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甘肃社会犯罪问题研究
当代甘肃社会犯罪问题研究

当代甘肃社会犯罪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仲碧,张谦元主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6083774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国际商法下一篇:旅游法论丛 第2辑
《当代甘肃社会犯罪问题研究》目录

概论篇 1

第一章 预防与控制犯罪——当代甘肃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 1

第一节 跨世纪的奋斗目标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1

一、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和市场调节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机制 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 3

第二节 新的矛盾与社会犯罪 4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新的矛盾与社会犯罪 5

二、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犯罪 6

三、改革中社会心理和观念变化与社会犯罪 10

第三节 依法治国,控制和防范各类社会犯罪 14

一、加强法制,化解矛盾,继续保持社会稳定 14

二、强化控制,预测犯罪,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5

三、发展经济,振兴甘肃,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和贫富反差 16

第二章 当前社会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其态势 18

第一节 社会犯罪的基本现状 18

一、盗窃、抢劫、诈骗三类侵财犯罪占较大比例 19

二、毒品犯罪严重并呈增多趋势 20

三、暴力性犯罪增多,且危害严重 22

四、犯罪的有组织程度提高 23

五、青少年犯罪仍很突出 23

六、经济犯罪持续上升 24

第二节 社会犯罪的特点分析 25

一、智能型 25

二、奢侈型 26

三、职业型 26

四、团伙型 27

五、派生型 28

六、流窜型 29

第三节 社会犯罪的态势预测 29

一、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犯罪所占比重将继续增大 30

二、毒品犯罪活动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30

三、严重暴力犯罪将会继续呈上升趋势 30

四、团伙犯罪将增多,并向黑社会性质发展 31

五、杀人、伤害案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动向 32

六、城市某些犯罪将会向农村蔓延 32

七、各类经济犯罪会不断增加 32

第三章 贫困——甘肃社会犯罪的深层次问题 33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现状 33

一、贫困面大 33

二、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34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下 36

第二节 贫困落后的成因 39

一、自然环境恶劣 39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 43

三、地区倾斜政策的推动 45

第三节 贫困落后的现实犯罪表现 47

一、盗窃、抢劫类犯罪连年居高不下 47

二、毒品犯罪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48

三、拐卖妇女犯罪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 48

四、卖淫现象日益增多,不断蔓延 49

五、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大幅度上升 49

第四章 周边国家社会犯罪对中国西部的渗透和影响 51

第一节 跨国界的毒品犯罪 51

一、来自“金三角”的毒品渗透 52

二、毒品渗透的特点与反渗透对策 53

第二节 西方反华势力与分裂祖国犯罪 55

一、达赖集团是西方反华势力的忠实工具 56

二、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58

重点犯罪篇 60

第五章 盗窃犯罪 60

第一节 盗窃犯罪严重化的特征 61

一、盗窃犯罪数量剧增,重特大案件比例加大 61

二、多发性盗窃案件量大面广,危害程度严重 61

三、盗窃侵犯的客体广泛,类别多样 63

四、盗窃犯罪主体复杂,带有明显的内外勾结性、流窜纠合性及劣根性 65

五、作案手段智能化、专业化,作案成员团伙化 66

第二节 盗窃犯罪严重化的原因 66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道德滑坡是促使盗窃犯罪严重的重要因素 67

二、复杂的社区环境是诱发盗窃犯罪的间接因素 67

三、执法不严,管理不善,人们思想麻木是导致盗窃犯罪严重的客观因素 68

第三节 遏制盗窃犯罪的若干对策 69

一、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9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 69

三、打防结合,强化管理,主动预防 70

四、刑嫌调控,拓宽破案渠道,严厉打击各种盗窃犯罪 71

第六章 毒品犯罪 73

第一节 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73

一、当前全国毒品犯罪的特点 74

二、甘肃省毒品犯罪的特点 76

第二节 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原因 78

一、高额利润和巨大的市场是毒品犯罪持续上升的根源 78

二、对毒品犯罪打击不力,客观上放纵了毒品犯罪 79

三、复杂的客观环境也是毒品犯罪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80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及遏制对策 82

一、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82

二、遏制毒品犯罪的对策 84

第七章 暴力犯罪 87

第一节 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87

一、总量增加,特大恶性案件比重加大,呈持续上升态势 87

二、范围和规模扩大,具有明显的多元高发性 88

三、农村犯罪继续升级,农民参与暴力犯罪比重增大 89

四、暴力犯罪结构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多发性和反社会性 90

五、犯罪手段多样化,促使暴力犯罪形成高发状态 92

第二节 暴力犯罪持续上升的原因 93

一、暴力犯罪上升的基本社会原因 93

二、复杂的社区环境是孕育诱发暴力犯罪的特定因素 95

三、交通特殊的运作环境给暴力犯罪创造了条件 95

第三节 遏制暴力犯罪的对策 96

一、总体疏导,堵源截流,构筑防线 96

二、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动态防控机制 98

三、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切实落实党的专项整治和严打方针 98

第八章 团伙和有组织犯罪 100

第一节 团伙和有组织犯罪的特点 101

一、犯罪主体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101

二、发展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烈强度大 102

三、纠合方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演化,具有大跨度的勾连性 103

四、犯罪活动猖獗,危害程度严重,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104

五、逃避打击伎俩不断增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对抗性 104

六、带政治目的的有组织犯罪在增多,犯罪的反社会性加强 105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打击与防范 105

一、选择主动进攻策略,以联合对联合 105

二、建立群管、群控、群防、群治的全方位防控体系 106

三、以变应变,因地制宜,因案制策 107

四、强化情报信息手段,拓宽大众信息渠道 107

五、切实加强枪支弹药管理 108

第九章 经济诈骗犯罪 109

第一节 经济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动向 109

一、发案率逐年攀高,个案案值惊人 109

二、犯罪主体扩大化、团伙化 110

三、诈骗领域不断扩张 110

四、侵害的重点对象是企业 111

五、犯罪活动趋向国际化 111

第二节 经济诈骗犯罪的类型与手段 112

一、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112

二、在金融领域内进行诈骗犯罪 114

三、双簧诈骗 118

四、利用商品广告进行诈骗 120

五、利用抵押贷款进行诈骗 120

第三节 经济诈骗犯罪增多的原因 121

一、管理漏洞大,犯罪分子有隙可乘 122

二、法律不适应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 123

三、有关部门配合不力,处罚失度 123

四、诱发经济诈骗的因素增多 124

第四节 经济诈骗犯罪的治理 125

一、依法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 125

二、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和企业依法管理制度,提高其防骗识骗能力 126

三、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治理 127

第十章 贪污贿赂犯罪 128

第一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及动向 128

一、领导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突出,大案和要案连锁,且呈上升态势 129

二、经济热点部门,司法、行政执法部门,县直机关、乡镇站所的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明显增加,犯罪主体相对有一定的职业特点 130

三、共同犯罪增多,串案窝案增多,犯罪手段隐蔽狡猾、诡秘多变 131

第二节 贪污贿赂犯罪上升的成因 132

一、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 132

二、权力制约机制软弱,干部人事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133

三、法制建设滞后,惩办打击不力 134

四、价值观取向错位,道德观念出现滑坡 135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135

一、贪污贿赂犯罪严重破坏经济建设 135

二、贪污贿赂犯罪极易聚积和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 137

三、贪污贿赂犯罪严重危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损害社会风气 138

控制预防篇 140

第十一章 完善法律机制与防范社会犯罪 140

第一节 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140

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140

二、市场经济法规体系建设 142

第二节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机制 144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144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控制 146

第三节 惩治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 148

一、坚决清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维护法律公正 148

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 151

第十二章 流动人口犯罪的防范和控制 153

第一节 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 153

一、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实质和特殊表现 153

二、流动人口犯罪是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 156

第二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表现和原因 159

一、流动人口犯罪的表现特点 159

二、流动人口犯罪严重的原因分析 160

第三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 163

一、减少农民盲目外流,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163

二、加强立法,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制化 165

三、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网络 166

四、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务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劳动部门在劳动管理中的作用 167

五、积极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活动 168

第十三章 农民犯罪与农村治理 170

第一节 农民犯罪的类型、构成及地域特点 170

一、农民刑事犯罪的主要类型 171

二、农民刑事犯罪的年龄构成和地域特点 174

第二节 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犯罪成因 175

一、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与农民犯罪 175

二、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农民犯罪增多 177

三、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弱化与农民犯罪增多 178

四、基层司法机制不健全、不适应,对犯罪活动打击不力,也是农民犯罪增多的重要原因 179

第三节 农村治理与犯罪防范 180

一、加强农村司法建设,增强打出力度 180

二、强化乡镇政府的法制功能,开展依法治村 182

三、深化农村普法,注重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84

四、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86

五、改善干群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87

第十四章 脱贫致富与犯罪预防 189

第一节 加大扶贫力度,实现农村脱贫 189

一、加强扶贫开发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189

二、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190

三、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 190

第二节 大力发展国有、民营经济 192

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192

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194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及再就业工程与预防犯罪 197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特殊功能 197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197

二、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的社会稳定机制 198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0

一、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着内在联系 200

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1

第三节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 202

一、再就业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犯罪的重要一环 202

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近期工作与长期对策 204

第十六章 青少年犯罪与现代家庭整合 207

第一节 现代婚姻家庭关系的变化 207

一、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 207

二、家庭规模趋小,两代人家庭增多,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大 209

第二节 家庭的变化与青少年犯罪 209

一、婚姻家庭关系失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209

二、独生子女教育面临新问题 210

第三节 家庭整合新机制的构建 212

一、建立和完善新型婚姻家庭制度 212

二、把家庭教育纳入大教育的范围 214

三、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现代家庭整合 215

第十七章 依靠法制与遏制腐败性犯罪 217

第一节 依靠法制是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共同抉择 217

一、依靠法制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国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做法 217

二、运用法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多年来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总结 219

第二节 惩治腐败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220

一、依靠法制惩治腐败是法制建设本身的必然要求 220

二、依靠法制惩治腐败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21

三、依靠法制惩治腐败也是解决目前我国法律实施方面存在着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等问题的基本途径 222

第三节 遏制腐败性犯罪的法制对策 223

一、加快立法,健全反腐倡廉法规体系 223

二、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严格执法 224

三、采用严厉的制裁与高薪养廉相结合的措施 225

四、不断完善有关经济管理制度,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225

五、加强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育工作 226

六、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要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和法律的制裁 227

第十八章 思想道德建设与防范社会犯罪 229

第一节 转型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滑坡的原因 229

一、转型期的思想道德状况 229

二、当前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的原因 231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234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实效 234

二、树立道德新风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35

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236

第十九章 优化文化环境与防范社会犯罪 238

第一节 文化环境与社会犯罪 238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受到强烈冲击,文化市场出现混乱,是社会犯罪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38

二、异质文化的整合,使传统文化对大众的影响力大大削弱,“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对人们的行为作用具有两面性 241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必须法制化 244

一、完善文化市场立法 244

二、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245

三、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扫黄打非” 245

四、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 246

第三节 文化事业发展与精品战略 247

一、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 247

二、加强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 249

第二十章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犯罪的控制与防范 251

第一节 民族地区社会犯罪的现状 251

一、盗窃、抢劫等侵财型犯罪突出 252

二、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提高 252

三、毒品犯罪日趋严重 254

四、经济犯罪明显增多 254

第二节 民族地区社会犯罪的原因 255

一、资产阶级思想和各种剥削阶级思想的存在,严重腐蚀着一些人的灵魂 255

二、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文盲、法盲多 256

三、经济落后,发展差距拉大,容易引发犯罪 256

四、社会管理失控也是构成违法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257

五、民族宗教纠纷处理不当也会引发某些犯罪 258

第三节 民族地区社会犯罪的防范 259

一、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59

二、搞好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0

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261

四、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 263

第二十一章 实现经济建设重点西移与预防社会犯罪 265

第一节 经济建设重点西移的时代意义 266

一、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266

二、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是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66

三、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66

四、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的综合国力及整体竞争能力必须有较大的提高 267

五、经济建设重点西移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67

六、经济建设重点西移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需要 267

七、西北地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67

第二节 经济建设重点西移中的社会问题 268

一、环境问题 268

二、外来人口犯罪问题 270

三、经济犯罪问题 271

第三节 经济建设重点西移与犯罪预防 272

一、立法预防 272

二、执法预防 274

三、制度预防 275

第二十二章 治安体系重构与控制犯罪战略定位 277

第一节 重构治安体系 27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安防范体系不断加强 277

二、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治安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279

三、加强治安体系建设 281

第二节 “严打”战略 283

一、“严打”战略的特殊地位及实效验证 283

二、“严打”的深化 285

第三节 综合治理战略 286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为解决我国的社会治安问题所提出的一项战略方针 286

二、实施综合治理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287

第四节 公民参与战略 289

一、当前影响公民参与积极性的不良因素 289

二、公民参与战略的实施 292

第二十三章 综合治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思路 294

第一节 综合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294

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治理原则面临新问题 294

二、综合治理管理体制表现出不适应 296

第二节 转型期综合治理运行体制的思考 298

一、严格规范,统一机构 298

二、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真正把综合治理目标变成硬指标 299

三、理顺关系,齐抓共管,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大局 301

四、强基固本,狠抓落实 304

后记 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