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构式语法研究  下  分析应用
构式语法研究  下  分析应用

构式语法研究 下 分析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寅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44620182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关于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专著,作者在贯通梳理国外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发自己的观点。
《构式语法研究 下 分析应用》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英语双宾构式(上) 17

第一节 概述 17

第二节 双宾构式的体验性及其原型意义 21

1.双宾构式的体验性 21

2.双宾构式的原型义 22

3.英语双宾动词的数量及其分布 26

第三节 双宾构式的构式程序分析图 29

1.X生命体 30

2.X意愿性 30

3.X施事性 31

4.Y生命体 31

5.Y意愿性 33

6.Y受益性/受损性 34

7.Z具体性 34

8.Z事物性 36

9.Z具有可传递性 36

10.X传递给Y 36

11.X原领属Z 38

12.Y后领受Z 38

13.传递类动词 40

第四节 以角色(人/物)为主线的分析 41

1.对单宾句中宾语Y项的角色分析 43

2.对双宾句中直接宾语Z项的角色分析 43

3.双宾构式间接宾语Y项的角色分析 44

4.give构式主语的角色分析 44

第五节 结语 46

1.系统梳理 46

2.句法不自治 47

3.构式语法的意义 48

第二章 英语双宾构式(下) 49

第六节 双宾动词与双宾构式的互动 49

1.构式义压制词汇义 49

2.词汇义与构式义互动 52

第七节 反思“不变原则” 53

1.“不变原则”的局限性 53

2.修补方案1 54

3.修补方案2 55

4.修补方案3 56

5.笔者的修补方案 56

第八节 双宾动词的语义分类 58

1.概述 58

2.Pinker与Goldberg等的分类 59

3.徐盛桓的三分类 61

4.笔者的五分类 61

5.双宾动词与双宾构式的组配使用 66

第九节 与格构式中的介词 69

第十节 双名构式和与格构式的对比 72

1.结果与过程 75

2.实物与服务 78

3.领属与非领属 78

4.传授与非传授 80

5.动作前与非领属 81

6.生命体与非生命体 82

7.间宾约束直宾与直宾约束间宾 83

8.使“有”与使“走” 84

9.直宾与代词 84

10.有意志与无意志 85

11.工具与材料 86

第十一节 结语 87

第三章 汉语双宾构式 89

第一节 汉语双宾动词的分类 89

1.赵元任的分类 90

2.朱德熙的分类 90

3.马庆株等的分类 91

4.李临定的分类 92

5.张伯江的分类 93

6.陆俭明的分类 94

7.石毓智的分类 95

8.范晓、朱景松的分类 96

9.笔者的分类 97

第二节 汉语双宾构式的原型意义 100

1.诸位学者的观点 100

2.笔者的观点 101

第三节 英汉双宾构式对比 104

1.X是否兼有“传递”和“取得” 104

2.英汉双宾构式和与格构式的差异 106

3.汉语“给”字的构词用法 107

4.“给我”的语法化 108

5.数量对比 109

第四节 两段式与三段式的分析法 110

1.两段式分析法 110

2.三段式分析法 115

3.三段式分析法的解释力 118

第五节 余论 120

第四章 “吃他三个苹果”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 122

第一节 “吃他三个苹果”构式 122

1.概述 122

2.评论 124

3.相关问题的思考 125

第二节 “吃他三个苹果”的构式程序分析图 126

1.可省主语 127

2.有无“了” 127

3.“吃”与“他”搭配不合理 127

4.仅用单数第三人称 128

5.“他”的实指与虚指、轻声 128

6.位置确定 129

7.语气词/宣泄 130

8.意愿/随意/异常/难得/计划 130

9.口语化 131

10.必有数量 131

11.从无界到有界 132

12.概数 132

13.可省宾语 133

第三节 传承整合观 133

第四节 结语 137

第五章 英语动结构式(上) 139

第一节 动结构式的句法研究 139

1.DOR原则 140

2.小句分析法 143

3.复合谓语 144

4.增量主题 144

5.词汇功能语法 145

6.赋格动词 145

第二节 使动构式与动结构式 147

1.使动构式 147

2.动结构式 149

第三节 动结构式分类 154

1.以动词的及物性为基础 155

2.以RP的词性为基础 157

3.以AP和PP语义为基础 158

4.以主体的句法成分为基础 158

5.致使性与非致使性 159

6.以动作与RP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 160

第四节 动结构式的多重意义及其语法化 163

1.动结构式的多重意义 163

2.依据体验性事件结构的语法化 166

第五节 结语 173

第六章 英语动结构式(下) 175

第六节 动结构式中的假宾语 175

1.什么是假宾语 175

2.假宾语不能转用成其他三种表达式 177

3.中动态与假宾语的特征对比 178

4.动结构式和假宾语的认知分析 180

第七节 英语动结构式的使用限制 183

1.结果补语不与方向短语共现 183

2.两个结果不共现 184

3.方向动词与动结构式不共现 185

4.动结构式不与双宾构式共现 185

5.双题元中的主语限制 185

6.动结构式与体限制 186

第八节 动结构式用法限制的认知解释 193

第七章 汉语动结构式 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第二节 动结构式的语法化 197

1.引言 197

2.构式程序分析图:十二点详解 199

第三节 动结构式中的假宾语 209

第四节 英汉动结构式简单对比 210

1.汉双英单(英语为单词素词) 211

2.汉双英双(英语为多词素词) 211

3.汉动英副 212

4.汉语动形词组的英语译法 212

5.汉语动动组合的英语译法 213

6.英汉动宾补构式 213

7.汉词英体 213

8.汉补英状 214

9.英汉结果状从对比 215

10.更换句型 215

第八章 汉语中的BD构式 216

第一节 由“动作+结果”构成的BD构式 216

1.引言 216

2.BD构式与非BD构式 219

第二节 BD构式的分类 220

1.能否插入形态标记 221

2.D可用形容词或动词 223

第三节 D可用趋向动词 228

1.趋向动词连用的原则 229

2.BD构式与C的相对位置 232

第四节 BD构式的发展简史和成因 234

1.BD构式简史 234

2.“得”、“个”语法化简史 237

3.BD构式的成因 239

第五节 结语 241

第九章 汉语拷贝动结构式(上)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拷贝句的构式程序分析图 244

1.动作B作谓语动词 245

2.对象C1作宾语 255

3.拷贝动作B 256

4.可用“得、到、了、不”等 257

5.结果D作补语R 260

6.辅体C2 260

第三节 D在(非)拷贝构式中的语义指向 261

1.在A B D C构式中D不一定总是指向C 263

2.ABC+BD构式中D不一定总是指向A 268

3.“ABC+B得D”构式中D的指向更复杂 268

第四节 对“吃烤鸭吃胖了”的再思考 269

1.在A B D C中D仅指向C? 270

2.若要使D指向A需用拷贝句? 272

3.A B D C构式中D指向A时用词有限? 273

4.宾语只能限于“饭”和“酒”? 275

5.A B D C构式中D指向A的用法完全没有能产性? 275

第十章 汉语拷贝动结构式(下) 277

第五节 事件域认知模型和多重传承解释方案 277

1.事件域认知模型 277

2.多重传承 280

3.用ECM和MI解释拷贝句 283

第六节 拷贝构式的语用功能 309

1.结果性 309

2.增量性 311

3.简洁性 312

4.文体性 313

第七节 结语 313

1.先整体后部分 314

2.多重传承和语用原则 314

3.动结完形体优先 315

第十一章 汉语“动名构式”与英语“VN构式”的对比 316

第一节 “吃/eat”语义链 316

1.引言 316

2.语料库统计和分析 318

第二节 汉语“动名构式”与英语“VN构式”对比 321

第三节 ECM对动后语范畴的解释力 325

第四节 语法构式使得词义发生变化 326

第五节 结语 329

第十二章 汉语“副名构式” 331

第一节 “副名构式”研究现状 331

第二节 副名构式程序分析图 335

1.增强语为多 336

2.词汇压制 336

3.惯性压制 338

4.语义:外延转内涵 341

5.语用:突显异感、新奇等 344

6.名词种类层级 346

第三节 语法特点 349

1.汉语缺少形态变化 350

2.语法成分 351

3.名词做谓语 352

4.惯性压制 352

5.加引号 352

第四节 语义和语用特点 353

1.典型特征 353

2.异样感觉 354

3.难以替代 354

4.含蓄性和委婉性 354

5.表达的简明性 355

6.修饰的新奇性 355

第五节 名词与形容词之别 355

第六节 多重传承 357

1.传承“副形构式”的部分特征 358

2.传承“主谓构式(名作谓)”的部分特征 358

3.传承“动名构式”的部分特征 359

4.传承“隐现构式”的部分特征 359

5.传承“主表拷贝构式”的部分特征 360

第七节 结语 361

1.四点体会 361

2.一点假设 362

3.支持“基于用法的模型” 363

第十三章 英汉语“偷抢”构式比较 365

第一节 概述 365

第二节 “steal/rob”、“偷/抢”中的角色突显 368

1.引言 368

2.统一术语 370

第三节 讨论 371

1.句法不自治 371

2.突显不同角色 372

3.“rob/抢”比“steal/偷”严重 373

4.遭遇者Y是否在场 374

5.近宾语与远宾语 377

6.单向蕴涵式 378

7.省略的顺序 379

8.象似性理论 381

第四节 语料分析 381

1.“steal/偷”+人 383

2.“rob/抢”+物 385

3.接抽象名词 385

4.steal与双宾语 387

第十四章 “AS X AS Y构式”的认知研究 389

第一节 概述 389

第二节 剖析“AS X AS Y构式”的认知机制 391

1.隐喻是未加明言的明喻 391

2.明喻是说明了的隐喻 391

3.明喻和隐喻明显不同 392

4.隐喻、明喻可结合使用 396

第三节 本研究的语料 399

1.排除Y不确定的用法 400

2.排除X不确定的用法 400

第四节 分析喻体Y并修正K?vecses对喻体的分类 401

1.人与人体 402

2.生命、健康与疾病 403

3.动物 404

4.植物 405

5.建筑、建材和家具 406

6.机器和工具 406

7.游戏和体育活动 407

8.金钱 407

9.烹调与食物(含植物) 408

10.冷与热 408

11.明亮与黑暗 409

12.力量 409

13.活动和方向 409

14.自然现象 410

15.自然物质 410

16.衣着与饰针 411

17.地名和词语 411

18.其他 411

第五节 该构式的用词、语法、语义及用喻特征 414

1.喻底X的具体用词、语法、语义特征及分布 414

2.喻体Y的具体用词、语法、语义特征及分布 414

3.“AS X AS Y构式”的用喻特征 415

第六节 结语 419

第十五章 汉语明喻成语的认知分析 421

第一节 概述 421

第二节 结构与功能分类 426

1.四要素共现 427

2.三要素共现 429

3.两要素共现 431

4.仅用一要素M 432

第三节 否定性明喻成语 432

第四节 双重喻体和双重明喻 433

1.按结构位置可分两小类 433

2.按照喻体用法可分为两小类 434

3.认知分析 435

第五节 多重比喻 436

1.一本多喻 436

2.一喻多本 437

第六节 喻体分类研究 437

1.人和人体 437

2.康病、生死与神鬼 438

3.动物 438

4.植物 439

5.建筑(物)与建材 439

6.器械与家具 439

7.游戏和体育活动 440

8.金钱 440

9.烹调与食物 440

10.冷与热 440

11.明亮与黑暗 440

12.力量 440

13.活动和方向 441

14.衣着与珍宝 441

15.自然现象 442

16.自然物质 442

17.数字与字词 442

第七节 英汉对比 443

1.修补喻体种类 444

2.喻体的动名差异 444

3.喻体的范围差异 445

第八节 小结 447

第十六章 “AS认知方式”与语言统一分析模式——重新认识明喻认知机制 450

第一节 概述 450

1.引言 450

2.“AS认知方式”的特征 452

3.小结 453

第二节 荀子的范畴观基于“比方之疑似” 454

1.荀子范畴观浅析 454

2.荀子的范畴观与逻辑学中的“相容关系” 458

3.荀子的范畴观与“AS认知方式” 459

第三节 传统语言理论之困境 461

1.模仿说与AS认知方式 461

2.象似性、隐转喻与AS认知方式 462

3.相互联系还是二分隔离 462

第四节 “AS认知方式”与语言分析 465

1.隐喻和转喻 468

2.词义扩展 468

3.范畴化 469

4.识解 470

5.概念整合 471

6.象征单位和语法构式 472

7.构式网络 472

第五节 AS认知方式与人本性 477

第六节 结语 478

附录一 英语“AS X AS Y构式”总录(共586条) 480

附录二 汉语明喻成语总录(共969条) 502

附录三 术语索引和汉译对照表 518

附录四 人名索引和汉译对照表 527

参考文献 5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