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让贤主编;庞浩,倪艳敏,孙甲尧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47824955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几何量测量技术、光滑圆柱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和几何公差与几何误差检测等核心知识,主要介绍了光滑圆柱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量测量技术、几何公差与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光滑极限量规和功能量规、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圆锥公差与检测、圆柱螺纹公差与检测、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等内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主要知识。各章后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本书表述新颖,通俗易懂,例题颇多,方便自学。此次为修订再版。
《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目录

绪论 1

一、课程性质与要求 1

二、互换性 1

三、标准化 3

思考题与习题 4

第一章 光滑圆柱的尺寸公差与配合 5

第一节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5

一、孔和轴的定义 5

二、有关尺寸的术语定义 5

三、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7

四、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9

第二节 常用尺寸的孔、轴《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14

一、孔、轴标准公差系列 14

二、孔、轴基本偏差系列 18

三、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28

四、孔、轴的常用公差带和优先、常用配合 29

第三节 常用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33

一、配合制的选择 34

二、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 36

三、配合种类的选择 38

四、影响配合选择的因素 42

第四节 未注公差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47

一、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 47

二、一般公差的作用 47

三、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48

思考题与习题 49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 52

第一节 测量和检验的概念 52

一、测量和检验 52

二、测量过程 52

第二节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53

一、长度基准 53

二、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53

三、量块 53

四、溯源性 57

五、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58

第三节 测量方法和计量器具 59

一、测量方法的分类 59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 60

三、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 61

第四节 生产中常用的长度量具与量仪 62

一、游标卡尺 62

二、千分尺 63

三、机械式量仪 64

四、气动量仪 67

五、电动量仪(电感式量仪) 68

六、光栅测量装置 69

七、三坐标测量机 71

第五节 测量误差 74

一、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74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75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78

四、测量精度的分类 84

第六节 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85

一、等精度测量的概念 85

二、直接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85

第七节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88

一、误收与误废 88

二、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89

三、计量器具的选择 90

四、验收极限方式和相应计量器具的选择示例 92

五、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 93

思考题与习题 94

第三章 几何公差与几何误差检测 97

第一节 零件几何要素和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 97

一、零件几何要素与几何误差 97

二、零件几何要素的分类 98

三、几何误差的影响与规定相应几何公差的重要性 99

四、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99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00

一、几何公差框格和基准符号 100

二、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102

三、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103

四、几何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105

第三节 几何公差带和几何误差的检测方法 106

一、几何公差的含义和几何公差带的特性 106

二、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 107

三、形状公差带和形状误差的检测方法 109

四、基准 115

五、轮廓度公差带和轮廓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117

六、方向公差带和平行度、垂直度及倾斜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119

七、位置公差带和同心度、同轴度、对称度及位置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126

八、跳动公差带和圆跳动、全跳动误差的检测方法 134

第四节 几何误差的评定准则 139

一、实际要素的体现 139

二、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139

三、方向误差及其评定 143

四、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144

第五节 公差原则 145

一、有关公差原则的一些术语及定义 145

二、独立原则 147

三、包容要求 149

四、最大实体要求 151

五、最小实体要求 157

第六节 几何公差的选择 161

一、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基准要素的选择 161

二、公差原则的选择 162

三、几何公差值的选择 162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轮廓及其检测 174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概念 174

一、表面粗糙度轮廓的界定 174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 175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 175

一、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及长波和短波轮廓滤波器的截止波长 176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的中线 177

三、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参数 178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 179

一、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的内容 179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的选择 179

三、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极限值的选择 180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182

一、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图形符号和完整图形符号 182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在完整图形符号上的标注 182

三、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在零件图上标注的规定和方法 186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检测 189

一、光切法 189

二、显微干涉法 190

思考题与习题 191

第五章 光滑极限量规 194

第一节 光滑极限量规概述 194

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194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理 195

三、光滑极限量规的种类 196

第二节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198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 198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定形尺寸公差带和各项公差 199

三、光滑极限量规工作部分极限尺寸的计算和各项公差的确定示例 202

思考题与习题 204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206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和公差等级 206

一、滚动轴承的互换性 206

二、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 207

三、各个公差等级的滚动轴承的应用 209

第二节 滚动轴承内、外径及相配轴颈、外壳孔的公差带 210

一、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 210

二、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常用公差带 210

三、滚动轴承公差带代号的标注 212

第三节 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12

一、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 212

二、负荷的大小 213

三、径向游隙 214

四、轴承的工作条件 214

第四节 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外壳孔的精度的确定 214

一、轴颈和外壳孔的尺寸公差带的确定 214

二、轴颈和外壳孔的几何公差与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值的确定 216

三、轴颈和外壳孔精度设计举例 216

思考题与习题 217

第七章 圆锥公差与检测 219

第一节 圆锥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219

一、圆锥的主要几何参数 219

二、圆锥公差的术语 220

三、圆锥配合的术语和圆锥配合的形成 220

第二节 圆锥公差的给定方法和圆锥直径公差带(公差区)的选择 222

一、圆锥公差项目 222

二、圆锥公差的给定和标注 223

三、圆锥直径公差带(公差区)的选择 225

第三节 圆锥角的检测 227

一、直接测量圆锥角 227

二、用量规检验圆锥角偏差 227

三、间接测量圆锥角 227

思考题与习题 228

第八章 圆柱螺纹公差与检测 230

第一节 螺纹及几何参数特性 230

一、螺纹的种类及使用要求 230

二、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几何参数 230

三、普通螺纹几何参数的计算 232

第二节 普通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233

一、螺纹直径偏差的影响 233

二、螺距误差的影响 233

三、牙侧角偏差的影响 234

四、作用中径对螺纹旋合性的影响 235

五、普通螺纹合格性的判断 236

第三节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237

一、螺纹公差带 237

二、螺纹的旋合长度 239

三、螺纹的公差精度及公差带的选用 239

四、螺纹标记 240

五、螺纹的表面粗糙度轮廓要求 240

第四节 普通螺纹的检测 242

一、螺纹的综合检验 242

二、螺纹的单项测量 243

思考题与习题 246

第九章 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 248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48

一、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48

二、齿轮的传动平稳性 248

三、轮齿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50

四、齿轮副侧隙 250

第二节 影响齿轮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 251

一、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 251

二、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 253

三、影响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 253

四、影响齿轮副侧隙的主要误差 254

第三节 齿轮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侧隙指标及其检测 255

一、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255

二、齿轮传动平稳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257

三、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260

四、评定齿轮齿厚减薄量用的侧隙指标及其检测 262

第四节 评定齿轮精度时可采用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及其检测 265

一、切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切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265

二、齿轮径向跳动及其检测 266

三、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及它们的检测 266

第五节 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偏差允许值)及其精度等级与齿轮坯公差 268

一、齿轮精度指标的公差(偏差允许值)的精度等级和计算公式 268

二、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 271

三、图样上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272

四、齿轮坯公差 272

五、齿轮齿面和基准面的表面粗糙度轮廓要求 274

第六节 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和轴线平行度公差 274

一、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275

二、齿轮副轴线平行度公差 275

第七节 齿轮侧隙指标的极限偏差 276

一、齿厚极限偏差的确定 276

二、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的确定 278

思考题与习题 279

第十章 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 282

第一节 普通平键联结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282

一、普通平键和键槽的尺寸 282

二、普通平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282

三、普通平键键槽尺寸和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284

四、普通平键键槽的检测 284

第二节 矩形花键联结的公差、配合与检测 286

一、矩形花键的主要尺寸 286

二、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 287

三、矩形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287

四、矩形花键的图样标注 290

五、矩形花键的检测 290

思考题与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