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青海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与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
青海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与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

青海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与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敏主编;曹广民,叶润蓉,卢学峰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3893865
  • 页数:5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侧重保护与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前提下,同时兼顾提升小流域范围内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小流域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选择青海省祁连县扎麻什乡的局部小流域作为课题实施地域,通过构建优化组合生态系统、构建形成闭合型农牧耦合优化生产体系、增强山地旱坡集雨功能等方面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进行局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积极尝试,使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对小流域范围内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态旅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预期在改良实验区域生态环境、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促进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望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普遍推广应用的综合生态治理模式,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示范样板。
《青海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与小流域综合生态治理》目录

上篇 区域生态环境 2

1自然地理概况 2

1.1区域范围 2

1.2地质概况 3

1.3地质地貌 4

1.3.1主要山地 5

1.3.2主要盆地 7

1.3.3主要谷地 8

2气候 9

2.1气候概况 9

2.1.1区域范围内的气象观测 9

2.1.2气候要素的平均特征 10

2.2气候变化特征 15

2.2.1讨论过程中的分区划分 16

2.2.2区域气温变化特征 16

2.2.3区域降水变化特征 23

2.2.4青海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结论 28

3水文 30

3.1青海祁连山地区的主要河流与湖泊 30

3.1.1青海祁连山地区的水系 30

3.1.2主要河流 32

3.1.3主要湖泊 37

3.2青海祁连山地区水功能区 38

3.3青海祁连山地区水资源分区 46

3.3.1水资源分区划分 46

3.3.2水资源评价单元划分 47

3.4区域水资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8

3.4.1东北部山区降水特征 48

3.4.2湟水区降水特征 59

3.4.3东北部山区水面蒸发特征 69

3.4.4湟水区水面蒸发特征 75

3.4.5评价区干旱指数 79

3.5地表水资源 81

3.5.1东北部山区地表水资源特征 81

3.5.2湟水区地表水资源特征 94

3.6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相关因素 107

3.6.1水文地质类型及其特征 107

3.6.2水文地质条件 107

3.6.3地下水类型 108

3.6.4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110

3.6.5地下水评价类型区 113

3.7地下水资源量 113

3.7.1东北部山区 114

3.7.2湟水区 120

3.8水资源总量 126

3.8.1东北部山区 126

3.8.2湟水区 126

3.9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 129

3.9.1水资源可利用量 129

3.9.2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130

3.9.3可利用耗水指标 131

3.10水资源质量评价 132

3.10.1河流泥沙 132

3.10.2地表水资源质量 137

3.10.3水功能区水质评价 141

3.10.4水库水质 149

3.10.5水源地水质 152

3.10.6污染源分析 152

3.10.7地下水资源质量 158

4土壤 164

4.1祁连山发育的主要土壤类型 164

4.2祁连山土壤的主要特征 167

4.2.1高山寒漠土 167

4.2.2高山漠土(土类) 171

4.2.3高山草甸土 172

4.2.4亚高山草甸土 176

4.2.5高山草原土 179

4.2.6山地草甸土 182

4.2.7草甸土 184

4.2.8潮土 186

4.2.9灰褐土 188

4.2.10黑钙土 190

4.2.11栗钙土 192

4.2.12灰钙土 194

4.2.13棕钙土 197

4.2.14灰棕漠土 197

4.2.15灌淤土 199

4.2.16盐土 201

4.2.17沼泽土 203

4.2.18泥炭土 205

4.2.19风沙土 207

4.2.20新积土 210

4.2.21石质土 213

4.2.22粗骨土 213

4.3青海祁连山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5

4.3.1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15

4.3.2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217

5野生动植物 220

5.1野生植物 220

5.1.1植物种类构成 220

5.1.2植物区系特征 220

5.1.3主要保护物种 229

5.2野生动物 234

5.2.1动物种类 234

5.2.2区系特征 235

5.2.3动物类群及其生态特征 239

5.2.4主要保护物种 240

5.2.5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简介 242

6植被 247

6.1主要植被类型 247

6.1.1森林 247

6.1.2灌丛 253

6.1.3草原 261

6.1.4荒漠 266

6.1.5草甸 268

6.1.6高寒垫状植被 278

6.1.7高寒流石坡稀疏植被 278

6.2植被分布规律 279

6.2.1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80

6.2.2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281

6.2.3青海祁连山地区植被的特殊性 282

7自然保护区 285

7.1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85

7.2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88

7.3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93

下篇 小流域生态治理 298

8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98

8.1小流域及其综合治理 298

8.1.1小流域的定义与范围 298

8.1.2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念 299

8.1.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301

8.1.4小流域综合治理原则 302

8.1.5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302

8.1.6小流域综合治理实例 303

8.2小流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进展 305

8.3农牧耦合系统研究进展 306

8.4退化草地改良研究进展 307

9研究区域概况 309

9.1祁连山地区自然概况 309

9.1.1地貌特征 309

9.1.2气候特征 309

9.1.3水文特征 311

9.1.4植被概况 312

9.1.5土壤特征 315

9.2祁连县社会经济概况 316

9.2.1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317

9.2.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变化趋势 318

9.3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323

9.3.1地理区位 323

9.3.2范围划定 324

9.3.3自然概况 324

9.3.4扎麻什乡社会经济概况 326

10研究思路简介 327

10.1指导思想 327

10.2基本原则 327

10.2.1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327

10.2.2侧重生态治理原则 328

10.2.3关注民生改善原则 328

10.2.4优化产业结构原则 329

10.2.5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 329

10.3整体思路 329

10.4研究内容 330

10.4.1优化组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 330

10.4.2农牧耦合优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330

10.4.3山地旱坡植被保育技术集成与示范 331

10.5技术路线 331

10.6预期目标 332

10.7核心示范区布局 332

11优化组合林地生态系统构建 333

11.1核心造林示范区整体布局 333

11.2生态防护林构建 334

11.2.1建植方案 334

11.2.2数据监测 335

11.2.3实施结果 335

11.3生态经济林构建 339

11.3.1建植方案 339

11.3.2数据监测 340

11.3.3实施结果 341

11.4生态景观林构建 350

11.4.1建植方案 350

11.4.2数据监测 351

11.4.3实施结果 351

11.5组合生态系统地表植被监测 363

11.5.1实施方案 363

11.5.2主要结果 364

11.6示范推广工作 370

12特色生物资源生态抚育 372

12.1资源生态抚育的相关问题 372

12.1.1资源抚育的早期理念 373

12.1.2生态抚育的基本概念 377

12.1.3生态抚育的框架思路 377

12.1.4资源种类生态抚育的主要特点 382

12.2实施方案 387

12.3数据监测 388

12.4实施结果 389

12.4.1抚育地适生环境调查与物种选择 389

12.4.2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93

12.4.3生态抚育物种定植 396

12.4.4抚育物种的越冬成活率 397

12.4.5抚育物种的移栽成活率 398

12.4.6抚育物种生长发育状况 399

13农牧耦合优化生产体系 405

13.1优质饲草作物的引种 406

13.1.1实施方案 406

13.1.2数据监测 407

13.1.3燕麦引种结果 408

13.1.4玉米引种结果 413

13.1.5高粱引种结果 416

13.1.6苜蓿引种结果 418

13.1.7饲草引种结论 420

13.2人工饲草地栽培技术 421

13.2.1实施方案 421

13.2.2数据监测 422

13.2.3玉米栽培试验实施结果 423

13.2.4高粱栽培试验实施结果 429

13.2.5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试验实施结果 433

13.2.6苜蓿越冬试验实施结果 439

13.3区域饲草种植和示范推广 441

13.3.1 区域饲草种植 441

13.3.2示范推广 445

13.4青贮饲料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447

13.4.1实施方案 447

13.4.2数据监测 447

13.4.3实施结果 448

13.5家畜粪便的无公害处理 448

13.5.1实施方案 449

13.5.2数据监测 449

13.5.3实施结果 450

14山地旱坡植被保育 454

14.1山地旱坡植被封育 454

14.1.1建设方案 454

14.1.2数据监测 455

14.1.3实施效果 455

14.2旱坡裸地植被恢复 457

14.2.1样地设置 458

14.2.2实验方案 459

14.2.3数据监测 459

14.2.4实施效果 459

15小流域生态治理工作总结 463

15.1取得成效分析 463

15.1.1优化组合林地生态系统构建综合成效分析 463

15.1.2资源生态抚育综合成效分析 467

15.1.3农牧耦合生产体系构建综合成效分析 468

15.1.4山地旱坡植被保育综合成效分析 471

15.2存在问题分析 472

15.2.1优化组合林地生态系统构建方面 472

15.2.2资源生态抚育方面 474

15.2.3农牧耦合生产体系构建方面 474

15.2.4山地旱坡植被保育方面 475

15.3后续工作建议 476

参考文献 478

附件 485

附件一 高粱吉甜5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DB63/T1284—2014) 485

附件二 高寒牧区青贮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规范(送审稿) 488

附件三 唐古特大黄免耕法野生生态抚育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草案) 491

附件四 唐古特大黄免浇灌生态种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草案) 498

附件五 养殖牛粪有机肥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507

附件六 青海祁连山地区植物名录 512

附件七 青海祁连山地区野生动物名录 5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