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现代美学原理纲要
现代美学原理纲要

现代美学原理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劳承万主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3105093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
《现代美学原理纲要》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美学研究的人学—哲学基础——兼谈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研究什么?它与人有什么关系? 2

1、美学必须研究人 2

2、研究美学的“人学—哲学”基础的必要性 2

3、关于形式感 3

4、以“形式感”为参照系,全面研究人 4

二、人的活动、创造及其操作原理——合规律性(真)的展示 8

1、人的对象意识 8

(1)、人的本性在于活动、创造 8

(2)、人类活动、创造的第一个对象是自然界 9

(3)、人类活动、创造的第二个对象是人自身 9

(4)、人类活动、创造的第三个对象是社会关系 10

2、人在活动、创造中的“操作”原理 12

(1)、个体静态操作分析 12

(2)、群体动态操作分析 13

(3)、群体操作原理的一般社会形态:“生产?消费”良性循环系统 15

A、社会过程及其存在 15

B、艺术过程 16

三、操作原理的审美特质 18

1、“形式结构”的凸现 18

2、从主体“形式感”到对象“形式结构”的对应程序 20

3、操作原理与“生产?消费”系统、以及“美的规律”的关系 21

四、人自身的发生、发展形态 23

1、不能孤立而又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形态 23

2、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社会关系凝结在自然关系中),可分为三个大阶段 23

3、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来说(融合着人化自然的成果),人的形态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24

4、从人自身内部状态(自我意识)来说也可分三大阶段 25

五、真、善、美总体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8

1、知—情—意与真—善—美 28

2、人对现实的四种把握方式 29

小结 33

术语 35

习题 37

第二章 美感论(上)——美感描述与美感结构分析一、概念辨析 66

1、基本概念 66

2、美感概念 67

(1)、广义与狭义 67

(2)、从机能看,美感结构可以看作是人的心意机能和认识机能二者结合的产物 67

二、分析美感概念的方法论选择 68

1、描述式 68

2、四因素说 68

3、朱光潜:美感包括“能力—内容”两个方面 70

4、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70

5、康德“审美四契机”说 71

6、比喻式 71

三、美感的宏观历程 73

四、美感(情感本体)内在结构的人化过程 75

1、为什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情感性结构(劳动活动本身)中得到统一”就会产生情感愉快(美感)? 75

2、美感的心理要素(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应该放在什么图式中处理才是科学的,而不是随机的? 77

五、康德完善独到的美感理论——审美四契机理论 79

1、美感理论的哲学—心理学基础(美感概念的认识机能与心意机能) 79

2、审美四契机理论 81

(1)、第一契机是“质”的契机 82

(2)、第二契机是“量”的契机 82

(3)、第三契机是关系契机 83

(4)、第四契机是“模态”契机 84

六、个体的微观审美过程 88

1、两个不同的命题 88

2、美感的基本特征 93

3、审美态度(上) 98

(1)、什么叫做“审美态度”? 98

(2)、审美态度的本质,是审美主体的一种能动性 98

(3)、西方审美态度理论的起源 99

小结 101

术语 103

习题 104

第三章 美感论(下)——审美发生 106

一、历史方式 106

1、美是人类生产的特征 美与人同在 106

2、字源学考察 108

(1)、汉字“美”字的含义有两说 108

(2)、西语“美”字也与猎取动物有关 114

二、逻辑方式 115

三、审美机制(大脑结构)与感受器官 123

1、关于三个机能联合区 123

2、三个机能联合区的及其理性积淀方式 124

(1)、第一机能联合区 124

(2)、第二机能联合区 125

(3)、第三机能联合区 127

四、审美态度(下)(审美感官主体化) 130

小结 137

术语 137

习题 138

第四章 美的种类与美感形态——审美的基本范畴 152

一 美的种类 152

1、社会美 152

(1)、社会美的三种类型 152

A、社会管理组织活动所表现的美 153

B、劳动过程及劳动产品的美 154

C、异化与社会美的关系 157

D、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159

(2)、社会美的特征 160

A、社会美的真善统一方式 160

B、社会美的阶级、时代、民族差异性 161

C、社会美的高度统一性和规范性 162

2、自然美 163

(1)、自然美的根源 163

(2)、自然人化与自然美的关系 166

(3)、自然美的主体视界——自然美的“艺术”感受过程 168

(4)、自然美的特点 174

A、自然美中的真善统一形式 174

B、自然美的不确定性 175

C、自然美的丰富多样性 175

3、艺术美 176

(1)、艺术的本质 176

A、几种主要的艺术观念 176

B、艺犬产生的根源(艺术的本质) 177

(2)、艺术美的特征 179

A、艺术美的典型性 179

B、艺术美的主客观统一性 180

二、美的的形态和美感形态 181

1、崇高(悲剧)与崇高感(悲剧感) 186

(1)、崇高(悲剧)的本质 186

(2)、崇高与悲剧的特征 189

(3)、崇高感与悲剧感 192

2、优美和优美感 196

(1)、优美的本质 196

(2)、优美的特征与优美感 197

3、滑稽与喜剧 199

(1)、滑稽(喜剧)的本质 199

(2)、滑稽和喜剧的特征 200

(3)、滑稽感与喜剧感 203

小结 205

术语 208

习题 210

第五章 审美欣赏与审美批评 212

一、审美欣赏 212

1、审美欣赏的特点和性质 212

(1)、审美欣赏是人(主体)“形式感”与外物(客体)的“形式结构”的一种交流,在交流中,人(主体)起主导作用 212

(2)、审美欣赏是人(主体)的形式感与外物(客体)的形式结构的交流 216

(3)、审美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223

2、审美欣赏的心理机制 225

(1)、内觉 226

(2)、感知 229

(3)、期待与投射 243

二、审美批评 251

1、审美批评的特点与性质 251

2、审美批评的过程 254

(1)、还原填充 254

(2)、理解分析 255

(3)、判断 255

3、审美批评的理论流派 265

(1)、移情说 265

(2)、幻觉说 267

(3)、视知觉说 268

(4)、现象学说 269

(5)、符号学说 270

三、各类艺术的审美欣赏与批评 278

1、对时间(听觉)艺术的审美欣赏与批评 279

2、对空间(视觉)艺术的审美欣赏与批评 287

3、对时空(综合)艺术的审美欣赏与批评 291

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欣赏与批评 300

小结 303

术语 304

习题 306

第六章 美育——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哲学追求 308

一、审美教育的目的——审美教育哲学的二大结构 308

1、“与知识不分的”古典审美教育哲学 309

2、现代审美教育哲学描述 318

二、美育的哲学任务 322

三、中国民族的二相性审美类型与当代审美观念批判 325

1、中国民族的二相性审美类型 325

2、当代审美观念批判 330

小结 376

术语 377

习题 378

第七章 中西美学的主要差异与汇通 382

一、中西美学在“真—善—美”结构中的历史选择 382

1、审美的道德主义 382

2、中西美学的现代差异 384

3、共同的审美主义 386

二、中西美学的主要差异 388

1、范畴体系的主要差异 388

2、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 390

3、理论偏向的主要差异 396

三、中西美学的汇通 405

1、中西美学汇通的现实基础与哲学依据 405

2、中西美学汇通的具体途径和焦点 407

四、中西美学几个相互对应的基本范畴 410

1、美感与感兴 410

2、形象与意象 413

五、中国美学的独特范畴 416

1、兴 416

2、妙悟 418

3、意境 420

4、气韵 424

小结 426

术语 427

习题 427

第八章 美学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美学体系的理论框架——兼谈美的本质一、柏拉图“美本体”的理论框架 459

二、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理论框架 464

三、“主体—客体”二分理论的单向倾斜 468

1、“客体属性”论与反映论的理论框架 468

2、“美的意识形态论”的理论框架 469

四、“人的本质”论的理论框架 470

小结 473

术语 475

习题 476

后记 5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