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发端于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发端于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

发端于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4500592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
《发端于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

一、理论意义 4

二、实践意义 4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6

一、研究现状概述 6

二、研究现状评价 12

第三节 难点及创新 13

一、研究的重点 13

二、研究的难点 14

三、创新点 15

第四节 思路和方法 16

一、研究思路 16

二、研究方法 17

第一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维度 19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原始统一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孕育 20

一、人是自然之子,又是自然进化的动力 20

二、人对自然的依附促成天人合一的思想 23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分化外离与敬畏自然向控制自然观念的转换 29

一、主客二分思维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30

二、人对自然的征服助就人控制自然的观念 42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对立排斥与和谐共生理念的生成 47

一、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导致生态危机 47

二、自然对人的惩罚呼唤和谐共生的理念 54

第二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维度 59

第一节 概念的厘定与解析 59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人”:个人与类群的全息 60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自然”:生态与时空的融合 62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和谐共生”:过程与目的的统一 65

第二节 内核实质: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 68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一致性 69

二、“生态人本主义”的生态和谐观与科学发展观的相通性 74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合理性分析 78

一、价值合理性:人性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完美契合 80

二、工具合理性: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内在统一 85

三、道德合理性:人类社会伦理与生态和谐伦理的充分展现 89

四、文化合理性:人的诗意栖居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的审美塑造 94

第三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体维度 103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主体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103

一、客体尺度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04

二、主体尺度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05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在人 107

一、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108

二、主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关键作用 122

第四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体维度 133

第一节 平衡:自然界的固有属性 133

一、整体性平衡 134

二、规律性平衡 150

三、动态性平衡 155

第二节 协调:人与自然的本质联系 157

一、人自身的自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协调 158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 162

第三节“报复”:凸显和谐要义 166

一、环境承载力的阈值 167

二、自然界“报复”的启示 169

第五章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维度 182

第一节 发展观念的生态化变革 182

一、传统发展观经历了由单一经济增长到发展生态化倾向的过程 183

二、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观向生态化的变革 189

三、科学发展观强化了发展观的自然生态取向 192

第二节 经济模式的生态化转变 197

一、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 197

二、循环经济是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法宝 206

三、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17

第三节 政治过程生态化趋势 223

一、政治过程生态化是对传统政治的扬弃 224

二、政治过程生态化是以环境外交为焦点 227

第四节 社会万象的生态化改进 232

一、社会消费行为的生态化改进 232

二、公正民主的生态和谐社会 234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 245

一、科学技术生态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46

二、科学技术生态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效手段 250

三、科学技术生态化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252

结语 256

附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与世界环境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