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学史纲
中国法学史纲

中国法学史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勤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91497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概要介绍中国从古到今法学发展过程及其主要人物和著作。
上一篇:自由的权利下一篇:立法学
《中国法学史纲》目录
标签:史纲 法学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770—221.BC) 14

第一节 概述 14

第二节 《法经》论考 16

一、《法经》的真伪 17

二、《法经》的历史地位 26

第三节 法哲学的诞生 29

一、先秦法哲学的主要内容 30

二、先秦法哲学的基本特征 32

三、先秦法哲学的社会历史意义 35

四、《尚书》等先秦文献中的法学思想 37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诞生——秦汉时期(221.BC—220.AD) 49

第一节 概述 49

一、秦汉时期社会的进步 49

二、立法的发展 50

三、法律教育活动的兴起 51

四、法的解释、研究活动的展开 52

五、法学世界观的确立 52

六、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史著作《汉书·刑法志》的面世 54

七、判例法研究的展开 57

第二节 律学的诞生 62

一、律学的内涵 62

二、律学的诞生 66

三、律学的内容 72

四、秦汉时期律学的特征 75

五、中国古代律学传统的形成 78

第三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80

第一节 概述 80

一、立法的进步 80

二、多元化的法学世界观 81

第二节 律学的发达 93

一、儒家精神贯彻于律学研究之中 93

二、律(学)博士的设置和独立的法律教育机构的形成 94

三、律学地位的提高和律学名家的辈出 95

四、律学研究的深入 95

五、律学从经学中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103

六、《晋书·刑法志》的法学意义 104

第四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昌盛——隋唐时期(581—960年)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一、立法的发展 108

二、法律教育的兴起 109

三、法学世界观的发展 111

第二节 律学的昌盛 116

一、官方及私家编纂的律学著作琳琅满目 116

二、正统法学世界观全面渗入律学研究 119

三、关于法律体系的理论 120

四、对律文的解释 121

五、对专用名词的解释 128

六、法典所反映的若干法学成就 131

七、律学研究方法论的进步 133

八、关于《唐律疏议》的评价 134

第三节 隋唐时期法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36

一、对越南的影响 136

二、对朝鲜的影响 137

三、对日本的影响 138

第五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成熟——宋元时期(960—1367年)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一、法和法学的进步 143

二、法学世界观的发展 145

三、立法的发展 148

四、法学教育的活跃 150

五、《唐律疏议》在宋元时期的适用 152

第二节 法学研究及其作品 155

一、法学研究作品的大量出现 155

二、《宋刑统》 157

三、孙奭著《律附音义》 160

四、傅霖撰《刑统赋解》 162

五、沈仲纬撰《刑统赋疏》 163

六、徐元瑞撰《吏学指南》 164

第三节 判例法学的发展 165

一、唐代书判的兴起及其在宋代的变异 166

二、郑克《折狱龟鉴》判例集的出现 168

三、《名公书判清明集》的面世 169

四、宋代判例法研究的特点及其法学价值 172

第四节 法医学的发达 173

一、宋慈《洗冤集录》的重大法医学成就 174

二、王与撰《无冤录》对《洗冤集录》的继承和发展 177

第六章 中国古代法学的衰落——明清时期(1368—1900年) 179

第一节 概述 179

一、明清社会的发展及其历史局限 179

二、法学的整体衰落与律学的部分发达 181

三、立法的发展与法律教育的边缘化 183

第二节 法学研究及其作品 186

一、明清律学著作概述 186

二、王肯堂撰《律例笺释》 192

三、沈之奇《大清律辑注》 200

四、其他主要律学著作评述 203

第三节 判例法研究的发展 211

一、记载和汇编判例的作品有所增加 211

二、李清著《折狱新语》 212

三、祝庆祺纂修、鲍书芸参定《刑案汇览》 213

四、全士潮等纂修《驳案新编》 214

五、明清判例法研究的基本特征 215

第四节 法医学的发展——以许梿《洗冤录详义》为例 219

一、《洗冤录详义》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219

二、《洗冤录详义》对《洗冤集录》的发展 221

第五节 明清法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223

一、明代法律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224

二、明清律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224

三、明清法医学对国外的影响 229

第七章 中国近代法学的成长——清末至中华民国(1900—1949年)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一、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迁 231

二、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232

三、外国人与中国近代法学 239

四、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243

五、中国近代法律教育与中国近代法学 246

第二节 基础法学 252

一、法理学 252

二、法史学 264

第三节 宪政法学 276

一、宪法学 276

二、行政法学 289

第四节 民商法学 296

一、近代民商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296

二、代表作品评述 297

三、近代民商法学的基本特点 312

第五节 刑事法学 313

一、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314

二、代表作品评述 315

三、近代刑法学的基本特点 324

第六节 诉讼法学 326

一、民事诉讼法学 326

二、刑事诉讼法学 335

第七节 国际法学 345

一、近代国际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346

二、代表作品评述 349

三、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发展的特点 367

第八章 中国现代法学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 369

第一节 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法和法学的变革 369

一、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 370

二、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 371

三、1952年政法院系调整 373

四、苏联法和法学全面进入中国 375

五、1954年宪法的制定及其法学意义 376

六、“反右运动”对新中国法和法学的伤害 378

七、“大跃进”与中国法与法学发展的挫折 380

八、“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法和法学的摧毁 381

九、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法和法学的复兴 383

十、“法治与人治”大讨论 385

十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87

十二、中南海举办法制讲座 388

十三、“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390

第二节 法学研究的学术积累 391

一、基础法学 392

(一)法理学 392

(二)法史学 402

(三)比较法学 413

二、公法学 421

(一)宪法学 421

(二)行政法学 431

(三)刑法学 439

三、私法学 446

(一)民法学 447

(二)商法学 456

(三)知识产权法学 461

四、社会法学 465

(一)劳动法学 465

(二)经济法学 469

(三)社会保障法学 480

(四)环境、资源与生态法学 483

五、诉讼法学 490

(一)刑事诉讼法学 490

(二)民事诉讼法学 496

(三)行政诉讼法学 502

六、国际法学 504

(一)新中国国际法学的起步 505

(二)新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和繁荣 507

(三)国际法讨论的课题 508

(四)国际法研究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 509

(五)国际法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511

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法学 512

(一)律师法学 512

(二)仲裁法学 514

(三)证据法学 516

(四)金融法学 518

(五)房地产法学 521

(六)电子商务法学 523

(七)司法鉴定学 525

第三节 新中国法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529

一、新中国法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530

(一)新法学成长过程的曲折性和反复性 530

(二)对外国法学的移植 532

(三)注重对历史上法学遗产的吸收 534

(四)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 535

(五)积极参与立法和司法改革 537

(六)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成为法学发展的推动力 538

(七)法学方法论的自觉 539

二、新中国法学发展规律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 541

三、新中国法学发展规律之中国原因 544

索引 555

主要参考文献 569

后记 5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