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昭雄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2136612
  • 页数:199 页
图书介绍:本文立足科研活动和规划实践,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实证结合,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来研究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将宏观层面的空间增长与中观层面的规划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从居住地点和活动地点的基本关系,来评价规划实践和探讨改进策略,大都市区社会经济空间发展和交通模式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区域性住房开发对于居民迁居、就业、购物等活动和出行特征的影响。
《大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可持续交通》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 1

二、相关概念辨析 3

1.大都市区与大都市区化 3

2.空间结构 5

3.可持续交通 7

三、研究方法 10

1.研究思路 10

2.研究方法 11

3.数据来源 11

4.研究内容 12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综述 14

一、基础理论 14

1.级差地租理论 14

2.生态区位论 15

3.互换理论 15

二、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 17

1.空间要素与居民出行的关系 17

2.交通方式与空间形态 22

三、空间规划理论与可持续交通 25

1.与可持续交通有关的规划理论 25

2.影响可持续交通的政策机制 26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交通模式 27

1.田园城市理论 27

2.光辉城市理论 31

3.有机疏散理论 32

五、相关研究综述 35

第三章 大都市区发展与交通问题 37

一、社会经济与空间的大都市区化进程 37

1.产业与经济 37

2.人口与就业 40

3.空间结构 45

二、机动化进程与居民机动性特征 50

1.机动化进程 50

2.居民机动性特征 51

三、可持续交通面临的难题 54

1.交通供需关系 54

2.可持续发展面临难题 56

第四章 大都市区空间规划与交通战略 58

一、不同空间增长模式的交通需求比较 58

1.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类型 58

2.空间增长与交通需求比较 59

二、国内大都市区空间规划实践分析 63

1.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 63

2.空间规划实践的问题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64

三、国外大都市区空间规划案例借鉴与启示 69

1.国外大都市区规划案例 69

2.对国内大都市区规划的启示 73

第五章 住房发展与交通模式 75

一、住房发展背景 75

1.住房制度改革与居住空间变迁 75

2.住房规划建设与交通困境 77

二、案例调查——上海近郊区居民迁移与可持续交通 81

1.样本地区与研究方法 82

2.空间结构特征 82

3.迁居行为与居住空间分布 88

4.就业与通勤活动分析 94

5.购物活动分析 108

6.主要结论 113

三、住区发展与规划策略 115

1.大都市区层面的规划策略 115

2.社区层面的发展策略 116

第六章 新中心区规划建设与交通体系 123

一、新中心区的特征与规划建设 123

1.中心区空间与交通特征 123

2.国内大城市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实践 126

二、国际大城市CBD案例经验 130

1.巴黎拉德芳斯 130

2.伦敦金融城 131

三、案例研究——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 132

1.项目背景 132

2.面临的交通问题 133

3.交通方式构成分析 136

4.道路与轨道交通整合 141

四、新中心区规划建设策略 143

1.大都市区层面 144

2.新中心区层面 144

第七章 旧城更新与交通整合 145

一、国内大城市旧城发展与交通困境 145

1.旧城更新与规划建设 145

2.旧城更新面临的交通困境 147

二、国外旧城更新的经验借鉴 149

1.加大衰落地区投资,提高地区经济活力 150

2.提供居住服务设施,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151

3.增加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居民的机动性 151

4.改造现有交通干道,提高土地的整体性 151

三、案例研究——株洲旧城更新研究 153

1.研究背景 153

2.空间结构特征 153

3.旧城开发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156

4.总体方案 158

5.交通策略 160

四、旧城更新策略 163

1.大都市区层面 164

2.旧城区层面 164

第八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166

一、城市规划法规与政策建议 166

1.城市规划法规 166

2.城市政策 169

二、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170

1.主要创新点 170

2.研究不足 171

3.研究展望 171

附录 173

参考文献 195

外文参考书 195

中文译著 195

中文参考书 196

中文期刊 197

研究生论文 197

科研课题 198

后记 1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