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汝明总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22030484
  • 页数:1054 页
图书介绍:本志提供了丽江从古到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全面地记述了该县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了地方特点、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各志事物的上限均从发端记起,下限记至1990年。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8

卷一 建置 38

第一章 行政区划 38

第一节 西汉至宋 38

第二节 元明清 38

第三节 中华民国 39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2

第二章 乡镇简述 48

大研镇 48

石鼓镇 50

巨甸镇 50

白沙乡 51

黄山乡 52

金山白族乡 53

龙山乡 53

拉市乡 54

太安乡 54

七河乡 55

金江白族乡 55

九河白族乡 56

龙蟠乡 56

仁和傈僳族乡 57

石头白族乡 57

金庄乡 57

黎明傈僳族乡 58

鲁甸乡 58

塔城乡 59

大具乡 60

大东乡 60

鸣音乡 61

宝山乡 61

奉科乡 62

卷二 自然地理 63

第一章 地质 63

第一节 地层 63

第二节 构造 65

第二章 地貌 65

第一节 地貌类型 66

第二节 山脉 67

第三章 河流 湖泊 冰川 泉 70

第一节 河流 70

第二节 湖泊 冰川 泉 71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7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73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73

第三节 物候 79

第五章 自然资源 82

第一节 土地 82

第二节 水 84

第三节 植物 85

第四节 动物 88

第五节 矿产 89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2

第一节 气象灾害 92

第二节 病虫害 97

第三节 地震灾害 98

卷三 玉龙山 老君山 99

第一章 玉龙山 99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99

第二节 气候 植被 101

第三节 自然资源 103

第四节 风景名胜 106

第五节 玉龙山考察研究 110

第六节 管理 111

第七节 玉龙雪山诗、文、画 111

第二章 老君山 12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23

第二节 地貌 气候 123

第三节 动植物 123

第四节 自然景观 125

卷四 人口 131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31

第一节 总人口变化 131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36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36

第二章 计划生育 142

第一节 机构 14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43

第三节 奖励政策 143

第四节 药技服务 144

卷五 民族 146

第一章 纳西族 146

第一节 源流 146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49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51

第四节 习俗 153

第二章 汉族 158

第一节 源流 158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58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58

第四节 习俗 159

第三章 白族 160

第一节 源流 160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60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60

第四节 习俗 160

第四章 傈僳族 161

第一节 源流 161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62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62

第四节 习俗 163

第五章 彝族 164

第一节 源流 164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65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65

第四节 习俗 165

第六章 普米族 167

第一节 源流 167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68

第三节 语言文字 168

第四节 习俗 168

第七章 苗族 藏族 回族 壮族 170

第一节 苗族 170

第二节 藏族 171

第三节 回族 172

第四节 壮族 173

第八章 民族关系 民族工作 173

第一节 民族关系 173

第二节 民族工作 174

卷六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176

第一章 机构 176

第二章 县城规划 177

第一节 规划及管理 177

第二节 测绘 182

第三章 县城建设 183

第一节 市政设施 183

第二节 自来水 187

第三节 县城环境卫生 189

第四节 城市绿化 190

第四章 房地产 1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1

第二节 县直管公房 192

第三节 普查发(换)证 193

第四节 产权监理与市场管理 194

第五节 县城房屋建设 195

第五章 村镇建设 196

第一节 规划 196

第二节 建设 196

第六章 建筑业管理 197

第一节 施工企业和勘测设计单位 197

第二节 管理 198

第三节 职工培训 199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99

第一节 自然生态 199

第二节 环境监测 200

第三节 环境质量 200

第四节 环境整治与管理 201

卷七 交通 203

第一章 道路 203

第一节 人马驿道 203

第二节 公路 205

第三节 桥梁 209

第二章 水道 航空 213

第一节 水道 213

第二节 航空 216

第三章 运输 217

第一节 人力运输 217

第二节 畜力运输 218

第三节 机动车运输 219

第四节 水运 220

第四章 交通管理 2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2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22

第三节 路政管理 223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24

第五节 民间运输管理 224

第六节 养路费征管 225

卷八 邮电 227

第一章 邮电机构 227

第一节 邮驿 227

第二节 电报局 227

第三节 邮政局 227

第四节 邮电局 228

第五节 邮电支局(所) 229

第二章 邮政 230

第一节 邮路 230

第二节 业务 232

第三章 电信 234

第一节 电话 234

第二节 电报 238

卷九 水利 241

第一章 引水、抽水、喷灌工程 241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41

第二节 抽水工程 245

第三节 喷灌工程 249

第二章 蓄水工程 249

第一节 中型水库 249

第二节 小(一)型水库 251

第三节 小(二)型水库 254

第四节 小塘坝 255

第三章 防洪排涝和人畜饮水工程 255

第一节 防洪排涝工程 255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 256

第四章 渔业 256

第一节 资源 256

第二节 养殖 258

第三节 捕捞 259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0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60

第三节 用水管理 261

第四节 水费征收和多种经营 261

第五节 移民安置 伤亡抚恤 262

第六节 渔政管理 262

卷十 农业 263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 263

第一节 土地私有 263

第二节 互助合作 264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264

第二章 生产条件 264

第一节 耕地 264

第二节 劳动力 266

第三节 农具 农机 268

第三章 农作物 270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70

第二节 油料 274

第三节 蔬菜 274

第四节 药材 278

第五节 蚕桑 烟 茶叶 棉花 大麻 糖类 西瓜 281

第六节 水果 284

第四章 技术改良 286

第一节 土地利用方式 286

第二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287

第三节 农作物保护 287

第四节 肥料 288

第五节 栽培技术 290

第五章 管理 291

第一节 机构 291

第二节 经营 292

卷十一 林业 296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96

第一节 森林面积、蓄积量 296

第二节 名木古树选记 298

第三节 林副产品资源 301

第二章 植树造林 302

第一节 荒山造林 302

第二节 防护林工程 303

第三节 经济林木种植 304

第四节 迹地更新 305

第三章 森林保护 305

第一节 护林防火 305

第二节 封山育林 30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309

第四章 林政管理 310

第一节 林权划分与林业“三定” 310

第二节 采伐管理 314

第三节 制止乱砍滥伐 315

第四节 案件查处 316

第五章 林业机构 31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17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17

第三节 企业机构 318

卷十二 畜牧 320

第一章 畜禽养殖 320

第一节 丽江马 320

第二节 驴 骡 322

第三节 牛 322

第四节 猪 323

第五节 羊 324

第六节 家禽 兔 324

第二章 饲草 饲料 327

第一节 草场 327

第二节 饲料 329

第三章 畜禽疾病与防治 330

第一节 主要疾病 330

第二节 防治和检疫 330

第三节 重大疫病纪实 331

第四章 经营管理 333

第一节 机构 333

第二节 所有制 334

第三节 牲畜交易 334

卷十三 乡镇企业 335

第一章 所有制 336

第一节 集体企业 336

第二节 联户办企业 337

第三节 个体企业 337

第二章 行业 338

第一节 工业 338

第二节 建筑业 343

第三节 运输业 344

第四节 商业 饮食业 服务业 344

第五节 种植业 养殖业 345

第三章 管理 346

第一节 机构 346

第二节 管理 347

第四章 企业选介 348

第一节 金山农工商联营总公司 348

第二节 良美建筑公司 348

第三节 三股水电站 349

卷十四 工业 350

第一章 沿革 350

第一节 发展沿革 350

第二节 经营体制 351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53

第二章 门类 354

第一节 食品 354

第二节 纺织 357

第三节 缝纫 358

第四节 皮毛皮革加工 359

第五节 建筑建材 360

第六节 能源 362

第七节 森工 363

第八节 木材加工 364

第九节 采矿冶金 365

第十节 制药 367

第十一节 造纸 368

第十二节 印刷 369

第十三节 五金 369

第十四节 制陶 372

第十五节 化工 373

第十六节 机械 374

第十七节 其他 375

第三章 工厂与名产选介 379

第一节 工厂选介 379

第二节 名产选介 381

卷十五 商业 389

第一章 沿革 389

第一节 私营 389

第二节 国营 394

第三节 集体 397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99

第一节 工业品 399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403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406

第三章 集市 408

第一节 主要街场 408

第二节 定期街会 410

第四章 饮食 旅店 摄影 理发 411

第一节 饮食 411

第二节 旅店 412

第三节 名特小吃 412

第四节 摄影 413

第五节 理发及其他 413

第五章 外贸 413

第一节 沿革 413

第二节 外贸商品 414

卷十六 粮油 416

第一章 征购 416

第一节 粮食征购 416

第二节 油脂、油料收购 418

第二章 销售 419

第一节 非农业人口口粮供应 419

第二节 工业、商业用粮供应 420

第三节 农村粮食供应 420

第四节 油脂供应 422

第三章 仓储 调拨 422

第一节 仓储 422

第二节 粮油调拨 424

第四章 民间贸易 议购议销 425

第一节 民间贸易 425

第二节 议购议销 425

第五章 管理机构 426

卷十七 金融 428

第一章 货币 428

第一节 实物货币 428

第二节 贝币 429

第三节 金属货币 429

第四节 纸币 430

第二章 民间借贷 431

第一节 货币借贷 431

第二节 典当 431

第三节 ?会 431

第三章 银行 432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银行 43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银行 434

第四章 存款 437

第一节 对公存款 437

第二节 农村存款 438

第三节 储蓄存款 438

第四节 信用社存款 440

第五章 贷款 441

第一节 流动资金贷款 441

第二节 固定资产贷款 443

第三节 农业贷款 443

第四节 信用社贷款 444

第六章 金融管理 446

第一节 贷币投放与回笼 446

第二节 金银管理与经营 447

第三节 现金管理 447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 447

第五节 金融机构管理 448

第七章 保险 448

第一节 机构 448

第二节 险种 448

第三节 理赔 449

第八章 其他金融业务 450

第一节 经理国库 450

第二节 发行债券 450

第三节 拨款管理和监督 451

第四节 外汇业务 451

卷十八 财政 税务 452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53

第二章 管理体制 454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454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455

第三章 财政收支 455

第一节 明、清时期岁入岁出 4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收支 457

第三节 解放以后的财政收支 458

第四节 财政补贴 465

第四章 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 466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466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467

第三节 预算管理 469

第四节 财务监督检查 471

第五章 田赋 农业税 耕地占用税 473

第一节 明、清时期田赋 4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田赋 473

第三节 农业税 476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478

第六章 工商税收 479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工商税收 479

第二节 解放后的工商税收 481

卷十九 经济管理 485

第一章 计划 485

第一节 机构 485

第二节 计划编制 486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487

第四节 物资计划 488

第二章 统计 49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91

第二节 统计业务 491

第三节 专题调查 493

第四节 统计执法检查 496

第三章 审计 496

第一节 机构 496

第二节 审计业务 496

第四章 标准计量 498

第一节 机构 498

第二节 计量 498

第三节 标准化 500

第四节 产品质量管理 500

第五章 物价 5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0

第二节 物价 501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07

第三节 企业管理 508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51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510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511

第七章 经济技术协作 511

第一节 聘请外地专家讲学及外出考察学习 511

第二节 协作项目 512

第八章 土地管理 513

第一节 机构 513

第二节 管理 513

卷二十 土司 515

第一章 世袭土司阿良一系(木氏土司) 515

第一节 传袭 515

第二节 木氏土司的统治区域及势力范围 517

第三节 贡赋 封赐 518

第四节 政治统治 520

第五节 土司领主经济 521

第六节 文化 522

第二章 其他土司 522

第一节 茶罕章管民官阿乾 522

第二节 通安州土同知高氏 522

第三节 巨津州土同知阿氏 523

第四节 宝山州土知州和氏 523

第五节 丽江军民府土照磨木氏 523

第六节 巨津州石门关巡检司土巡检阿氏 524

第七节 巨津州石门关土千夫长木氏 524

卷二十一 政权 525

第一章 权力机关 525

第一节 丽江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选举 52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528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531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35

第二章 行政机关 536

第一节 唐至中华民国 53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540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54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46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546

第二节 履行职能 551

卷二十二 党派社团 55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青年团 554

第一节 国民党丽江地方组织 554

第二节 三青团丽江县组织 55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丽江县地方组织 55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55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558

第三节 党员 562

第四节 宣传工作 564

第五节 纪律检查 565

第六节 统战工作 566

第七节 政法工作 566

第八节 农村工作 567

第九节 老干部工作 568

第十节 信访工作 568

第十一节 重大运动记略 56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82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82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83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86

第四节 农民组织 587

第五节 其他社团 588

卷二十三 公安 司法 591

第一章 公安 592

第一节 机构 592

第二节 惩治犯罪 593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95

第四节 治安保卫 599

第五节 监所管理 601

第六节 交通管理 601

第七节 消防 602

第二章 检察 603

第一节 机构 60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0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606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0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607

第三章 审判 6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60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1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1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13

第五节 行政审判 613

第六节 告诉 申诉 614

第七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陪审员 61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15

第一节 机构 615

第二节 人民调解组织 616

第三节 公证 616

第四节 律师 616

第五节 法制宣传教育 617

卷二十四 民政 619

第一章 机构 619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民政机构 619

第二节 解放后民政机构 619

第二章 拥军优属 620

第一节 拥军 620

第二节 优抚 621

第三节 安置 623

第三章 救济与扶贫 624

第一节 社会救济 624

第二节 精简退职职工补助 626

第三节 灾害救济 626

第四节 农村扶贫和互助合作储金会 628

第五节 收容遣送 629

第六节 其他 630

第四章 社会福利 630

第一节 鳏寡孤独残疾人供养 630

第二节 残疾人工作 632

第五章 其他 63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633

第二节 华侨事务 634

第三节 地名工作 634

第四节 殡葬改革 635

卷二十五 人事 劳动 63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37

第一节 人事局、劳动局沿革 637

第二节 县编制委员会 637

第二章 人事 637

第一节 干部管理 637

第二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641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 641

第四节 人事档案管理 642

第五节 编制管理 642

第三章 劳动 644

第一节 劳动计划 644

第二节 劳动管理 645

第三节 劳动就业 646

第四节 职工教育 646

第五节 安全生产 647

第四章 工资福利 649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649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职工历次工资调整 650

第三节 职工福利 654

第四节 奖金 654

卷二十六 军事 656

第一章 军队 656

第一节 驻军 656

第二节 过境军队选记 661

第二章 兵役 663

第一节 元、明、清兵役 663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66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兵役 664

第三章 军事要地与设施 665

第一节 关隘 665

第二节 哨 666

第三节 防空设施 666

第四章 拥政爱民 667

第一节 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 667

第二节 军队干部参加地方党委 667

第三节 救灾抢险 667

第四节 支援地方建设 668

第五章 民兵 668

第一节 组织 668

第二节 装备 训练 669

第三节 支前参战 669

第四节 抢险救灾 维护社会治安 670

第六章 战事记略 670

第一节 境内战事 670

第二节 地方武装参加县外战事 675

卷二十七 教育 678

第一章 私塾 学宫 义学 书院 678

第一节 私塾 678

第二节 学宫 679

第三节 义学 679

第四节 书院 680

第二章 幼儿教育 681

第一节 幼儿园 681

第二节 教养 课程 682

第三章 小学教育 682

第一节 学校 682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684

第三节 学校选介 685

第四章 中学教育 688

第一节 学校 688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691

第三节 学校选介 692

第五章 专业(职业)教育 696

第一节 师范 696

第二节 蚕林传习所 696

第三节 农业学校 697

第四节 职业教育 698

第六章 业余教育 699

第一节 扫盲教育 699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00

第三节 自学考试 700

第七章 教师 700

第一节 师资 700

第二节 培训 701

第三节 待遇 702

第八章 教育管理 7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03

第二节 教研 教改 704

第三节 经费 勤工俭学 705

第四节 招生 707

卷二十八 科技 709

第一章 机构 709

第一节 科委 科协 709

第二节 乡(镇)村科技组织 709

第三节 学会 710

第四节 专业机构及人员 710

第二章 科普与服务 710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10

第二节 技术培训 711

第三章 科技成果及应用 711

第一节 农业 711

第二节 畜牧 713

第三节 工业 713

第四节 地震预报 714

卷二十九 文化 717

第一章 图书 报刊 718

第一节 图书 718

第二节 报刊 721

第二章 文学 722

第一节 民间文学 722

第二节 东巴文学 733

第三节 作家文学 737

第三章 音乐 舞蹈 戏剧 744

第一节 民间音乐、舞蹈 744

第二节 创作音乐、舞蹈 763

第三节 戏剧 765

第四节 民族民间乐器 767

第五节 演出团体及演出节目 768

第六节 演出场所 769

第四章 美术 书法 摄影 770

第一节 美术 770

第二节 书法 篆刻 774

第三节 摄影 777

第五章 电影 广播 电视 777

第一节 电影 777

第二节 广播 778

第三节 电视 780

第四节 影像管理 781

第五节 广播电视服务 781

第六章 地方史志 档案 782

第一节 地方史志 782

第二节 档案 784

第七章 机构 785

第一节 文化机构 785

第二节 广播电视机构 785

第三节 史志机构 786

第四节 档案机构 786

卷三十 东巴文化 787

第一章 源流 派别 787

第一节 源流 787

第二节 派别 788

第二章 信徒 活动 791

第一节 信徒 791

第二节 活动 793

第三章 文字 经典 798

第一节 文字 798

第二节 经典 801

第四章 美术 法器 802

第一节 美术 802

第二节 法器 804

第五章 音乐 舞蹈 805

第一节 音乐 805

第二节 舞蹈 806

第六章 东巴文化研究 807

第一节 国内 807

第二节 国外 809

卷三十一 文物 810

第一章 遗迹 纪念建筑 810

第一节 遗迹 810

第二节 纪念建筑 812

第二章 摩岩 碑 墓 813

第一节 摩岩 813

第二节 碑 813

第三节 墓 816

第三章 古建筑 816

第一节 寺观 816

第二节 木家院 石头城 书院 亭台桥 821

第四章 丽江壁画 823

第一节 大宝积宫壁画 823

第二节 大定阁壁画 824

第三节 大觉宫壁画 826

第五章 馆藏文物 826

第一节 陶器 827

第二节 铜器 827

第三节 刺绣 827

第四节 书法 绘画 828

第六章 文物保护 832

第一节 机构 832

第二节 保护 832

第三节 陈列 展览 835

卷三十二 丽江古城 836

第一章 自然地理 沿革 836

第一节 自然地理 836

第二节 沿革 836

第二章 古城街道 837

第一节 四方街 838

第二节 新华街 840

第三节 新义街 841

第四节 五一街 842

第五节 七一街 843

第六节 光义街 843

第三章 水系 桥梁 844

第一节 河流 844

第二节 泉 845

第三节 桥梁 847

第四章 房屋建筑 849

第一节 民居 849

第二节 官署 855

第五章 园林名胜 858

第一节 玉泉公园 858

第二节 狮子山公园 859

第三节 白马龙潭公园 860

第四节 玉龙花园 860

第六章 古城保护 860

第一节 规划 860

第二节 保护管理 861

卷三十三 宗教 865

第一章 藏传佛教 865

第一节 传入 865

第二节 寺庙 寺产 866

第三节 派别 信徒 活动 868

第四节 经典 869

第二章 汉传佛教 870

第一节 传入 870

第二节 信徒 活动 经典 870

第三节 寺庙 寺产 872

第三章 道教 874

第一节 传入 874

第二节 信徒 经典 活动 874

第三节 宫阁 874

第四章 其他 875

第一节 基督教 875

第二节 毕摩教 875

第三节 本主崇拜 875

第四节 伊斯兰教 876

第五章 宗教管理 876

卷三十四 医药卫生 877

第一章 医疗 877

第一节 地方民族医药 877

第二节 中医 879

第三节 西医 881

第四节 护理 883

第五节 医疗机构 883

第二章 防疫 88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887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890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892

第四节 防疫机构 893

第三章 妇幼保健 894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9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95

第三节 保健机构 895

第四章 公共卫生 896

第一节 环境卫生 896

第二节 食品卫生 898

第三节 学校卫生 898

第五章 管理 899

第一节 药检 899

第二节 公费医疗 899

第三节 管理机构 900

卷三十五 体育 901

第一章 项目 901

第一节 传统项目 901

第二节 球类 902

第三节 田径 904

第四节 体操 905

第五节 射击 905

第六节 棋类 905

第七节 登山 漂流 906

第二章 群众体育 906

第一节 学生体育 906

第二节 职工体育 907

第三节 农民体育 907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 908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 908

第三章 体育竞赛 908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 908

第二节 县籍运动员参加地区各类竞赛成绩 911

第三节 县籍运动员参加省级各类竞赛成绩 913

第四节 县籍运动员参加国家级各类比赛获奖人物录 915

第五节 县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各类竞赛获奖人物录 916

第四章 机构 队伍 设施 916

第一节 机构 916

第二节 设施 917

第三节 人才培养 917

卷三十六 人物 919

一 人物传 919

二 人物录(表) 954

附录 985

一 文献选辑 985

二 文告 法规 1012

三 受省级以上表彰的集体 1021

编后记 1023

索引 10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