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增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增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增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晓梅,陈纯柱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1144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该书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研究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本书构建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结构功能(体制)和配套的、可供操作的各种“实施细则”(机制)的分析范式,从而厘清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五大制度(体制)的逻辑和五大“实施细则”(机制)的逻辑。正是这种分析范式和对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体制机制逻辑的厘清,以及实证分析和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使该书的研究成果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学理性支撑意义及其政策措施建言献策的意义。
《增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目录

导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 1

第一节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紧迫性 2

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 4

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迫切需要 5

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6

第二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7

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创新理论 7

二 市场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观点 16

三 熊彼特的创新“反周期”论 20

四 以英国学者弗里曼为代表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2

五 P.戴维、L.戴维斯的制度创新及其推动增长论 23

六 我国学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思想 25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26

一 原始创新难题与举国之力 28

二 行业单元与扩散性溢出 32

三 “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的互动 36

四 创新的合力 41

第四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43

一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45

二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力 47

三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0

四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推动力 51

第五节 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55

一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 55

二 课题研究成果的思路与结构 58

三 课题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及逻辑关系 60

第一编 65

第一章 国家的经济组织功能与构建国家创新体制 65

第一节 国家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建制” 66

一 创新的个人兴趣阶段 66

二 创新的企业被迫阶段 69

三 创新的“国家队”自觉阶段 73

第二节 政策工具是国家引导创新发展的“第一抓手” 75

一 法律法规对创新型发展的规范与支持效应 75

二 政策对创新发展的引导效应 77

三 法律与政策完善和创新发展能力的提高 79

第三节 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的主要结构分析 81

一 创新理念的强化 81

二 创新平台的构建 82

三 解决创新链条的联结与“瓶颈”问题 84

第二章 生产力梯度结构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87

第一节 区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实践起点 88

一 非均衡发展现实与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88

二 资源与产业基础差异与区域的创新驱动 90

三 市场的空间传递差异与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94

第二节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分析 97

一 机遇与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98

二 市场结构与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100

三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103

四 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体制 104

第三节 中国区域创新的成功经验分析 105

一 深圳从“三来一补”到创新驱动发展 105

二 长三角“高起点”的创新驱动 106

三 “东北振兴”中的装备业创新性飞跃 109

第三章 构建各种经济共同参与创新驱动的体制 113

第一节 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是21世纪中国企业的共同选择 114

一 创新驱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114

二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与创新发展 115

三 21世纪中国企业具备了通过创新发展的条件 116

第二节 国有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117

一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118

二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与外部条件分析 119

三 国有企业创新与率先转变增长方式 121

第三节 民营经济要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123

一 创新驱动发展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4

二 民营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与外部条件 126

三 民营经济要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128

四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营经济研发能力 130

第四节 推进创新体制的系统化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130

一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创新治理机制 131

二 进一步加快科技和创新体制的系统化改革 132

第四章 社会资本与构建协同创新体制 135

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构建依赖社会资本协同 136

一 协同创新要素集聚需要社会资本来集聚协同 136

二 协同创新风险需要社会资本来承担化解 140

三 协同创新利益博弈需要社会资本来合理分割 143

第二节 发挥社会资本在创新协同中的动力体制作用 146

一 信任关系型社会资本是协同创新的社会认同体制 147

二 智力认知型社会资本是协同创新精神的认知体制 150

三 网络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协同创新的结构性嵌入体制 153

第三节 拓展社会资本的协同效应推动创新的体制化 157

一 在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中构建产业协同体制 157

二 区域协同效应中的构建区域协同体制 161

三 制度协同效应之中构建制度协同体制 165

第五章 创新驱动下的升级转型发展体制 171

第一节 创新机制是转型升级的源泉 172

一 创新机制与企业品牌升级 173

二 创新机制与产业竞争水平升级 178

三 创新机制与综合国力升级 182

第二节 经济社会升级转型的逻辑演变规律 183

一 企业品牌升级与核心竞争力竞争 184

二 行业竞争力与经济转型 187

三 综合国力升级与国家发展方式转型 189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制建构 191

一 强化产业升级的路径机制 191

二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 194

三 构建组织变革推动转型发展的机制 196

第二编 203

第六章 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产业机制 203

第一节 加强产业创新的“基础设施”与装备产业的崛起 204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创新的先决条件 205

二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是创新基础设施优势的最大成果 208

三 装备制造业通过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定的中流砥柱 211

第二节 在区域创新中形成与培养主导产业 215

一 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16

二 主导产业与区域创新密不可分 217

三 主导产业的产业聚集存在式样 221

第三节 加强产业移植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226

一 对农业现代化创新要求与本质的认识 226

二 国外现代农业创新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228

三 现代农业创新系统因子 231

四 “互联网+农业”普遍提高农业现代化创新能力 235

五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创新“星火” 236

第七章 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科技机制 239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三螺旋结构”与创新共享机制建设 240

一 创新驱动的科技机制是一种“三螺旋结构” 241

二 增强共享性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245

三 国外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与政策 246

第二节 科技结构调整与结合型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47

一 促使科技创新结构在创新实践中尽快生成 247

二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0

三 企业是形成持久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 252

四 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是形成持久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254

第三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模式选择 256

一 科技创新的实践必然面临模式选择 256

二 政策是构建中国科技创新模式的杠杆 258

三 破坏性技术创新为主要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260

第四节 创新的技术程式与科技社会化本质 262

一 程式概念与科技创新社会化的本质定格 264

二 科技社会化给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67

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利用科技创新社会化本质的好形式 268

四 创新驱动导向评价体系是实现科技创新社会化本质的指挥棒 270

第五节 科学主体的价值偏好与科学精神弘扬 272

一 科学精神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 272

二 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考证 273

三 大力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 275

第八章 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人才机制 278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的理论分析 278

一 人才的内涵界定 279

二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界定 281

第二节 由人才大国迈进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及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284

一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 285

二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状况 286

三 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92

第三节 构建推动创新驱动的人才制度体系 309

一 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310

二 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311

三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313

四 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315

五 健全和完善人才国际化机制 318

第九章 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机制 320

第一节 创新驱动发展的文化依赖 321

一 文化在创新实践中的作用 321

二 创新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323

三 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325

第二节 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文化软环境分析 326

一 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327

二 国家创新能力不足的文化软环境因素 329

三 个体创新能力不足的文化软环境因素 333

第三节 创新的文化机制路径选择 335

一 崇尚科学与理性的文化环境机制 335

二 科学教育的创新机制 336

三 独立人格的培养机制 337

四 科学合理的创新评价体系机制 339

五 创新环境的不断创新机制 340

第十章 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领导机制 343

第一节 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呼唤构建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领导机制 344

一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创新领导思维 345

二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创新领导方式 348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增强创新领导能力 352

第二节 创新驱动领导机制的构成分析 355

一 信息化领导力是构建政府领导创新机制的本质要求 356

二 网络协商民主决策是构建政府领导创新机制的题中之义 359

三 学习型政府是构建政府领导创新机制的活力之源 363

第三节 完善服务型政府领导创新机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366

一 构建大数据网格型政府组织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组织机制创新 367

二 打造大数据电子政务,实现服务型政府服务机制创新 370

三 树立大数据公共治理理念,推进服务型政府公共治理机制创新 373

结语 376

主要参考文献 381

后记 3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