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晓燕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145396
  • 页数:1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改编而成。虽然关于“理想国”的论著汗牛充栋,但是作者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论述这个经典的主题。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教育思想的产生、目的、初等阶段 、高等阶段以及特性和历史贡献等方面予以阐释。论述中,作者参阅大量文献,引经据典,论据扎实充分,使得本书在众多的学术专著中脱颖而出,必将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一枝独秀。
《《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1

(一)公民教育在柏拉图学说思想中的重要位置 1

(二)公民教育的古典内涵 2

(三)研究古典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6

二、文本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9

(一)《理想国》的英译本和中译本状况 9

(二)国外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 11

(三)国内柏拉图思想的研究成果 14

三、基本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18

(一)本书的脉络与结构 18

(二)研究方法 19

(三)新的探索 22

第一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解读 25

一、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 25

(一)柏拉图的生平 25

(二)战争对城邦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26

(三)城邦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民主制的缺陷 29

(四)公民道德观念由传统走向失序 30

二、柏拉图的思想先驱:有关道德的、政治的、与哲学的观念 32

(一)自然哲学家: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 32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人类事务的观念 33

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序言:希腊的教育传统、革新与反思 35

(一)传统的教育:以训练品德为目的 35

(二)智者的教育:以获得智能为目的 38

(三)苏格拉底的教育:知识即美德 40

四、《理想国》公民教育思想的起因与论述结构 42

(一)《理想国》的要旨:政治诉求与哲学教育 42

(二)《理想国》的结构安排与写作方式 46

第二章 公民教育的目的:培育正义的公民 51

一、何谓正义 51

(一)对传统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 51

(二)对激进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 53

(三)对实用主义正义观的陈述与驳斥 55

二、国家组织与国家中的正义 58

(一)一个逻辑假设:国家与个人的相似 58

(二)国家的组织原则 61

(三)国家的三个阶层 68

(四)国家的四种美德 70

三、心灵结构与心灵中的正义 74

(一)心灵的三分结构 74

(二)个人的四种美德 75

(三)心灵对国家的承载 76

四、心灵造就国家的现实分析 78

(一)荣誉式人格和荣誉政体 78

(二)寡头式人格和寡头政体 79

(三)民主式人格和民主政体 81

(四)独裁式人格和独裁政体 84

第三章 公民教育的初等阶段:塑造正义的心灵 86

一、初等教育的性质 86

(一)初等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教育 86

(二)初等教育是美德的养成性教育 87

二、初等教育的内容 89

(一)故事的内容 89

(二)故事的形式 92

(三)曲调和节奏 94

(四)体育教育 96

三、初等教育的改革 98

(一)改良城邦政治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动机 98

(二)诗歌败坏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深层原因 101

(三)塑造和谐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104

(四)新的诗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最终举措 105

四、初等教育的作用 108

第四章 公民教育的高等阶段:心灵的真正转向 111

一、高等教育的对象 111

(一)爱智慧者与爱意见者的区别 111

(二)哲学家的统治能力 113

(三)哲学家的高贵天性 115

(四)城邦教育对哲学天性的败坏 117

二、高等教育的本质 120

(一)积极的教育概念:心灵转向 120

(二)心灵转向的终极目标:日喻 122

(三)心灵转向的抽象阶段:线喻 124

(四)心灵转向的具体过程:洞喻 127

三、高等教育的课程 129

(一)高等教育课程的原则 129

(二)高等教育的初阶课程:数理学科 132

(三)高等教育的顶点课程:辩证法 134

(四)公民教育的总时间表 137

第五章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理论贡献与历史限制一、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特性 139

(一)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实践性教育 139

(二)以学习辩证法为顶点的哲学化教育 141

二、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 143

(一)自由价值重于实用价值的教育性质 143

(二)从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的教育方式 146

(三)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148

三、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历史限制 151

(一)社会多元的标准:限制多元个性的公民教育 151

(二)近代科学的标准:缺少科学精神的公民教育 152

四、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 153

结论 155

参考文献 1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