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C7债权法  第5版
C7债权法  第5版

C7债权法 第5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民安,铁木尔高力套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6060747
  • 页数:4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吸收了2017年3月15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精神,援引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国家有关债法的最新理论,修正了我国债法领域过去存在的陈旧观念和错误观点。本书从债法理论、债的主要渊源、债的效力、民事责任和债的变动等方面,对债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阐析。本书内容新颖,案例丰富,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做教材。
《C7债权法 第5版》目录
标签:债权

第一编 债法总论 1

第一章 债的性质 1

第一节 各种意义上的债 1

一、债的含义的多样性 1

二、广义的债 1

三、中义的债 3

第二节 狭义债的界定 4

一、债是一方当事人和另外一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4

二、债或者是债权,或者是债务,或者同时是债权和债务 5

三、对债作出狭义界定的原因 5

第三节 债的特征 6

一、债是一种法律关系 6

二、债是一种财产性的法律关系 8

三、债是两方或者多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 9

四、债是一种相对性的法律关系 11

第二章 债法 13

第一节 债法的特征 13

一、债法的界定 13

二、债法的稳定性 13

三、债法的变动性 14

四、债法的复杂性 17

五、债法的国际性 19

第二节 债法的地位 19

一、债法的极端重要性 19

二、债法在民法当中的核心地位 19

三、债法的一般理论对商法领域的渗透 20

四、债法的一般理论对公法领域的渗透 21

第三节 债法的渊源 21

一、债法渊源的类型 21

二、债法的国内渊源 21

三、债法的国际渊源 24

第四节 债法的历史演变 26

一、罗马法当中的债法 26

二、近代债法 27

三、现代债法 29

第五节 当代债法的改革 32

一、导论 32

二、德国的债法改革 33

三、法国的债法改革 33

四、我国债法总则的制定 37

第六节 债法总论涉及的一般理论和一般制度 41

一、债法总论和债法分论的界定 41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对待债法总论的不同态度 42

三、债法总论的主要内容 42

第三章 债的构成要件 44

第一节 债的主体 44

一、债的主体的三分法 44

二、债权人与债务人 44

三、等同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人 46

四、债权人和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 47

第二节 债的内容之一:债权 49

一、债权的性质 49

二、债权的特征 50

三、债权与人格权的区别与联系 53

四、债权与物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4

五、债权与知识产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7

第三节 债的内容之二:债务 57

一、债务的特征 57

二、债务的构成要件:义务和责任 59

三、自然债 63

第四节 债的客体 66

一、债的客体的界定 66

二、债的客体与债的客体的客体的区别 66

三、债的客体的构成要件 67

第四章 债的渊源 69

第一节 债的渊源概述 69

一、债的渊源的界定 69

二、债的渊源在债法当中的地位 69

三、债的渊源与债的类型之间的关系 70

四、债的渊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71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债的渊源 71

一、罗马法关于债的渊源的规定 71

二、《法国民法典》关于债的渊源的规定 72

三、法国民法学者关于债的渊源的争论 73

第三节 我国债的渊源 75

一、我国民法学者关于债的渊源的分类 75

二、我国《民法总则》所规定的债的渊源 77

三、缔约上的过失不是债的独立渊源 79

第四节 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84

一、债的渊源的重新归类的可能性 84

二、债的渊源的新分类: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84

三、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行为 86

四、作为债的渊源的法律事件 88

第五章 债的分类 91

第一节 债的分类概述 91

一、债的分类的意义 91

二、法国民法学者对债的分类的意见 91

三、我国民法学者对债的分类的意见 92

四、本书对债的分类的意见 93

第二节 特定物债和种类物债 94

一、交付财产的债的二分法 94

二、特定物债 94

三、种类物债 95

四、区分特定物债和种类物债的意义 97

第三节 作为债和不作为债 98

一、作为债 98

二、不作为债 101

三、区分作为债和不作为债的意义 102

第四节 金钱债和代物债 103

一、金钱债 103

二、利息债 104

三、代物债 106

四、区分金钱债和代物债的意义 106

第五节 简单债、并列债、选择债和随意债 107

一、简单债 107

二、并列债 108

三、选择债 108

四、随意债 110

五、区分简单债、并列债、选择债和随意债的意义 111

第六节 简单债、按份债和连带债 112

一、简单债和复杂债的界定 113

二、按份债 113

三、连带债 115

四、区分简单债、按份债和连带债的意义 119

第七节 简单债、附条件债和附期限债 120

一、简单债 120

二、附条件债 120

三、附期限债 123

四、区分简单债、附条件债和附期限债的意义 125

第八节 手段债和结果债 125

一、手段债和结果债的界定 125

二、手段债和结果债二分法理论的确立 127

三、区分手段债和结果债的标准 128

四、区分手段债和结果债的原因 130

第二编 债的主要渊源 132

第六章 合同债 132

第一节 合同的界定 132

一、导论 132

二、两大法系国家法律关于合同的界定 132

三、我国法律对合同的界定 135

第二节 合同法 137

一、合同法的性质 137

二、罗马法时代的合同法 138

三、近代合同法 138

四、现代合同法 139

五、我国合同法的渊源 142

第三节 合同的类型 144

一、导论 144

二、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145

三、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148

四、实定合同和射幸合同 149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151

六、一次性给付合同和连续性给付合同 153

七、通过谈判所订立的合同、附合合同和强制合同 155

第四节 合同的成立 157

一、合同成立的界定 157

二、合同成立的必要要件 157

三、协议合同的成立方式 160

四、格式条款合同的成立方式 164

第五节 合同的法律效力 165

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界定 165

二、合同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 166

三、合同债务人对所承担的合同义务的履行 170

四、合同债务人承担的违约责任 173

五、合同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175

第七章 侵权债 178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界定 178

一、侵权行为与侵权债之间的关系 178

二、法定义务违反理论 179

三、法定利益侵犯理论 180

四、本书对侵权行为的界定 181

第二节 侵权行为的种类 182

一、侵权行为的分类 182

二、人的侵权行为与物的侵权行为 182

三、本人的侵权行为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 184

四、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185

五、故意侵权行为与过失侵权行为 191

六、作为侵权行为与不作为侵权行为 193

第三节 侵权法 194

一、侵权法的性质 194

二、侵权法的历史发展 197

三、侵权法的目的 202

四、我国的侵权法 207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法律效力 212

一、侵权责任的二分法 212

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213

三、侵权责任的免除和减轻 214

四、损害赔偿责任之外的侵权责任 214

五、损害赔偿责任 218

六、侵权责任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222

第八章 无因管理债 226

第一节 无因管理概述 226

一、无因管理债的本质 226

二、无因管理制度的历史 228

三、无因管理的理论根据 230

四、无因管理与其他民事制度的关系 231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 233

一、管理人的条件 233

二、管理行为的条件 235

三、被管理人的条件 237

第三节 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237

一、管理人对被管理人承担的义务 238

二、被管理人对管理人承担的义务 240

三、管理人、被管理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240

四、无因管理向委托合同的转换 241

第九章 不当得利债 242

第一节 不当得利概述 242

一、不当得利和不当得利债的界定 242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根据 244

三、不当得利制度的社会功能 244

四、不当得利制度在债法中的地位 245

五、不当得利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 245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246

一、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分类 246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一:事实要件 247

三、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二:法律要件 248

第三节 不当得利的种类:不当给付 250

一、给付与不当给付 250

二、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一:返还原因在给付当时就存在的不当给付 251

三、不当给付的种类之二:返还原因在给付之后才存在的不当给付 254

第四节 不当得利的种类:其他形式的不当得利 255

一、因为夫妻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 255

二、因为非婚同居关系产生的不当得利 256

三、因为费用的支出产生的不当得利 256

四、因为其他原因产生的不当得利 257

第五节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 257

一、受益人承担的义务 257

二、受损人承担的义务 259

第三编 债的效力 260

第十章 债的效力的基本理论 260

第一节 债的效力概述 260

一、债的效力的法律根据 260

二、债的对内效力 260

三、债的对外效力 261

第二节 对债权人的效力 262

一、债的请求力 262

二、债的执行力或者强制力 263

三、债的保持力 263

四、损害赔偿 264

第三节 债务不履行 264

一、债务不履行概述 264

二、履行迟延 266

三、履行不能 269

四、拒绝履行 271

五、不完全履行 273

第四节 受领迟延 276

一、受领迟延概述 276

二、受领迟延的法律性质 279

三、受领迟延的法律后果 280

第十一章 债的一般担保 281

第一节 债的一般担保概述 281

一、债的一般担保的概念 281

二、债的一般担保的特征 283

三、债的一般担保权的保护 284

四、债的保全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地位 284

第二节 债权人代位权 285

一、债权人代位权概述 285

二、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条件 285

三、债权人代位权的具体行使 288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效果 289

第三节 债权人撤销权 291

一、债权人撤销权概述 291

二、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条件 293

三、债权人撤销权的具体行使 298

四、债权人撤销权的法律效果 299

第十二章 债的特别担保 301

第一节 债的特别担保概述 301

一、债的特别担保的概念 301

二、债的特别担保的功能 301

三、债的特别担保的性质 302

四、债的特别担保的分类 303

第二节 保证 305

一、保证的概念 305

二、保证的方式 306

三、保证的设立 308

四、保证的范围 310

五、保证期间 311

六、保证责任的免除与消灭 313

第三节 定金 314

一、定金概述 314

二、定金的设立 314

三、定金的种类 315

第四节 抵押权 316

一、抵押权概述 316

二、抵押权的设定 317

三、抵押权的效力 321

四、抵押权的实行与抵押权的消灭 323

第五节 质权 324

一、质权概述 324

二、质权设定合同 325

三、动产质权 326

第四编 民事责任债 329

第十三章 民事责任的性质与类型 329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 329

一、责任与法律责任 329

二、民事责任的界定 331

三、民事责任的特征 333

四、民事责任的性质 334

第二节 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335

一、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 335

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区别 335

三、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主要联系 337

四、民事责任对刑事责任的优先适用 339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类型 339

一、民事责任的二分法或者三分法 339

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二分法 339

三、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责任的三分法 340

四、我国民事责任三分法理论的确立 340

五、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和返还责任 342

第四节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关系 345

一、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主要差异 345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共同性 347

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之间的竞合 349

四、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统一 351

第十四章 民事责任的根据 353

第一节 民事责任根据的性质 353

一、民事责任根据的界定 353

二、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用语的扬弃 353

三、“民事责任根据”用语的合理性 354

四、民事责任根据的重要性 354

五、民事责任根据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57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各种根据 359

一、损害 359

二、主观状态 360

三、客观的义务违反行为 361

四、异常危险行为 363

五、无过错行为 365

六、公平 367

第三节 过错侵权责任 369

一、过错侵权责任的界定 369

二、过错侵权责任的特征 370

三、过错侵权责任的理论根据 371

四、过错推定规则 373

五、过错侵权责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75

第四节 严格责任 380

一、严格责任的两种界定方法 380

二、严格责任在侵权责任制度中的地位 381

三、严格责任的主要特征 381

四、严格责任的理论根据 383

第五节 违约责任的性质 385

一、我国民法学者对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 385

二、法国民法学者对违约责任性质的争论 386

三、违约责任的过错性质 388

四、侵权责任领域的客观过错理论在违约责任领域的适用 393

第十五章 民事责任的构成、限制和免除 398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98

一、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界定 398

二、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统一 398

三、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致害行为 400

四、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损害 402

五、作为民事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 415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限制 419

一、民事责任的限制方式 419

二、过失相抵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 420

三、减损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 423

四、损益同销规则对民事责任的限制 425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免除 428

一、民事责任免除的各种手段 428

二、违约责任的特有免责方式 428

三、侵权责任特有的免责方式 430

四、不可抗力的抗辩 433

五、第三人行为的抗辩 435

六、他人行为的抗辩 437

第五编 债的变动 439

第十六章 债的转移 439

第一节 债的转移概述 439

第二节 债权让与 440

一、债权让与的概念及特征 440

二、债权让与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 441

三、债权让与的要件 442

四、债权让与的效力 446

第三节 债务承担 449

一、债务承担的意义 449

二、免责的债务承担 449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 451

第四节 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 451

一、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界定 451

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类型 451

三、因为法律规定产生的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452

第十七章 债的消灭 454

第一节 债的消灭概述 454

一、债的消灭的意义 454

二、债的消灭的原因 454

三、债的消灭的效力 456

第二节 债的清偿 457

一、债的清偿的意义 457

二、清偿人 458

三、清偿受领人 460

四、清偿标的 460

五、代物清偿 461

六、清偿地、清偿期限与清偿费用 462

七、清偿抵充 463

第三节 债的抵消 464

一、债的抵消的意义 464

二、债的法定抵消 464

三、债的抵消的效力 465

第四节 债的提存 466

一、债的提存的意义 466

二、债的提存的要件 467

三、债的提存的效力 468

第五节 债的免除 470

一、债的免除的性质 470

二、债的免除的要件 471

三、债的免除的效力 472

第六节 债的混同 472

一、债的混同的意义 472

二、债的混同成立的原因 472

三、债的混同的效力 4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