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任县志
任县志

任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振斌主编;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1028411
  • 页数:784 页
图书介绍:
《任县志》目录

序 1

序二 3

序三 5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区划 63

第一章 建置 63

第一节 位置 63

第二节 沿革 63

第二章 境域区划 66

第一节 境域变化 66

第二节 行政区划 67

第三章 城镇乡村 71

第一节 县城 71

第二节 镇 72

第三节 乡 75

第四节 村 8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0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01

第一节 地质 101

第二节 地貌 102

第二章 气候物候 105

第一节 气候 105

第二节 物候 112

第三章 水文 114

第一节 地表水 114

第二节 地下水 115

第四章 土壤 117

第一节 类属分布 117

第二节 土壤养分 118

第五章 植物动物 122

第一节 植被 122

第二节 植物 122

第三节 动物 123

第六章 能资源 124

第一节 生物能资源 124

第二节 太阳能资源 124

第三节 风能资源 12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25

第一节 旱灾 125

第二节 水涝灾 128

第三节 风灾 132

第四节 雹灾 133

第五节 虫灾 133

第六节 地震灾害 136

第三编 人口 139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39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39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39

第二章 人口数量 140

第三章 人口分布 152

第四章 人口构成 153

第一节 民族 153

第二节 性别 153

第三节 年龄 153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53

第五节 职业 154

第六节 城乡构成 158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58

第一节 机构管理 158

第二节 晚婚节育 158

第三节 节育技术与措施 159

第四节 奖惩制度 160

第四编 农林牧渔 163

第一章 农业 16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64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66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 167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 172

第五节 农业机具 17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79

第二章 林业 179

第一节 林木品种 179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81

第三节 果树果园 182

第四节 栽培管理 184

第五节 林木管护 185

第六节 林木经营管理 18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187

第三章 畜牧水产 187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88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9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93

第四节 水产 20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五编 乡镇企业 201

第一章 概况 201

第二章 行业门类 201

第一节 工业企业 201

第二节 建筑业 203

第三节 运输业 203

第四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 204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0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04

第二节 产供销 204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 205

第四章 重点企业 205

第一节 乡镇企业 205

第二节 村企业 206

第三节 龙头企业 207

第四节 名优产品 209

第六编 水利 213

第一章 工程建设 213

第一节 河道治理 213

第二节 渠道治理 215

第三节 滞洪区治理 217

第四节 提灌 220

第五节 桥 221

第六节 闸 221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 222

第一节 水井 222

第二节 提水工具 222

第三节 盐碱治理 222

第四节 节水防渗 222

第五节 改水降氟 223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 223

第一节 水资源供需 223

第二节 地上水利用 224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 224

第四章 管理 224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24

第二节 水利效益 225

第三节 机构 226

第四节 水利法规 227

第五章 县外施工 240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 240

第二节 东风渠施工 241

第三节 根治海河施工 241

第四节 支唐施工 242

第五节 开挖百泉施工 243

第六节 朱庄水库施工 243

第六章 抗洪纪实 243

第一节 1956年抗洪 243

第二节 1963年抗洪 244

第三节 1996年抗洪 245

第七编 基础设施 249

第一章 交通 249

第一节 公路 249

第二节 桥梁 251

第三节 公路管理 253

第四节 交通监理 256

第二章 运输 256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56

第二节 客运 258

第三节 货运 259

第四节 运输机构 259

第五节 运输管理 260

第三章 电力 263

第一节 网电建设 263

第二节 电力供应 265

第三节 供用电管理 267

第四节 电力调度 268

第四章 邮电 2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69

第二节 邮政 269

第三节 电信 271

第四节 电信线路 272

第五章 城乡建设 273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7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75

第三节 规划与管理 276

第四节 建筑业 279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80

第八编 工业 283

第一章 综述 283

第一节 工业沿革 283

第二节 工业布局 284

第三节 工业技术 287

第二章 行业门类 288

第一节 机械行业 288

第二节 化工行业 289

第三节 纺织行业 291

第四节 煤矿工业 291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91

第六节 造纸工业 292

第七节 食品工业 292

第八节 工艺美术业 293

第九节 木材加工业 293

第十节 其他行业 294

第三章 经营管理 2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95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96

第九编 贸易 303

第一章 经济成分 30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0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30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31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18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318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320

第三节 副食品及食品购销 323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326

第五节 燃料购销 327

第六节 废品及畜产品购销 328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29

第一节 饮食业 329

第二节 服务业 330

第四章 对外贸易 336

第一节 土特产品 336

第二节 粮油食品 336

第三节 工业工艺品 337

第五章 粮油管理 341

第一节 征购 341

第二节 销售 342

第三节 粮油调运 343

第四节 粮油储藏 344

第五节 粮油加工 345

第六章 物资管理 34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47

第二节 物资购销 347

第七章 自由贸易 350

第一节 集市设置 350

第二节 集市贸易 350

第三节 庙会及物资交流大会 351

第四节 专业市场 351

第十编 财政 金融 355

第一章 财政 3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5

第二节 财政管理 356

第三节 财政收支 362

第二章 税务 370

第一节 税制 370

第二节 税种 372

第三节 稽征管理 379

第三章 金融 381

第一节 货币 381

第二节 金融机构 383

第三节 存款 385

第四节 信贷 388

第五节 基建投资管理 392

第六节 保险 393

第七节 农村信用社业务 394

第八节 货币流通 395

第九节 债券 396

第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 39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9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97

第二节 计划编制 398

第三节 专业计划 399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02

第一节 统计体制 402

第二节 统计调查 402

第三节 县情调查 406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06

第二节 建国前物价状况 406

第三节 新中国物价管理 408

第四章 审计监督 411

第五章 劳动工资管理 411

第一节 工人 411

第二节 工资 414

第三节 劳动保护 416

第四节 福利待遇 416

第六章 标准计量 417

第一节 计量制度 417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17

第三节 计量器具 419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 419

第五节 度量衡器制造 419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1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421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42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2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22

第八章 经济综合指标 423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 427

第十二编 政党团体 4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任县地方组织 429

第一节 组织创建 429

第二节 组织建设 429

第三节 思想建设 441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 443

第五节 县委重大活动 444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49

第七节 统一战线 45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青团任县地方组织 453

第一节 国民党 453

第二节 三青团 45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54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54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54

第二节 青年组织 456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58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61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461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组织 462

第七节 科技组织 462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 463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组织 463

第十三编 政权政协 46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65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6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66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66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468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469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469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70

第一节 县级政府 470

第二节 基层政府 474

第三节 主要工作 47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78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478

第二节 组织机构 4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1

第四章 旧政权 482

第一节 县级机构 482

第二节 基层组织 483

第十四编 公安司法 49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91

第一节 治安机构 491

第二节 检察机构 492

第三节 审判机构 492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构 492

第二章 社会治安 493

第一节 清查登记 49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493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493

第四节 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 494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494

第六节 户籍管理 495

第七节 消防管理 495

第八节 特种行业管理 495

第九节 交通管理 496

第十节 看守 496

第三章 检察 496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96

第二节 法纪检察 497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9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97

第五节 控诉申诉检察 498

第六节 税务检察 498

第四章 审判 498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98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99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99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99

第五节 审判制度 499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00

第一节 律师事务 500

第二节 公证 500

第三节 民事调处 501

第四节 法制宣传 501

第十五编 军事 503

第一章 地方武装及驻军 503

第一节 地方武装 503

第二节 驻军 507

第二章 民兵 511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11

第二节 教育训练 512

第三节 民兵活动 513

第三章 兵役 515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 515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51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515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16

第五节 两结合兵役制 516

第四章 兵事 517

第一节 历代兵事 517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后兵事 518

第十六编 教育 科技 523

第一章 教育 523

第一节 教育方针 523

第二节 科举教育 524

第三节 幼儿教育 525

第四节 小学教育 527

第五节 中等教育 534

第六节 专业学校 540

第七节 职业学校 540

第八节 业余教育 541

第九节 教师 542

第十节 教育管理 549

第十一节 学生 556

第二章 科技 564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64

第二节 科技成果 565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566

第四节 科技引进 567

第五节 科学普及 568

第六节 科技管理 568

第七节 科技组织 569

第十七编 卫生 体育 571

第一章 卫生 571

第一节 医疗机构 57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73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75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77

第五节 医药和药政 578

第六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 579

第二章 体育 584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85

第二节 农民体育 585

第三节 职工体育 585

第四节 老年体育 586

第五节 武术 586

第六节 体育竞赛 587

第十八编 文化 589

第一章 文化组织与设施 589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589

第二节 文化设施 593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94

第一节 文艺创作 594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97

第三节 民间文学 600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607

第一节 报刊 607

第二节 广播 608

第三节 电视 609

第四章 档案 609

第一节 档案管理 610

第二节 档案管藏 610

第三节 档案利用 611

第五章 文物胜迹 612

第一节 文物管理 612

第二节 古遗址 613

第三节 古迹 614

第四节 古墓葬 615

第五节 碑石文存 616

第六节 庙宇 617

第七节 任县八景 618

第八节 牌坊 620

第九节 近现代文物 621

第十九编 民政人事 625

第一章 民政 625

第一节 社会救济 625

第二节 社会福利 626

第三节 拥军优抚 627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62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29

第六节 丧葬管理 630

第七节 移民 630

第二章 人事 630

第一节 干部队伍 630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31

第三节 干部离退休 632

第四节 老干部管理 632

第五节 接受安置知识青年 633

第二十编 社会民情 635

第一章 婚姻家庭 635

第一节 婚姻 635

第二节 家庭 636

第三节 社会关系 637

第二章 姓氏 637

第一节 概况 637

第二节 姓氏及分布 638

第三章 居民生活 649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49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50

第四章 社会风尚 651

第一节 民情 651

第二节 社会风气 652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652

第五章 风俗 656

第一节 生活习惯 656

第二节 礼俗 658

第三节 节日 659

第四节 称谓 661

第五节 婚丧礼仪 663

第六节 生育习俗 665

第七节 杂俗 666

第八节 迷信陋习 667

第六章 宗教 669

第七章 方言俗语 669

第一节 语音 669

第二节 词汇 676

第三节 俗语 688

第二十一编 人物 695

第一章 人物传 69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695

第二节 近代人物 699

第三节 现代人物 700

第二章 生人名人简介 711

第三章 人物表 716

第一节 北魏至清代文武职官及学者名人 716

第二节 任县籍党政军副地师级以上干部名表 721

第三节 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名表 723

第四节 任县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名表 724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727

附录 747

一、文献辑存 747

二、旧志序选录 763

三、任县古、近代著述一览表 764

四、任县现代著述一览表 765

志补 767

一、政区、人口 767

二、领导人更替 767

三、重要会议 773

四、经济概述 775

(一)农业 777

(二)县办工业 778

(三)乡镇企业 778

(四)财政税收 779

(五)金融保险 779

五、社会事业 780

(一)科技教育 780

(二)文化、卫生 780

(三)交通运输 781

(四)邮电、电力 781

(五)县城建设 781

(六)人民生活 781

六、党的建设 782

编后记 7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