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山岗,尚冠雄,刘崇礼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6083820
  • 页数:171 页
图书介绍:煤炭资源有效供给的本质:是研究和评价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自然状态的煤炭资源可转化成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煤炭产品之能力。本书简述了中国煤炭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和“井”字形空间分布格局,对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生态黄金律及生态环境预警机制进行了探索,对中国煤炭资源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资源地质信息开展概略经济评价的方法。运用有效供给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煤炭资源短缺预警和稀缺预警系统,开展了晋陕蒙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概论》目录

导言 1

一、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有效供给研究之缘起 1

二、本书主要内容简介 2

三、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评价概念及其评价体系 5

四、煤炭资源有效供给的资源储量概念 7

第一章 中国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 10

第一节 中国的成煤时代及其含煤特征 10

一、早石炭世含煤特征 10

二、石炭纪—二叠纪含煤特征 10

三、二叠纪含煤特征 11

四、晚三叠世含煤特征 11

五、早、中侏罗世含煤特征 11

六、早白垩世含煤特征 12

七、古近纪和新近纪含煤特征 12

第二节 中国煤矿床成因类型 12

一、煤矿床沉积特征类型 13

二、煤盆地构造类型 13

三、矿床类型划分与归并 15

第三节 中国煤类、煤质分布特征 17

一、中国煤类分布特征 17

二、中国煤质分布特征 18

第四节 煤矿床含水层地质特征 20

一、煤矿床含水层类型及分布 20

二、成煤时代含水层发育特征 21

三、主要煤层与含水层垂向叠置关系 21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 22

第一节 煤炭资源的区域分异现象 22

一、煤炭资源的地质区域分异 22

二、煤炭资源的地理区域分异 23

三、煤炭资源的经济区域分异 24

第二节 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 24

一、经向和纬向界限的地质、地理因素 24

二、煤炭资源的“井”字形分布格局 25

第三节 煤炭资源9大经济区概述 27

一、东一区——东北区 27

二、东二区——黄淮海区 28

三、东三区——江南区 30

四、中一区——内蒙古东区 32

五、中二区——晋陕蒙(西)宁区 32

六、中三区——云贵川渝区 34

七、西一区——新疆区 35

八、西二区——甘青区 36

九、西三区——西藏区 37

第三章 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地质评价与扰动规律研究 38

第一节 煤炭资源生态环境地质评价 38

一、煤炭资源水文地质评价 38

二、煤炭资源开采工程地质评价 38

三、煤炭资源开采生态地质评价 38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影响岩层体运移之规律 39

一、采空区覆岩破坏类型及特征 39

二、采空区上三带——破碎带、裂隙带、变形带 40

三、采空区下伏岩层破坏机理 41

第三节 煤炭资源开发影响水体运移之规律 41

一、煤炭资源开发影响水体概述 41

二、煤矿开采阶段性与排水量的变化 43

三、煤矿开采深度与排水量及排水系数的变化 44

四、煤炭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变化 44

五、煤炭开发致水体运移规律性现象之讨论 45

第四节 煤炭开发影响地表生态之变化 45

一、煤炭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负效应 45

二、煤炭开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正效应 46

三、煤炭开发对大气环境的负效应 46

四、煤层中的有害元素 46

第五节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扰动类型 47

一、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 47

二、扰动类型划分的初级生产力原则 48

三、污染型、水损型划分标准 50

四、扰动类型分布格局 50

第六节 生态黄金律现象 50

一、生态黄金律之概念 50

二、生态黄金律现象之例证 51

第七节 开发扰动强度分类、扰动临界阈与扰动预警 55

一、扰动强度分类 55

二、扰动临界阈与扰动预警标准 59

第八节 生态扰动恢复成本等比级数增长假说 59

一、恢复成本等比级数增长假说的提出 59

二、生态扰动恢复成本等比级数 60

第四章 煤炭资源禀赋经济运行规律 62

第一节 煤炭资源禀赋级差概说 62

一、自然资源禀赋级差概说 62

二、煤炭资源禀赋级差 62

三、生态环境禀赋级差 62

四、区位级差 62

第二节 煤炭资源禀赋与开采成本和效率 63

一、煤炭资源禀赋与开采成本和效率概说 63

二、煤层厚度对开采效率的影响 63

三、煤层连续性对开采效率的影响 64

四、等别——煤炭资源禀赋成本和效率之反映 65

五、煤炭资源禀赋——煤类、煤质与价格 66

第三节 区位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66

一、1996年煤炭价格区位分布 66

二、2004年煤炭价格的区位分布 70

三、煤炭价格的区位递减规律 73

第四节 区位对煤炭生产成本的影响 73

一、区位对制造成本的影响 73

二、区位与材料费电力费 75

三、区域地质背景与材料费电力费 77

四、煤炭开采成本的区位递减规律 81

第五节 煤炭资源地质条件——等别与生产效率 81

一、煤炭资源等别与产量的统计分析 81

二、煤炭资源等别与合理规模 82

第六节 煤炭资源地质条件——等别与生产成本 83

一、煤炭资源等别与制造成本的统计分析 83

二、煤炭资源等别与材料费电力费的统计分析 85

第七节 开采深度与成本递增规律 88

第八节 矿井采出率统计分析 90

一、采出率概念 90

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 91

三、新开发利用方案的统计分析 91

四、历史资料与新数据的对比 93

第九节 矿井吨煤投资比较与分析 93

第五章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 97

第一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之概说 97

一、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概念 97

二、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的可行性 97

第二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系统 98

一、煤炭资源的可靠性评价——分级评价 98

二、煤炭资源的产出能力评价——分等评价 99

三、煤炭资源的经济性评价——分类评价 99

第三节 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100

一、煤炭资源原地经济评价方法概述 100

二、评价指标及标准 101

三、分等分类评价方法 104

四、资源储量分等、分类估算及评价报告 109

第六章 煤炭资源短缺、稀缺预警系统 111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短缺、稀缺性概述 111

一、资源短缺、稀缺性概念之一般 111

二、资源短缺、稀缺的时空尺度 111

三、资源短缺、稀缺的不同视角 112

第二节 资源开采生命周期和创新周期 112

一、资源开发生命周期 113

二、创新周期研究 113

三、稀缺程度的度量标准 114

第三节 煤炭资源短缺性和稀缺性警示指标 114

一、短缺性与稀缺性警示指标之概念 114

二、短缺性警示指标 115

三、稀缺性警示指标 116

第四节 警示标志之内涵 116

一、轻度短缺、稀缺——绿灯标志 116

二、中度短缺、稀缺——黄灯标志 117

三、重度短缺、稀缺——红灯标志 117

第五节 煤炭资源短缺预警系统之研究 117

一、矿井均衡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 118

二、矿区均衡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 120

三、煤炭资源经济区域产能与均衡服务年限 121

第六节 煤炭产能与资源有效供给风险分析 123

一、2008年煤炭产量及资源短缺预警 123

二、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供给短缺分析 125

三、中西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29

四、小煤矿的作用与煤炭资源供给不足引致产量潮退问题 130

五、短缺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131

第七节 炼焦用煤稀缺性分析 132

一、炼焦用煤需求量分析 132

二、炼焦用煤供给量分析 135

三、炼焦用煤稀缺性简析 135

第八节 稀缺煤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政策研究 137

一、稀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学思索 137

二、稀缺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措施 138

三、建立稀缺煤类资源保护制度 139

四、稀缺煤类资源保护政策 142

五、稀缺煤类保护战略 142

第七章 晋、陕、内蒙古煤炭开发战略研究 144

第一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自然特征 144

一、煤炭资源优势之特征 144

二、生态环境劣势之特征 145

三、区位中势之特征 147

四、煤炭开发之瓶颈——生态环境、运输能力 148

五、煤炭开发成本收益分析 149

第二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战略综述 150

一、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的战略目标 150

二、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的战略思想 151

第三节 晋、陕、内蒙古地区煤炭开发具体战略 152

一、产能东稳西增战略 152

二、开发格局时空有序战略 153

三、生态缀块差异管理战略 155

四、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战略 156

第八章 结语 158

第一节 资源、技术、经济 158

一、煤炭资源低成本开发利用时代的终结 158

二、从技术经济的视角审视高成本矿产资源 159

第二节 生态环境免费的时代已属历史 159

一、生态环境的消费边界 159

二、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160

第三节 煤炭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规划 160

一、资源供给侧的有效管理——建立煤炭资源资本预算制度 160

二、资源需求侧的有效管理——征收“燃煤税” 161

三、有效供给约束下的合理规模 161

第四节 有效供给视角下的地质勘查工作 162

一、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矿产资源勘查 162

二、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生态环境地质工作 163

第五节 有效供给视角下的煤炭地下气化 163

后记 165

参考文献 1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