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湖南民族关系史
湖南民族关系史

湖南民族关系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伍新福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3864177
  • 页数:5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湖南从远古至1949年建国前境内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关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深入探讨,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湖南各民族的历史和各历史时期的民族政策有较高的价值,对今天加起民族团结、科学制定民族政策有借鉴意义。
《湖南民族关系史》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湖南远古人类和先秦时代族群 1

第一节 湖南境内最初的先民 1

一、湖南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化石 2

二、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 9

三、蚩尤九黎族南迁和炎帝、祝融族入湘 27

第二节 先楚时代湖南居民与族群(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 34

一、三苗、“荆蛮”及其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35

二、湖南境内的古越人、濮人 51

三、中原华夏族人的早期南迁 58

第三节 楚国时期湖南的民族状况(公元前770—前221年) 63

一、楚人 64

二、“蛮”、“濮”族和越人、巴人 83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湖南民族与民族关系(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96

第一节 湖南汉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97

一、汉民族的形成 97

二、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与湖南汉民族的初步发展 102

第二节 “蛮夷”民族的分布及变迁 106

一、秦汉时期的“蛮” 106

二、三国、魏晋和南北朝的“蛮”、“傜”、“僚” 113

第三节 中央王朝对湖南“蛮夷”族的控制和治理 118

一、武力“征讨”和军事镇戍 118

二、郡县建置和“以蛮夷治蛮夷” 121

三、赋税徭役 125

四、开发与“化导” 127

第四节 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129

一、相单程起义和马援葬身“五溪” 129

二、“澧中蛮”、“溇中蛮”的反抗斗争和桓帝年间“蛮夷”起义 132

三、“蛮夷”民族的反抗与吴、蜀、魏在“武陵五溪”的争斗 137

四、晋代湖南“蛮夷”民族的起事 139

五、南朝时期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140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589—1279年) 144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变迁和发展 145

一、人口变迁 145

二、北方和中原人口大批南迁 148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150

一、“蛮” 150

二、“傜”、“苗” 155

三、“僚”、“仡伶” 158

第三节 封建王朝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161

一、郡县制与羁縻州制 161

二、地方兵制和军事防戍 166

三、赋税和“入贡”制 169

第四节 “溪州铜柱”和“开梅山”、“经制”“南江诸蛮” 171

一、马楚同湖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与“溪州铜柱” 171

二、宋王朝“开梅山”和“经制”“南江诸蛮” 178

第五节 湖南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和抗金名将杨再兴 182

一、张伯靖领导的辰、锦、叙州“蛮”起义 182

二、“北江诸蛮”的起事 186

三、李金、陈峒起义 189

四、抗金名将杨再兴 192

第四章 元明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271—1644年) 195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发展及内部结构的嬗变 197

一、元代人口与汉民族的发展 197

二、明代人口与湖南汉民族结构的大变迁 200

第二节 湖南境内少数民族的沿革变迁 204

一、元代的“蛮”、“苗”、“傜”、“僚”(仡伶) 204

二、明代的“蛮”、“土”、“苗”、“傜”、“洞蛮”和“洞苗”(侗) 208

三、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进入湖南 219

第三节 民族地区行政军事建置和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 225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体制 225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30

第四节 “生苗”区的形成与明代的堡哨、“边墙” 239

一、“生苗”与“苗疆” 239

二、堡、哨建置 243

三、“边墙”的兴废 249

四、堡哨和“边墙”的历史评价 254

第五节 少数民族起义和反抗斗争 257

一、元末吴天保、杨留总起义 257

二、明初的反抗斗争 260

三、明中后期的反抗斗争 263

第六节 “苗军”“勤王”报国和湖广土兵抗倭 271

一、“苗帅”杨完者及其“苗军”“勤王”报国 271

二、湖广土兵江浙抗倭 274

第七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湖南少数民族第一批文人 279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兴起 279

二、湖南历史上第一批少数民族文人 282

第五章 清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644—1911年) 286

第一节 民族结构及变迁 288

一、汉族 288

二、土家族 292

三、苗族 294

四、瑶族 298

五、侗族 302

六、回、维吾尔、白、壮等民族 305

第二节 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 307

一、清初的“招抚”和羁縻政策 307

二、“改土归流”的实施 311

三、“生苗”区的“开辟” 315

第三节 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瑶、侗民族起义 320

一、起义原因 320

二、起义经过 323

三、起义影响 328

第四节 乾嘉苗民大起义 332

一、起义的酝酿和爆发 332

二、起义军胜利进攻和清军疯狂反扑 334

三、“吴王”政权的建立和起义军坚持斗争 337

四、平陇保卫战和起义最后失败 340

五、“善后”措施 343

第五节 “苗防”与“屯政” 344

一、建碉筑卡和“修边” 345

二、“均田屯丁”和“屯租”制 350

三、“防范”与“化导” 358

第六节 清代后期湖南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361

一、封建经济的发展 361

二、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和资本主义因素萌芽 369

三、赵金龙、雷再浩领导的瑶民起义 371

四、苗、土家、侗、白等民族的反抗斗争 377

第七节 湖南少数民族在反抗列强侵略的前线 386

一、回族将领郑国鸿与定海共存亡 386

二、苗族将领杨岳斌率“苗疆”子弟兵援台抗法 388

三、土家族将领罗荣光血溅大沽口 392

第八节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民族习俗的变迁 395

一、民族地区教育的初步发展 395

二、少数民族文人及其诗文创作 406

三、清王朝的强制“移风易俗”政策与民族习俗变迁 423

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911—1949年) 430

第一节 人口与民族 431

一、人口增减与汉族居民变迁 431

二、少数民族人口与分布 435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湖南少数民族 440

一、近代革命思潮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的传播 440

二、凤凰辛亥起义与湘西“光复” 444

第三节 民国前期的湖南少数民族 452

一、民族地区的“护国”、“护法”斗争 452

二、军阀混战和陈渠珍在湘西的割据统治 456

三、民族地区的农民运动 459

四、苏维埃运动和红军的斗争 465

第四节 国民党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 472

一、国民党在湖南民族地区统治的确立 472

二、国民党政府有关少数民族的观念和政策及其在湖南的实施 474

三、“国民代表大会”与“土著民族”问题 485

第五节 “革屯”运动和各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 489

一、湘西苗民“革屯”运动 489

二、抗役、抗捐和“反蒋”斗争 500

第六节 湖南少数民族与抗日战争 507

一、国民党一二八师血战嘉善、沽塘 507

二、暂五师、暂六师抗战史绩 511

三、“湘南瑶民请缨抗日军”和瑶族的抗日斗争 517

四、湖南土家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519

五、湖南回族人民的抗日活动 520

第七节 民国后期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 522

一、经济发展状况 522

二、国民党横征暴敛强化统治 536

三、“三二”事变,土匪蜂起,社会动荡不安 544

四、湖南少数民族为最后解放而斗争 549

第八节 文化与习俗 554

一、学校教育 554

二、书面文学与学术研究 562

三、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5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