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军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78252
  • 页数:6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2009CB421000)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部系统阐述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有5章,系统阐述三江特提斯晚古生代-中生代增生造山、新生代大陆碰撞造山及其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三大关键地质作用过程;中篇有4章,系统剖析斑岩型铜矿、VMS型铅锌铜矿、造山型金矿、热卤水型银铅锌矿和叠加复合型锡矿五种主要成矿类型,创建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新理论,阐明其复合造山背景下的成矿物质巨量集聚过程和演化/赋存规律;下篇有2章,系统论述成矿预测系统和集成技术组合,实现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理论和找矿方法的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如新增金资源/储量近200吨。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目录
标签:复合 作用

上篇:复合造山篇 4

第1章 增生造山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4

1.1 增生造山空间结构 5

1.1.1 微地块 5

1.1.2 微地块缝合带 7

1.1.3 缝合带空间分布 7

1.2 增生造山演化过程 9

1.2.1 原特提斯旋回 10

1.2.2 古特提斯旋回 17

1.2.3 中特提斯旋回 45

1.2.4 新特提斯旋回 48

1.3 增生造山演化模型 52

1.3.1 特提斯洋演化与板块增生 52

1.3.2 增生造山演化模型 54

第2章 碰撞造山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60

2.1 碰撞造山空间结构 60

2.2 碰撞造山演化过程 60

2.2.1 挤压褶皱期 60

2.2.2 拆沉伸展期 62

2.2.3 挤压走滑期 66

2.2.4 伸展旋扭期 68

2.2.5 构造演化过程 71

2.3 碰撞造山演化模型 72

2.4 复合造山与构造体制转换 76

第3章 构造-岩浆体系与壳幔相互作用 78

3.1 岩浆岩时空分布格局 78

3.1.1 增生造山岩浆事件 78

3.1.2 碰撞造山岩浆事件 85

3.2 壳内构造-岩浆体系 85

3.2.1 地壳结构 85

3.2.2 大型构造 85

3.2.3 壳内岩浆 96

3.2.4 岩性填图 102

3.3 壳-幔相互作用及动力学机制 105

3.3.1 板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105

3.3.2 扬子板块西缘地幔柱作用 112

3.3.3 复合造山与壳幔相互作用 121

第4章 地球物理探测与壳幔结构 125

4.1 地球物理场特征 125

4.1.1 重力场特征 125

4.1.2 磁场特征 128

4.2 莫霍面变化特征 128

4.2.1 幔隆带与幔拗带 130

4.2.2 莫霍面与壳内圈层关系 130

第5章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133

5.1 地球化学单元 133

5.2 地球化学元素与分布特征 134

5.2.1 构造单元元素展布规律 134

5.2.2 汇水盆地元素展布规律 142

5.3 地球化学异常信息 146

5.3.1 扬子板块 147

5.3.2 义敦岛弧 156

5.3.3 哀牢山缝合带 159

5.3.4 思茅地块 162

5.3.5 保山地块 170

5.3.6 腾冲地块 176

5.3.7 金沙江缝合带 186

中篇:成矿系统篇 193

第6章 增生造山成矿系统 193

6.1 原特提斯成矿系统 193

6.2 古特提斯成矿系统 217

6.2.1 老厂VMS型铅锌矿床 218

6.2.2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 266

6.3 中特提斯成矿系统 288

6.3.1 滇滩夕卡岩型锡铁矿床 288

6.3.2 西邑热液型铅锌矿床 292

6.4 新特提斯成矿系统 311

6.4.1 红山斑岩型铜钼矿床 311

6.4.2 大松坡锡矿床 319

第7章 碰撞造山成矿系统 330

7.1 挤压褶皱期成矿系统 330

7.2 拆沉伸展期成矿系统 335

7.2.1 北衙斑岩型铜金矿床 335

7.2.2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 343

7.3 挤压走滑期成矿系统 359

7.3.1 哀牢山造山型金矿床 359

7.3.2 兰坪-思茅盆地容矿铜铅锌矿床 384

第8章 复合叠加成矿作用 430

8.1 叠加成矿作用类型 430

8.1.1 VMS-岩浆热液叠加成矿 430

8.1.2 沉积-热液叠加成矿 433

8.1.3 多期热液叠加成矿 434

8.2 羊拉复合叠加矿床 435

8.2.1 成矿地质 435

8.2.2 含矿岩系特征 450

8.2.3 矿化与蚀变特征 450

8.2.4 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461

8.2.5 矿床成因与模型 476

8.3 鲁春复合叠加矿床 480

8.3.1 成矿地质背景 480

8.3.2 含矿岩系 485

8.3.3 矿化与蚀变 500

8.3.4 成矿地球化学 509

8.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515

8.3.6 矿床成因与模型 519

第9章 复合造山成矿理论体系 525

9.1 矿床类型划分厘定 525

9.2 构造体制转换成矿作用 527

9.3 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类型 528

9.4 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演化 528

9.5 矿床成矿后变化与保存 532

9.5.1 典型矿床形成保存 532

9.5.2 岩体隆升演化过程 533

9.5.3 典型矿床变化过程 537

下篇:资源评价篇 545

第10章 勘查模式与技术集成 545

10.1 勘查模式 545

10.1.1 VMS型铜矿床 545

10.1.2 斑岩型铜钼矿床 545

10.1.3 夕卡岩型铁铜铅锌矿床 547

10.1.4 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床 549

10.2 勘查技术 550

10.2.1 斑岩型铜钼矿床 550

10.2.2 VMS型铜矿床 550

10.2.3 造山型金矿床 553

10.2.4 热液脉型铜铅锌矿床 553

10.2.5 夕卡岩-斑岩型矿床 553

第11章 成矿预测与找矿突破 555

11.1 成矿远景区划分与优选 555

11.1.1 致矿信息提取 555

11.1.2 成矿远景区划分 561

11.2 重要区带与靶区圈定 568

11.2.1 技术路线与方法 568

11.2.2 重要区带与靶区圈定 568

11.3 工程验证与找矿实践 579

11.3.1 羊拉铜矿床 580

11.3.2 老厂铜钼矿床 580

11.3.3 红山铜钼矿床 580

11.3.4 北衙金矿床 581

11.3.5 小水井金矿床 581

11.3.6 长安金矿床 581

11.3.7 勐满金矿床 581

11.3.8 普朗铜钼矿床 581

11.3.9 铜厂沟铜钼矿床 581

11.3.10 芦子园铅锌矿床 582

参考文献 5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