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启鹏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7191303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全书主要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等方面阐释了矿区再生对于环境治理的重要价值。全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城市双修”和绿色矿山等研究背景;辨析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废弃矿区的概念;分析了环境美学、恢复生态学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等理论,并借鉴了绿色基础设施、棕地、废弃矿区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解读了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的经典案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绿色基础设施与矿区再生设计》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可持续发展 1

1.1.2新型城镇化 2

1.1.3“城市双修” 4

1.1.4绿色矿山 5

1.2相关概念辨析 7

1.2.1绿色基础设施相关释义 7

1.2.2废弃矿区的相关概念 13

1.3相关基础理论 20

1.3.1环境美学 20

1.3.2恢复生态学理论 27

1.3.3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理论 34

1.4研究意义 37

第2章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39

2.1绿色基础设施国内外研究综述 39

2.1.1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 39

2.1.2国内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综述 48

2.2棕地国内外研究综述 51

2.2.1棕地的缘起 51

2.2.2棕地再生的兴起与发展 52

2.3废弃矿区国内外研究综述 55

2.3.1废弃矿区再生的兴起 55

2.3.2国内外废弃矿区再生研究现状 55

2.4废弃矿区再生实践研究 59

2.4.1国外案例 59

2.4.2国内案例 71

2.4.3案例综述 80

第3章 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识别、评估与再生模式 83

3.1废弃矿区现状资源调查 83

3.2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评价 84

3.2.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84

3.2.2根据判断值设定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84

3.2.3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价值评价指标的权重的合成和总排序 88

3.2.4废弃矿区景观资源价值的计算 90

3.3废弃矿区再生模式 90

3.3.1恢复型开发模式 91

3.3.2初级开发模式 93

3.3.3深度开发模式 97

3.3.4小结 103

第4章 废弃矿区再生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研究 105

4.1宏观层面可行性研究 107

4.1.1宏观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107

4.1.2实施层面的可行性 107

4.2城市尺度可行性研究 108

4.2.1城市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108

4.2.2城市绿色空间的缺失 109

4.2.3城市两类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111

4.2.4废弃矿区成为两者融合的切入点 112

4.3场地尺度可行性研究 112

4.3.1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界定 112

4.3.2场地尺度废弃矿区的可行性分析 112

第5章 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的方法 114

5.1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为先导的主动性 114

5.2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 117

5.2.1保护生态敏感区 117

5.2.2修复废弃地 118

5.3构建城乡统筹的绿色融合体系 125

5.3.1构建多样化的城乡绿色融合体系 125

5.3.2建设融合多种形式和功能的绿道 127

第6章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废弃矿区再生设计方法 131

6.1自然过程导向下的设计方法 132

6.1.1自然过程引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133

6.1.2自然过程引入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 138

6.2“海绵体”理念导向下的设计方法 145

6.2.1“海绵体”理念与废弃采石场相结合的可行性 147

6.2.2适用于“海绵体”理念的采石场特征研究 147

6.2.3低影响开发 150

6.2.4海绵城市 152

6.2.5结语 165

6.3矿区地域文化传承与设计方法 165

6.3.1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 166

6.3.2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方法研究 166

6.4大地艺术方法运用与废弃矿区再生设计 178

6.4.1大地艺术的概念 179

6.4.2大地艺术表现手段 179

6.4.3废弃矿区景观再生中大地艺术设计方法 180

6.4.4结语 189

6.5废弃矿区聚落生态设计 190

6.5.1矿区聚落的概念 190

6.5.2矿区聚落存在的问题 190

6.5.3矿区聚落生态设计方法 192

第7章 大冶铜绿山矿区再生设计 198

7.1现状概况及规划范围 199

7.1.1现状概况 199

7.1.2规划范围 200

7.2旅游资源研究 201

7.2.1大冶旅游业发展分析 201

7.2.2规划区旅游资源分析 202

7.2.3铜绿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分类 205

7.3基地现状认知 206

7.3.1高程分析 206

7.3.2坡度分析 207

7.3.3用地适宜性评定 208

7.3.4土地利用现状 209

7.3.5现状道路分析 210

7.3.6现状水系分析 211

7.3.7现状景观资源分析 212

7.3.8现状工矿企业分布 213

7.3.9现状受损资源分析 214

7.3.10现状村庄分布 215

7.3.11旅游开发安全风险评价 217

7.4项目定位 220

7.4.1总体定位 220

7.4.2产业定位 221

7.4.3功能组成 222

7.4.4发展目标 222

7.4.5主导战略 223

7.5空间布局及项目体系 224

7.5.1空间布局规划 224

7.5.2项目体系构筑 225

7.6专项规划 226

7.6.1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26

7.6.2风景游览规划 229

7.6.3土地利用规划 230

7.6.4交通系统规划 232

7.6.5绿地系统规划 233

7.7拆迁安置 234

7.7.1村庄综合评价及规划 235

7.7.2居住用地及村庄安置规划 240

7.8生态修复专项 241

7.8.1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 241

7.8.2矿山生态修复考核指标 242

7.8.3铜绿山及石嘴山生态修复设施 243

7.8.4生态修复范围 244

7.8.5生态修复区划引导 244

7.9石嘴山矿区景观设计 245

7.9.1现状分析 245

7.9.2功能分区及总平面规划设计 247

7.9.3道路交通设计 248

7.9.4服务设施规划 249

7.9.5植物配置 250

7.9.6分区设计 251

7.9.7“海绵体”理念下的修复设计 256

7.9.8废弃工业设施改造 268

参考文献 273

附录一 289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 289

《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 294

《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296

附录二 309

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