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灿,王朝明,李萍,盖凯程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4188827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最终结果,在此要特别感谢“马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与资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框架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篇 理论溯源与发展 2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创立 23

一、收入分配理论: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 24

(一)古典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24

(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 30

(三)现代经济学分配理论的发展动态 33

二、经典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47

(一)马克思恩格斯收入分配理论的来源及其地位 48

(二)马克思恩格斯收入分配理论概说 55

第二章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苏联的运用和发展 89

一、俄国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90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91

(一)提出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 91

(二)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93

(三)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95

(四)社会主义的工资与奖金理论 97

三、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斯大林收入分配理论 99

(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 100

(二)提出按劳分配的高度概括、实现形式及适用的历史阶段 102

(三)批判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思想 103

(四)提出社会主义不要贫困,严格区别“生活富裕的人”与“去发财吧”两个口号 105

四、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106

(一)关于按劳分配中“劳”的标准的质疑和再探讨 107

(二)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 108

(三)关于扩大企业分配自主权、物质奖励基金、利润和奖金制度改革的理论 110

(四)关于社会消费基金改革的理论 111

(五)关于集体农庄中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理论 112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 114

(一)工资、奖金制度方面的改革 115

(二)集体农庄的集体承包制和家庭承包制的改革 116

第三章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突破 118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与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收入分配理论 119

(一)1949~1952年,在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引领下的收入分配格局 119

(二)1953~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有关收入分配的理论争论 120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124

(一)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曲折探索 124

(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理论探索的经验总结 137

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收入分配理论 139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探索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13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14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的收入分配理论 15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理论探索突破的经验与总结 171

第二篇 制度演变与创新 177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179

一、基本概念界说 179

(一)分配制度 179

(二)分配基础 180

(三)分配原则 181

(四)分配机制 182

(五)分配形式 182

二、双向度逻辑关系构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182

(一)分配内在向度:分配制度与分配基础、分配原则、分配机制和分配形式的逻辑关联 183

(二)分配外在向度:广义生产关系及其内嵌的分配关系的前后延展逻辑关联 184

三、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 186

(一)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949~1978) 187

(二)制度嬗变(1978~1992) 188

(三)制度的完善(1992年至今) 189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92

一、传统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949~1978) 193

(一)过渡时期“混杂型”收入分配的产生和终结:1949~1956年 193

(二)“单一型”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和演变:1957~1978年 196

(三)对传统按劳分配制度的反思及其启示 208

二、体制改革进程中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嬗变(1978~1992) 214

(一)“混入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向的动因 215

(二)“混入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向的突破:1978~1986年 219

(三)“混入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转向的深入:1987~1992年 228

(四)“混入型”收入分配制度嬗变的特征、内在逻辑与演变方向 23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1992年至今) 240

(一)“混生型”收入分配制度的初步确立:1992~2001年 241

(二)“混生型”收入分配制度的新突破:2002~2011年 247

(三)“混生型”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度优化:2012年至今 254

第六章 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逻辑与方法论意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 262

一、制度双向度演变逻辑 262

(一)制度演变的外在向度逻辑: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向前推进到向后推进 263

(二)制度演变的内在向度逻辑:从狭义的分配关系改革到广义的分配制度改革 268

二、制度的演变方向 270

(一)制度的演变方向: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制度自我完善和深入发展 270

(二)制度本质认识的演进 271

(三)制度转型的完善和深入发展 276

三、制度的演变进路 278

(一)渐进式为主的制度演变轨迹:从强制性为主的变迁到诱致性为主的变迁 279

(二)制度演变进路:从分配内在向度的协调到外在向度的协同求变 285

(三)当前制度协同求变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思路 287

四、制度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论意义 288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法论对于深刻剖析制度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288

(二)从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解释制度变迁 289

(三)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为基础确定收入分配制度的性质 289

(四)通过社会分配实践来实现制度演变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289

第三篇 深化改革与制度构建 291

第七章 我国转型期收入分配结构及其矛盾 293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和财产权结构的变化 293

(一)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与不同所有制条件下收入结构的来源或区域分析 294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土地权利的获得与土地收入的贡献 304

(三)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城镇居民房屋产权及其收入的获得 311

(四)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累积与收入结构变化 315

二、转型期收入分配结构的突出矛盾 323

(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323

(二)财产权利在社会成员间的分布状况 338

三、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库兹涅茨曲线的中国检验 342

(一)居民收入差距与财产占有差距的相关性 342

(二)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理论与实证检验 346

附录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和财产权结构的矛盾及其深刻原因 353

第八章 我国转型期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深层原因 371

一、关于我国转型期收入分配结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的研究 371

二、转型期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深层原因 376

(一)市场化改革与按要素贡献分配 376

(二)所有制结构变化与财产权分布 377

(三)财产权利结构失衡与收入差距 378

三、资本与劳动:初次分配领域不可避免的矛盾 379

(一)初次分配领域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关系失衡 379

(二)资本强权下的分配不公问题突出 382

(三)从三大关系看转型期利益结构失衡 383

第九章 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386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价值 386

(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思想史的溯源 38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 393

(三)增长与共享:以新的发展理念实现公平正义 397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度建设的整体架构 401

(一)取向维度 401

(二)制度功能维度 403

(三)顶层设计维度 407

(四)法律法规维度 409

(五)经济调节维度 413

(六)利益共享机制维度 417

三、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423

(一)转型期收入分配关系及其利益结构演变的核心逻辑:生产关系 423

(二)公有制经济:国民财富与利益共享的根本保证 425

(三)公有领域的权力以及权力者行为规范与制度约束 427

(四)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公民私人财产权利不可侵犯 428

参考文献 431

后记 4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