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诗歌通史  宋代卷
中国诗歌通史  宋代卷

中国诗歌通史 宋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敏俐,吴思敬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20090587
  • 页数:845 页
图书介绍: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经典诗歌范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歌和诗人。本书细致描述了宋诗变创唐诗的轨迹,以及自立独创的过程,展示了宋诗创作的实绩及其文学地位。
《中国诗歌通史 宋代卷》目录

绪论 1

一 两宋高度繁荣的社会文明 1

二 宋代诗人独特的文化气质 5

三 宋人的诗学思想与审美理想 9

四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 18

五 唐宋诗之别与唐宋诗之合 23

第一章 宋初诗坛的历史因革 25

第一节 宋初唱和风气与白体诗 25

第二节 宋初隐逸诗人与晚唐体诗 33

第三节 西昆体派与《西昆酬唱集》 43

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同时代的诗人 52

第一节 梅尧臣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 52

第二节 欧阳修(上):宋诗典范的寻求与选择 61

第三节 欧阳修(下):平易流畅的艺术风格 73

第四节 苏舜钦诗境的诗歌史意义 84

第五节 王安石诗风的演变及其诗律诗艺讲求 96

第三章 台阁雅词与柳永词 112

第一节 台阁词人与闲雅小令 112

第二节 词境的开拓与复归 128

第三节 柳永生平及浪子情怀 141

第四节 柳永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149

第五节 柳永词的地位及影响 166

第四章 北宋理学诗派 174

第一节 “理学诗”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74

第二节 邵雍的“邵康节体” 183

第三节 周敦颐、程颢、张载的性理诗 195

第四节 理学诗派的影响 205

第五章 苏轼的诗学思想与创作成就 216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216

第二节 苏轼诗歌创作理论与审美追求 225

第三节 求物之妙、辞达无隐的诗歌艺术 236

第四节 苏轼的文人词创作 261

第五节 东坡词的艺术成就 271

第六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82

第一节 黄庭坚的生平与思想 282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 285

第三节 黄庭坚的诗歌艺术 294

第四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法 314

第五节 品杂雅俗而词格倔强的黄庭坚词 320

第六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其主要诗人 331

第七章 苏门诗人与词人 354

第一节 苏门诗人的共同艺术追求 355

第二节 苏辙的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 358

第三节 张耒和晁补之的创作面貌 370

第四节 复雅归宗、情韵兼胜的秦观词 386

第五节 语意清新的贺铸词 395

第八章 词宗清真与“易安体” 402

第一节 周邦彦生平及清真词概述 403

第二节 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410

第三节 李清照生平与易安体 423

第四节 李清照的《词论》 433

第九章 南渡诗词的发展态势 440

第一节 南渡诗歌的主题 440

第二节 吕本中“活法”论诗与诗歌创作 447

第三节 南渡诗人之冠:陈与义 456

第四节 绍兴诗风的典型特征 464

第五节 南渡词坛的整体面貌 473

第十章 中兴诗坛 488

第一节 爱国诗歌传统中的陆游 488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多样性风貌 499

第三节 杨万里、范成大的爱国诗篇 513

第四节 道学一脉与“诚斋体” 523

第五节 范成大:农家诗与田园诗的整合 536

第十一章 辛弃疾与中兴词人群体 547

第一节 辛弃疾生平:英雄·能臣·词人 547

第二节 稼轩词的英雄主题 556

第三节 稼轩词的艺术特色 569

第四节 稼轩词史的地位及影响 586

第五节 中兴词人群体 595

第十二章 四灵诗派与江湖诗人群体 610

第一节 四灵诗派的诗歌主张与创作实际 610

第二节 江湖诗派的众多诗人 622

第三节 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理论 632

第四节 江湖诗派的艺术特色 656

第十三章 诗家别派 671

第一节 理学家诗的性理与性情 671

第二节 僧诗和道诗 684

第三节 《沧浪诗话》与严羽诗艺 697

第十四章 姜夔与吴文英词 711

第一节 姜夔生平及白石词概述 711

第二节 “清空”词境与白石词艺术特色 720

第三节 梦窗词的题材与风格 734

第四节 梦窗词独特的词史地位 750

第十五章 遗民诗人群体 764

第一节 遗民诗人群体概述 764

第二节 遗民诗人群体的诗歌内容 769

第三节 遗民诗人群体的诗歌艺术 778

第十六章 遗民词人群体 787

第一节 宋末词人结社概述 787

第二节 周密与《绝妙好词》 798

第三节 王沂孙的咏物词 807

第四节 张炎其词与词论 818

第五节 刘辰翁与蒋捷的创作 830

后记 8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