外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354

14.3 促进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361

14.3.1 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361

14.3.2 促进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365

第15章 共享经济 370

15.1 共享经济与新旧动能转换 371

15.1.1 共享经济的内涵 371

15.1.2 共享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372

15.1.3 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 373

15.1.4 共享经济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 375

15.2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378

15.2.1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378

15.2.2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问题 383

15.2.3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趋势 386

15.3 培育壮大共享经济的对策建议 388

15.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机制 388

15.3.2 创新监管模式 388

15.3.3 逐步完善征信体系 389

15.3.4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 390

15.3.5 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 390

第16章 新零售 398

16.1 新零售的相关概念 399

16.1.1 新零售的内涵和特征 399

16.1.2 新零售变革的驱动因素 400

16.1.3 新零售发展的影响因素 401

16.2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业变革 403

16.2.1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403

16.2.2 新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406

16.2.3 新零售典型案例——盒马鲜生 410

16.3 新零售与新旧动能转换 412

16.3.1 新零售的主要模式 412

16.3.2 新零售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 414

第17章 移动智能终端 419

17.1 移动智能终端的基本概况 420

17.1.1 移动智能终端的概念及分类 420

17.1.2 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历史 422

17.1.3 全球智能终端的发展概况 426

17.2 移动智能终端的基本概况 429

17.2.1 国内移动智能终端的基本状况 429

17.2.2 移动智能终端的产业链 432

17.2.3 国内移动智能终端的未来趋势 435

17.3 移动智能终端与新旧动能转换 438

17.3.1 移动智能终端新供给替代旧供给 438

17.3.2 移动智能终端的新业态与新形式 441

17.3.3 移动智能终端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案例分析——微信 443

第18章 新媒体产业 444

18.1 新媒体产业的时代背景 444

18.1.1 新媒体产业的定义与特征 444

18.1.2 新媒体产业链 447

18.1.3 新技术对新媒体产业的推动 448

18.2 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与新动能 449

18.2.1 新媒体产业整体概况与发展特点 449

18.2.2 几个主要领域的发展情况 450

18.2.3 新媒体激发的新动能 452

18.3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454

18.3.1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市场结构 454

18.3.2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461

18.3.3 我国新媒体产业的绩效分析 463

18.4 新媒体发展展望 4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