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研究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研究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利学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9609637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包含内生制度变迁的增长理论模型,揭示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增长和地区收敛的机制;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地区增长收敛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分析,探寻造成中国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地区增长收敛和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概念界定 2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3

第四节 内容安排 4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6

第一章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事实描述 8

第一节 增长收敛的定义与判断方法 8

一、增长收敛的定义 8

二、收敛假说的检验方法 9

第二节 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趋势 12

一、地区与阶段划分 12

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3

三、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15

四、地区增长收敛判断 18

第三节 制度变迁对地区收敛的影响 21

一、制度变迁的过程 22

二、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 23

第四节 主要发现与结论 26

第二章 经济增长收敛研究评述 28

第一节 增长收敛机制的理论解释 28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 30

二、新增长理论 36

三、制度一增长理论 43

四、简单评论 45

第二节 国外增长收敛的经验研究 46

一、跨国收敛的基本经验 47

二、国外地区收敛研究的主要发现 50

三、简单评述 51

第三节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研究评述 51

一、对收敛趋势的初步探讨 51

二、对收敛分析的进一步深入 53

三、对收敛机制的研究 54

四、总结性评述 56

第三章 内生制度变迁与地区增长收敛 58

第一节 建模思路 58

第二节 模型设定 63

一、生产函数 63

二、中间投入品市场 64

三、政府部门收入与偏好 65

四、制度创新边界 66

第三节 稳态均衡及其性质 67

一、生产部门均衡 67

二、平衡增长路径 68

三、均衡增长率的决定 69

四、福利分析 71

第四节 模型扩展 73

一、政府的利他偏好 73

二、资本积累 76

三、创新成本递增 81

第五节 收敛机制 86

第六节 总结性评述 87

第四章 内生制度模仿及其收敛机制 89

第一节 基本模型 89

一、领先地区行为 90

二、落后地区行为 92

第二节 转移动态与收敛 94

第三节 福利分析 98

第四节 模型扩展 101

一、非单调模仿成本 101

二、相互模仿与蛙跳 107

第五节 收敛机制与经验含义 109

第六节 主要结论 111

第五章 中国地区增长收敛机制的数值模拟 112

第一节 模型设定 112

一、基本经济 113

二、先发地区 113

三、后发地区 114

四、启动概率 114

第二节 数值模拟结果 115

一、参数设定 115

二、模拟结果 116

三、局部扩散效应 118

第三节 福利效应分析 120

一、地区收敛的影响因素 120

二、福利效应 121

第四节 总结性评论 123

第六章 制度变迁对中国地区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 124

第一节 增长分解的方法 124

一、索洛增长核算 125

二、增长核算与增长动力 126

三、基于内生制度变迁模型的增长分解 127

四、制度效率与技术效率的测度 128

第二节 资本产出弹性的确定 130

第三节 增长分解结果 134

第四节 增长分布分析 142

第五节 主要发现与结论 149

第七章 制度效率对中国地区差异的贡献分析 151

第一节 地区差异的水平分解方法 151

第二节 各增长因素的收敛判断 154

第三节 各因素影响的校准分析 157

第四节 地区差距分解结果 162

一、三大地带间水平差异分解 162

二、地区总体差异的分解 164

三、地区内部差异的分解 167

第五节 主要发现和结论 173

第八章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174

第一节 中国地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简要回顾 174

第二节 基于增长收敛分析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考 177

第三节 促进地区增长收敛的政策建议 178

附录一 数据说明 181

一、产出、人口和劳动力数据 181

二、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182

三、人力资本估算 182

四、技术代理变量 183

五、制度水平测度 183

附录二 方法说明 186

一、方差和标准差 186

二、Theil指数的计算方法 186

三、核密度估计和检验方法 187

参考文献 189

后记 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