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放射防护学
放射防护学

放射防护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34996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根据本科程教学时数主要概述了放射医学及卫生防护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讲述了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遗传和癌效应,放射损伤的急、慢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眼损伤,中子放射损伤以及各种辐射伤的防护,职业人员医学监护规范化程序和非电离辐射防护知识与措施,并展望了21世纪放射医学的发展,并将我国现行医用放射防护有关法规、标准归类附于书后。
《放射防护学》目录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放射防护学的发展史 1

第二章 辐射防护学的目的 3

第二篇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第一章 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5

第一节 天然辐射源 5

一、宇宙辐射源 5

二、陆地辐射源 6

第二节 工业技术发展而增加的天然辐射源 8

一、燃煤发电厂引起的辐射 8

二、地热能的开发引起的辐射 8

三、开采磷酸盐岩引起的照射 9

四、增加的室内照射 9

五、增加的宇宙线照射 9

第三节 人工辐射源 10

一、核武器爆炸 10

二、核能生产 11

三、医疗照射 11

第二章 辐射防护基础核物理知识 13

第一节 原子与原子核结构 13

一、原子结构 13

二、原子核结构 13

三、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14

第二节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19

一、电离辐射 19

二、非电离辐射 20

第三节 X射线、γ射线、中子的特点 21

一、X射线的特点 21

二、γ射线的特点 24

三、中子的特点 25

第四节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6

一、电离和激发 26

二、弹性散射 26

三、轫致散射 26

四、射程和吸收 27

第五节 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7

一、X射线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7

二、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8

第三章 辐射量及法定单位 30

第一节 电离辐射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30

一、电离辐射场的相关量 30

二、与辐射物质相关的基本剂量 31

第二节 辐射防护中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32

一、权重因子 32

二、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33

第三节 辐射防护辅助剂量学量 34

一、待积剂量 34

二、集体剂量 35

第四章 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机制 36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原理 36

一、原发作用 36

二、继发作用 36

三、直接作用 36

四、间接作用 37

五、氧效应与氧增强比(OER) 37

六、自由基 3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作用的过程 38

第三节 辐射类型和方式 39

一、辐射类型 39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39

第四节 影响辐射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40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40

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42

三、与环境有关的因素 43

第三篇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第一章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45

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别 45

一、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45

二、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45

三、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46

第二节 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确定性效应 46

第二章 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效应 49

第一节 DNA辐射损伤及生物学意义 49

一、DNA结构辐射损伤的特点 49

二、DNA生物学功能辐射损伤的特点 50

三、DNA结构辐射损伤的生物学意义 52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效应 53

一、电离辐射对染色质的损伤效应 53

二、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作用 54

第三节 生物剂量测定 59

一、生物剂量计 59

二、生物剂量测定 60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学效应 65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65

一、细胞周期时的辐射敏感性 65

二、辐射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65

第二节 辐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66

一、辐射对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66

二、辐射对细胞防御功能的影响 66

三、淋巴细胞归巢的辐射效应 67

第三节 辐射对细胞损伤、修复、死亡的影响 67

一、细胞辐射损伤的类型 67

二、细胞辐射损伤的修复 68

三、细胞死亡的类型 69

第四节 辐射对细胞致突和恶性转化的影响 70

一、辐射对细胞的致突效应 70

二、细胞恶性转化 71

第四章 电离辐射对机体主要系统的损伤效应 74

第一节 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74

一、造血系统概述 74

二、血液系统的辐射损伤 77

三、血液系统辐射损伤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79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80

一、口腔、食管、胃和大肠的辐射损伤 80

二、小肠上皮的辐射损伤 81

三、肝脏的辐射损伤 83

四、消化系统辐射损伤的临床意义 84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84

一、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辐射敏感性 84

二、特大剂量照射的神经系统变化 85

三、大剂量辐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85

四、低剂量辐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86

五、分次照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86

第四节 免疫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87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87

二、免疫系统的辐射敏感性 89

三、淋巴组织的辐射病理变化 90

四、局部照射的免疫效应 91

五、低剂量辐射增强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92

第五节 生殖系统的辐射损伤效应 92

一、性腺的放射敏感性 93

二、辐射生殖功能效应 93

三、辐射性腺内分泌功能效应 94

四、辐射对性器官发育的影响 94

五、辐射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95

六、低剂量辐射对生殖功能的效应 96

第六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远后效应 97

一、远后效应的概念 97

二、宫内照射的远后效应 97

三、血液系统的远后效应 99

四、辐射对寿命和衰老的影响 99

五、辐射的遗传效应 99

六、辐射的致癌效应 100

第四篇 机体放射损伤效应第一章 放射病 105

第一节 急性放射病 105

一、分类 105

二、病因 105

三、急性放射病的特点 106

四、临床表现 107

五、诊断 109

六、治疗 112

七、外照射事故受照射人员医学处理的一般程序 115

第二节 慢性放射病 116

一、定义 116

二、发病因素 116

三、慢性放射病临床特点 116

四、临床症状 116

五、分度 118

六、诊断 118

七、治疗 119

第二章 放射性皮肤损伤 120

第一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概论 120

一、定义 120

二、病因 120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特点 120

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过程 120

五、分类 121

六、影响因素 121

第二节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22

第三节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24

第三章 眼辐射损伤 126

第一节 放射性眼损伤 126

第二节 放射性白内障 127

第四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 129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辐射源 129

一、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方式 129

二、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 130

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特点 131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效应 132

一、确定性效应 132

二、随机性效应 133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的诊断 134

一、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诊断依据 134

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放射病的诊断标准 135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检测和处理方法 136

一、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检测方法 136

二、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医学处理 138

第五篇 电离辐射防护 141

第一章 电离辐射防护体系 141

第一节 电离辐射防护原则 141

一、电离辐射防护概念的构成 141

二、电离辐射防护的目的 143

三、电离辐射防护体系适用的对象 143

四、电离辐射防护原则 143

第二节 电离辐射工作场所的分类 144

一、工作场所的分类 144

二、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 145

三、全身组织器官分类 145

第三节 电离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145

一、ICRP-26辐射防护标准 145

二、ICRP-60辐射防护标准 148

第四节 电离辐射防护管理 150

一、辐射防护管理机构 150

二、教育与培训 152

三、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53

四、许可登记制度的管理 157

五、放射事故管理 158

第五节 电离辐射监测 159

一、辐射监测目的 159

二、个人剂量监测 161

三、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163

四、环境辐射监测 165

第二章 外照射防护 167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方法 167

一、辐射源 167

二、辐射场 168

三、外照射防护方法 169

第二节 屏蔽防护 170

一、电离辐射在屏蔽物质中的衰减和吸收 170

二、屏蔽设计原则 171

三、辐射屏蔽材料要求 173

四、常用屏蔽防护材料 175

五、屏蔽厚度的计算 177

六、中子的屏蔽计算 183

第三节 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 184

一、医用诊断X射线室的防护要求 184

二、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的防护要求 185

三、辐射辅助设施的防护要求 186

四、诊断用X射线机的测试要求 187

五、诊断X射线机工作者及受检者的防护 188

六、放射诊断的防护原则和质量保证 191

第四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的防护 192

一、CT检查的辐射特点 193

二、CT机房的防护要求 193

三、CT机的防护 194

四、CT检查的防护措施 194

五、CT影像防护质量保证 194

第五节 PET/CT的防护 197

一、正电子发射体产生的辐射特点 197

二、回旋加速器场所的防护 198

三、PET/CT中心应有的防护 199

第三章 放射治疗的防护 202

第一节 远距离放射治疗防护 202

一、钴-60(60Co)治疗机及其防护 202

二、医用治疗X射线机防护 204

三、医用电子加速器及其防护 205

四、远距放射治疗操作程序 208

五、远距放射治疗患者的防护 209

六、远距放射治疗的防护管理 209

第二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源电离辐射的防护 210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概念 210

二、近距离放射治疗方法及辐射源 210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室和源室的防护要求 212

四、近距离放射治疗护理及患者防护 213

五、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辐射防护 214

第四章 核医学内照射的防护 216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的概念 216

一、核医学及其临床应用 216

二、核医学常用仪器 217

三、核医学防护的原则 218

四、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分类 218

五、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标准 219

六、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划分 220

第二节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 221

一、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与核医学科的建筑位置 221

二、核医学实验室防护要求 222

第三节 核医学工作人员与受检者的防护 227

一、内照射工作人员防护基本方法 227

二、核医学诊断受检者防护方法 229

三、临床核医学治疗时的防护要求 230

四、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防护 231

第四节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清除 231

一、放射性污染的清除原则 231

二、表面去污染机制 233

三、表面去污染方法 233

第六篇 工业电离辐射的防护第一章 工业放射线探伤的防护 237

第一节 工业放射源和射线装置 237

第二节 工业X射线探伤作业的防护 238

一、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的特点 238

二、X射线探伤装置的防护要求 238

三、固定式探伤的防护 239

四、移动式探伤的防护 240

第三节 工业γ射线作业探伤的防护 241

一、辐射源与安全要求 241

二、对固定式探伤室的防护要求 242

三、γ射线现场探伤防护要求 243

第四节 工业用小型密封源和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 243

一、小型密封源的防护 243

二、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 244

第二章 工业核子计辐射的防护 246

第一节 工业核子计的应用和类型 246

第二节 工业核子计辐射防护 247

一、核子计源的辐射防护要求 247

二、核子计源操作的防护要求 247

三、工业核子计维护、储存和退役 248

四、工业用核子计源泄漏检测 249

第三章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防护 250

第一节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防护原则 250

一、工业用辐照装置的防护目标 250

二、工业用辐照装置的防护原则 250

三、工业辐照装置的类型 251

第二节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建设 251

一、工业用辐照装置的建设 251

二、从事工业用辐照装置人员的要求 252

三、工业用辐照装置源的退役 252

第三节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防护安全控制措施 253

第四节 工业γ射线摄影源的防护 255

一、工业γ射线摄影设备 255

二、工业γ射线摄影源的泄漏检测和安全防护 255

第四章 工业探伤放射事故与管理措施 257

第一节 工业核子计事件的应急处理 257

第二节 工业用辐照装置的事故处置 257

第三节 工业γ射线摄影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258

第七篇 医用非电离辐射防护第一章 微波 259

第一节 微波的基本概念 259

一、微波的应用 259

二、微波(辐射)的基本特征 260

第二节 微波辐射的医学生物学效应 260

一、微波辐射的热效应 260

二、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 261

三、微波辐射对人体器官的影响 261

第三节 微波辐射的防护 262

一、微波辐射的防护原则 262

二、微波辐射防护的主要措施 262

第二章 激光 264

第一节 激光的基本概念 264

一、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264

二、激光的基本特征 265

第二节 激光辐射生物学效应 265

一、激光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 265

二、激光对机体的影响 267

第三节 激光辐射的防护 267

一、安全防护教育 267

二、制定贯彻安全防护标准 268

三、对眼的防护措施 268

四、对皮肤的防护措施 269

第三章 超声波 270

第一节 超声波对物质的作用 270

一、超声波的特性 270

二、超声波对人体的作用 271

第二节 超声对人体的损害及安全防护 272

第四章 磁共振 274

第一节 磁共振损伤机制 274

一、磁共振磁体 274

二、投射效应 274

三、非磁铁性效应 275

四、射频效应 275

五、生物效应 275

第二节 磁共振的安全机制 275

第八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一部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277

第二部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 282

第三部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297

第四部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321

第五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的通知 329

第六部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338

第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