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世界各国和地区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
世界各国和地区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

世界各国和地区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丽华等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527190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女性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力图呈现女性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技能性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驱动下历经的变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世界各国和地区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目录

序 让人类的一半进入科学技术的殿堂&刘伯红 1

第一部分 研究的原因、方法和背景 3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为什么要这样研究?我们的发现是什么? 3

第二章 女性教育背景的变化 15

第一节 科技/工业革命与女性教育观的变革 15

第二节 女权主义思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19

一、第一波妇女解放运动对父权制教育理论的挑战 20

二、第二波、第三波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24

第三节 联合国倡导的性别平等与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 29

一、国际社会的性别平等纲领 30

二、联合国相关组织最初的尝试与推广(“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 32

三、女性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新涵义与新措施(20世纪90年代至今) 38

第四节 社会性别视角的职业技能培训新趋势 43

一、女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趋势:向传统男性领域进发 43

二、男性职业技术培训与职业新趋势:与母职和传统女性领域相连 46

第五节 全球女性科技精英和政治精英的崛起 48

一、处于知识创新巅峰的女性 49

二、处于公权力顶峰的女性 50

第二部分 欧美五国 57

第三章 美国:强有力的倡导者与引领者 57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女子教育 58

第二节 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开端(1890—1930年) 60

一、公立学校提供的女童工业培训 60

二、其他形式的女性职业技能培训 62

第三节 女性职业与技能培训蓬勃发展时期(“二战”后至今) 65

一、政策、法规的促进和保障 65

二、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67

第四节 打破传统职业性别区隔的教育/培训 72

第五节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76

一、起步晚,发展快,多元并存 76

二、女子大学的教育理想: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体认 78

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影响力 80

第四章 英国:保守的变革 86

第一节 19世纪至“二战”期间的女子教育 87

一、19世纪女子教育:实用技术教育的倡导 87

二、不同组织提供的女子教育/培训 92

第二节 “二战”以后的女性职业与技术培训 94

一、促进两性平等的政策法规 94

二、女性职业技术培训的总体状况 95

三、针对女性的多元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96

第三节 女性高等教育职业性与技术性的突显 98

一、稳步发展期:鼓励女性进入科学技术领域 98

二、飞速发展期:对女性高等教育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体认 99

第四节 在科学技术巅峰的英国女科学家 101

第五章 德国:强国的弱处 105

第一节 从普鲁士王国到纳粹时期的女性教育 106

一、普鲁士王国时期的女子教育 106

二、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启了女性更高层次的教育 107

三、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女子教育 111

四、纳粹德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女性沦为法西斯统治的生育机器 112

第二节 两德的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 113

一、两德女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比较 113

二、两德女性高等教育比较 117

第三节 统一后的德国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 119

一、针对大龄女童的中等职业技能培训 119

二、针对成年妇女的复职教育 120

三、促进女性参与高层次科学技术教育的措施 122

四、教育赋予德国妇女的社会影响力 126

第六章 北欧两国:小国家,大变革 131

第一节 瑞典:教育带来的粉红旋风 132

一、早期的女性工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参与 132

二、促进现代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的政策与措施 135

三、高层次职业生涯与科学技术教育促进女性社会参与 141

第二节 芬兰:教育创造的女性天堂 146

一、早期的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起步早,起点高 146

二、现代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 148

三、教育与芬兰女性的政治平等话语权 152

第三部分 亚洲国家和地区 159

第七章 日本:成功脱亚的岛国 159

第一节 古代女子教育 160

第二节 近代明治时期的女子教育(1868—1912年) 162

一、明治初期初等女子教育: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初见端倪 162

二、明治初期中等女子教育:办学主体和培养目标多样化 164

三、明治后期女子高等教育雏形:师范教育和医科教育对传统的挑战 166

第三节 明治维新后到“二战”时期的女子教育 168

第四节 “二战”后到70年代蓬勃发展的女子教育 170

第五节 促进妇女再就业的政策与职业技能培训 173

第六节 女子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80年代至今) 175

一、女子大学:立足传统,向男性领域、新兴高科技领域、高深学问进发 175

二、女子短期大学改革:拓宽专业结构,突显职业技能培养 177

第八章 韩国:从儒家文化到西方思潮的游历 180

第一节 近代朝鲜女子教育 181

一、女子教育背景:内忧外患 181

二、不同的女子教育办学机构 182

三、日据时期:为维护其统治,高度重视女子教育(1910—1945年) 186

第二节 处于恢复和整饬阶段的女子教育(光复后至20世纪80年代) 188

一、引入美国的男女平等教育理念,男女合校 188

二、促进女子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的政策和法规 189

第三节 倡导系统的女子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20世纪90年代) 192

一、中小学男女同修“技术与家政”课程 192

二、设立专门的女子工业高中 193

三、发展较高层次的女性职业与技术教育 194

第四节 21世纪的女子职业教育/培训新趋势 198

一、促进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法规和机构 198

二、促进女性人力资源成长的具体方法 199

三、女子教育存在不平等问题:习俗和文化的惯性 203

第九章 台湾:小岛的腾飞 209

第一节 荷据和清治时期的台湾女子教育:从农耕技术至宗教教义 210

第二节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女子教育:男权殖民化教育 212

一、女子初等教育:以同化为目的的家务技能及修身教育 212

二、女子中等教育 214

三、女子高等教育:偏重实业技能和爱国妇人教育 218

第三节 腾飞的台湾与腾飞的女子教育(“二战”后至今) 220

一、男女共学、女子专门学校并存的调整新生阶段(1945-1955年) 220

二、女子高等教育步入发展阶段,注重多种职业技能的培养(1955-1975年) 221

三、女子教育/培训的职业性、技术性不断提升(1975年至今) 222

四、女子教育与台湾经济腾飞/转型 227

第十章 香港:小地方,大手笔 230

第一节 香港近代女子教育的萌芽 231

一、教会开办以扩大信众为目的的淑女教育 231

二、开启民智和培养师范技能的官立女学校 232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女子教育 233

一、促进女子职业与技术教育/培训的法规和机构 233

二、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女子高等教育 234

三、多渠道的成年女子职业技能培训 237

第三节 香港回归后的女子教育 239

一、女子高等教育层次上移,适应当地多元经济发展 239

二、多元化的成年女子职业技能/技术培训 241

第四节 香港女性的社会影响力 244

一、职场中的香港女性 244

二、公权力中的香港女性 246

第四部分 非洲国家 251

第十一章 非洲:贫困中的艰难跋涉 251

第一节 殖民时期非洲国家的女子教育 252

一、殖民化之前的女性教育:家庭农业技术教育 252

二、殖民时期的女子教育:降低了女性社会经济地位 253

第二节 独立之后非洲国家的女子教育 254

一、独立之后女子职业技能教育基本状况 254

二、非洲国家女性教育/培训与就业 257

三、影响非洲国家女子科学技术教育的不利因素 262

四、促进女性参与职业与科学技术教育的积极措施 265

第三节 以博茨瓦纳和肯尼亚为案例的研究 270

一、博茨瓦纳的努力 270

二、肯尼亚的努力 276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非洲女性精英的崛起 281

第五部分 比较、反思与建议 289

第十二章 中国:问题分析与解决构想 289

第一节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 290

一、西方基督教会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290

二、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 291

第二节 新中国初期的技术女蓝领培训 29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女子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发展 298

一、专门女子学校/学院 298

二、政府、非盈利组织与女子职业技能培训 301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中女性的科学技术教育与就业——以江西为例 313

一、高校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现象十分严重 313

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随层次提高呈下降趋势 314

三、女性科学技术教育与就业 316

第五节 加强女性教育职业性和科学技术性的具体建议 318

一、女子职业学校应提供多样的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 318

二、由政府主导,其他组织参与举办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的离职妇女职业培训 320

三、抓住社会转型期,女性高等教育向新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突破 321

四、政策层面重拳出击,重新理解女性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322

附录 跨越文化障碍:美国女教师在技术教育中的成功策略 325

团队感言 340

后记 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