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卫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1282
  • 页数:772 页
图书介绍:“政策民主”是一个新的民主概念,因为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还是在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中,还没有人使用这样的概念,只出现过“决策民主”、“民主决策”、“民主政策”等与之相近的概念。将“政策民主”的概念发展成为一种自成系统的民主理论,强调的是将“政策”与“民主”联系在一起,可以构成一种不可或缺的民主形态。本书是“政策民主”的第三部,其内容是“政策民主”理论体系的“建构”。在马克思主义五种理论范式和西方政治学十四种理论范式基础上建构的“政策民主”理论体系,不仅对“政策民主”的概念有明确的定义,还就权力、权利、价值、社会、信息、参与、法治、制度、程序、文化等范畴涉及的问题,作出了具体的解释。“政策民主”与其他民主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联和区别,在书中也有概要性的介绍。
《政策民主 第3部 理论体系的构建》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政策”的基本认识 3

一 政策的定义 3

二 政策的政治属性 6

(一)政策与政治的关系 6

(二)政策的阶级和利益属性 13

(三)政策的政党属性 14

(四)政策的革命属性 16

(五)政策的群众属性 17

三 把握政策的基本标准 20

(一)预见性标准 20

(二)原则性标准 21

(三)明确性标准 23

(四)灵活性标准 25

(五)经验性标准 25

(六)事实性与实践性标准 27

(七)反对空谈标准 29

(八)发展生产力标准 30

(九)影响力标准 30

(十)政策环境标准 33

第二章 不同形态的“民主” 36

一 “政治”维度的民主形态 36

(一)作为统治形态的民主 36

(二)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 42

(三)作为革命形态的民主 44

(四)作为政党形态的民主 45

(五)作为选举形态的民主 46

(六)作为政治形态的民主 51

二 “社会”维度的民主形态 57

(一)作为社会形态的民主 57

(二)作为阶级形态的民主 60

(三)作为个体形态的民主 61

(四)作为情感形态的民主 62

(五)作为生活形态的民主 63

三 “制约”维度的民主形态 66

(一)作为制度形态的民主 66

(二)作为价值形态的民主 77

四 “政策”维度的民主形态 81

(一)作为讨论形态的民主 81

(二)作为参与形态的民主 86

(三)作为政策形态的民主 90

五 “政策+民主”的政策民主 94

(一)广义的“民主” 95

(二)“政策民主”的定义 96

(三)“政策民主”的基本范畴 97

第三章 控制权力的政策民主 100

一 “政策权力”的界定 100

(一)基础性权力 100

(二)应用性权力 105

二 控制政策权力的目标 119

(一)体制取向目标 119

(二)政策过程目标 123

三 两种权力关系的协调 129

(一)政策集权的重要性 129

(二)政策分权的不可缺性 132

(三)协调政策集权与分权的主要方法 135

(四)处理“立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不同思路 140

四 控制政策权力的主要途径 143

(一)注重权力来源 143

(二)明确权力责任 145

(三)权力相互制衡 146

(四)舆论监督权力 147

(五)司法约束权力 147

(六)公民掌控权力 148

(七)发挥政策优势 150

(八)党政分开 150

(九)民主集中制 151

(十)构建有效控制权力的政策民主 152

第四章 保障权利的政策民主 155

一 注重“公民身份” 155

(一)公民与臣民的区别 155

(二)公民身份要素 156

(三)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 161

(四)政策视角下的“好公民” 164

二 公民责任与义务 165

(一)公民的政策责任 166

(二)公民的政策义务 167

三 公民的政策权利 168

(一)权利的基本分类 169

(二)支配权利 170

(三)应得权利 179

(四)支配权利与应得权利的关系 188

四 行使支配权利的基本路径 190

(一)社会主义民主路径 190

(二)西方学者倡导的民主路径 191

五 保障应得权利的基本路径 196

(一)民主公民权路径 196

(二)经济民主路径 197

(三)社会民主路径 199

(四)文化的民主化路径 200

(五)为权利提供保障的政策民主 201

第五章 政策民主的价值取向 203

一 公共性与公共幸福 203

(一)政策的公共性指向 203

(二)公共幸福与公共政策 206

二 公共福利与福利国家 208

(一)公共福利的定义 208

(二)福利国家的政策取向 209

(三)反福利国家的论点 210

(四)公共福利与公共政策 212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取向 214

三 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215

(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215

(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218

(三)公共利益为政策带来的问题 220

(四)协调利益关系的政策原则 222

四 公共服务与为人民服务 226

(一)政策的“服务需要” 227

(二)政策的服务对象 228

(三)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途径 229

(四)“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232

五 政策的理性取向 234

(一)统治理性 234

(二)政策理性 235

(三)意见理性 237

(四)个人理性与公共理性 238

(五)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 241

六 政策的正义性 244

(一)分配正义 244

(二)程序正义 245

(三)政策正义 246

(四)具有阶级性的正义 248

七 公平与公正 249

(一)政策公平的重要维度 249

(二)政策公正的基本特征 251

八 具有借鉴意义的政策价值观 253

(一)否定“价值中立”的政策观 253

(二)否定“特定价值”的政策观 255

(三)强调“民主价值”的政策观 256

(四)以政策为核心的价值观 258

(五)“好政策”的观念 260

(六)政策民主的两类价值标准 262

第六章 植根于社会的政策民主 265

一 社会改造与社会解放 265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265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26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 268

(四)社会改造和改革 271

(五)社会解放的政策作用 272

二 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 275

(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 275

(二)公共领域的政策作用 276

(三)政策过程中公共领域缺失的主要表象 278

(四)发展公共领域政策功能的主要思路 279

三 组织化的影响 281

(一)组织与“政策的组织化” 281

(二)社会组织的政策功能 283

(三)组织民主 285

四 社会运动的影响 287

(一)“运动”与“社会运动” 287

(二)社会运动对政策的积极影响 288

(三)社会运动对政策的消极影响 292

五 大众民主与大众政策 294

(一)对“大众政治”的基本理解 294

(二)对“大众民主”的否定 296

(三)对“大众政策”的不同看法 297

(四)大众忠诚与控制大众 299

六 “公民社会”与“民主社会” 301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01

(二)公民社会的政策地位 303

(三)与“民主”相联系的公民社会 307

(四)“民主社会”的基本要求 310

(五)政策民主的基本社会取向 312

第七章 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政策民主 315

一 作为“政策处理”的信息 315

(一)对政策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解 315

(二)政策信息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7

(三)政策信息处理的“民主”思路 319

二 作为“政策知情”的信息 321

(一)需要“开放”或公开传播的政策信息 321

(二)“知情”信息的传播途径 323

(三)民众了解政策信息面临的困难 323

(四)获得公众得以控制的信息的路径 324

三 对“民意”的不同看法 326

(一)对“公意”的理解 326

(二)民意与政策关系的积极论点 328

(三)民意与政策关系的消极论点 331

四 舆论与政策的关系 334

(一)侧重于“工具”功能的解释 334

(二)侧重于“意见”功能的解释 336

(三)公共舆论的制造者 339

(四)对舆论自由的看法 342

五 媒体的作用 344

(一)媒体与民意、公共舆论的关系 344

(二)媒体对政策的积极影响 345

(三)媒体对政策的消极影响 351

(四)对“网络民主”的不同看法 352

(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媒体问题 353

六 “政策沟通”与“政策联系” 354

(一)政治沟通与政策沟通 354

(二)“政策联系”的民主诉求 356

(三)政策民主的基本信息取向 357

第八章 重视表达和参与的政策民主 360

一 选举式的政策参与 360

(一)强调“选票决定政策”的选举参与 360

(二)侧重于“影响政策”的选举参与 362

(三)侧重于“政策代议”的选举参与 365

(四)选举与政策之间无紧密关系 369

(五)选举中的选民参与行为 372

二 表决式的政策参与 378

(一)表决式参与的场域 378

(二)全民公决的政策效用 379

(三)表决式参与的反对意见 380

三 表达式的政策参与 384

(一)公民意见表达对政策的重要作用 384

(二)需要表达的内容 386

(三)表达式参与的形式 388

四 “组织式”的政策参与 404

(一)以“组织群众”为重心的参与 404

(二)以“组织公民”为重心的参与 408

(三)以“自治”为重心的参与 413

(四)以“社区”为重心的参与 418

(五)以“委员会”为重心的参与 422

五 “行动式”的政策参与 424

(一)对政策参与行动的不同理解 424

(二)不同的政策参与行动 426

六 政策参与的交往、对话、话语和共识基础 433

(一)“政策交往”与“交往民主” 433

(二)“对话的政治”与“对话民主” 436

(三)“话语理论”与“话语民主” 438

(四)“政策共识”与“共识民主” 440

七 构建“参与社会” 442

(一)公民政策参与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443

(二)“参与社会”的基本要求 445

(三)注重参与的政策民主 455

第九章 法治化的政策民主 459

一 政策民主的宪法保证 459

(一)法律对政策的基础性作用 459

(二)政策对法律的依赖性 462

(三)宪法对政策的约束 465

(四)适用于公共政策的宪政原则 468

二 “法治”而不是“人治”的政策要求 472

(一)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472

(二)政策的法治标准 473

三 政策的法制要求 475

(一)法制要求有效的立法机制 475

(二)法制要求依法制定政策和依法办事 476

(三)法制要求反对官僚主义和克制腐败现象 477

(四)法制要求进行全面的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478

(五)明确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478

四 政策的合法性 480

(一)基于权力的政策合法性 480

(二)基于制度的政策合法性 485

(三)政策程序的合法性 487

(四)政策参与的合法性 490

(五)接受政策的合法性 495

(六)注重有效性的合法性 497

(七)对政策正当性的理解 500

(八)政策民主的法治化要求 505

第十章 制度化的政策民主 507

一 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体系的制度基础 507

(一)国家的基本定位 507

(二)政体的主要特征 511

(三)政府形态的影响 512

(四)无产阶级政党和民主集中制 516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策功能 521

(六)政治协商制度的政策作用 525

(七)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526

二 资本主义国家政策体系的制度基础 530

(一)政体对政策的影响 530

(二)不同类型的“民主国家”定位 533

(三)影响政策的三种政府形态 538

(四)官僚制的政策特征 544

(五)行政管理制度的政策要求 549

(六)代议制的政策功能 559

(七)政党制度的政策作用 569

三 政策民主制度化的基本要求 577

(一)“政治制度化”的标准和功能 577

(二)制度影响政策的路径 580

(三)为政策建立的制度 582

(四)制度影响政策的限度 584

(五)政策民主的制度化倾向 585

第十一章 程序化的政策民主 588

一 决策程序 588

(一)决策与民主决策 588

(二)议题选择的程序化要求 592

(三)议程设定的民主要求 598

(四)议案选择的民主标准 601

(五)政策决定和政策输出 606

(六)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决策标准 616

二 政策执行程序 629

(一)政策执行的条件 629

(二)政策执行的民主程序 636

(三)公民介入政策执行的民主程序 644

三 政策监督程序 648

(一)政策监督的理念 648

(二)政策监督的程序化要求 653

(三)政策责任和政策问责 656

四 政策评估程序 668

(一)政策评估的多元主体 668

(二)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 670

(三)政策评估方式的选择 675

(四)反馈与纠错 677

(五)政策民主的程序化要求 686

第十二章 政策民主与政策文化 691

一 “政策文化”的基本走向 691

(一)“政治文化”与“政策文化” 691

(二)公民身份认同的政策意义 693

(三)政治认同与政策认同 695

(四)意识形态的政策作用 698

(五)政策与民主生活方式 701

(六)个人责任文化 703

(七)对“忠诚”的要求 704

(八)建立“信任文化” 707

(九)政策参与文化 712

二 社会主义的政策文化观念 715

(一)以政策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715

(二)防止对政策的“左”和“右”的干扰 717

(三)注重“教育”的政策功能 720

(四)“组织忠诚”与“理解政策” 723

(五)注重人民对政策的支持 724

(六)政策的“满意”取向 726

(七)建立政策信任关系 727

(八)两种不同的政策文化观念 729

第十三章 政策民主与其他民主的关系 732

一 政策民主的理论定位 732

(一)两个维度并重的政策民主 732

(二)既是经验的也是规范的政策民主 733

(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结合的政策民主 736

(四)政策民主的纵向性与横向性 737

(五)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结合的政策民主 737

二 与各种民主并立的政策民主 738

(一)填补选举民主空白的政策民主 738

(二)刚性强于协商民主的政策民主 740

(三)约束性强于参与民主的政策民主 744

(四)侧重于继承和发展的政策民主 746

(五)在多维视角中理解政策民主 747

参考书目 7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