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鲁迅小说的创作技术
鲁迅小说的创作技术

鲁迅小说的创作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相康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40212659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鲁迅小说的创作技术》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鲁迅小说的视角技术 7

第一节 视角的类型及其特征 7

局外视角:作者身处局外 8

采用散点透视 9

时空处理有着最大自由 10

局内视角:作者角色消隐 16

采用焦点透视 19

外在生活时空的单向流动和组合及内在生活时空的多线放射和网络状态 21

第二节 视角的转换及其方法 28

局外视角与间接内视角的转换:作者把视角暂时交给人物 28

作者把视角收归自己 29

局外视角与直接内视角的转换:由局外到局内再到局外 31

由局内到局外再到局内 32

局外局内连续转换 32

直接内视角的转换:双层次第一人称的直接内视角相互转换 33

单层次第一人称的直接内视角相互转换 36

第三节 视角的选择及其意义 38

视角的选择与情节提炼有关 38

视角的选择与人物刻画有关 43

视角的选择与主题表现有关 47

视角的选择与叙述风格有关 53

第二章 鲁迅小说的章法技术 56

第一节 断续交替·虚实结合 57

在主要情节未展开之前以断形成断续交替 58

在情节发展的紧要处以断形成断续交替 58

在两条线索平行发展时以断形成断续交替 59

加入叙述者的主观因素以断形成断续交替 59

变换叙述角度以断形成断续交替 60

实写其果而虚写其因以形成虚实结合 61

实写其表而虚写其里以形成虚实结合 62

实写其质而虚写其量以形成虚实结合 63

第二节 疏密转换·张弛有致 64

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确定疏密转换 64

从表现作者主观倾向的需要出发确定疏密转换 65

从创造统一而富有变化的情景需要出发确定疏密转换 66

以有节奏地引入新的矛盾因素达到张弛有致 67

以暂时中止矛盾冲突的发展达到张弛有致 68

以改变矛盾的态势达到张弛有致 68

第三节 宾主互衬·正反相因 70

由性质相反的人物组成宾主互衬 70

由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组成宾主互衬 71

由本质相同或相近而表现形态不同的人物组成宾主互衬 72

以正反相映形成正反相因 73

以正反相融形成正反相因 76

第四节 抑扬并用·冷暖对立 77

利用事物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的差异构成抑扬并用 78

利用认识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构成抑扬并用 79

通过不同感情基调的事件之间的对比构成冷暖对立 82

通过人物心绪与环境氛围之间的对比构成冷暖对立 84

通过人物行为表里之间的对比构成冷暖对立 85

通过作者主观情感与描述笔调之间的对比构成冷暖对立 86

第五节 隐显得宜·强弱分明 87

以显托隐造成隐显得宜 87

化隐为显造成隐显得宜 88

寓隐于显造成隐显得宜 90

通过场面调度造成强弱分明 92

通过情节安排造成强弱分明 93

通过人物配置造成强弱分明 94

第三章 鲁迅小说的笔法技术 96

第一节 预示:创设人物的命运之谜 96

行动透露式预示 97

环境呈现式预示 97

事物联系式预示 98

第二节 换位:促使人物“动”起来 101

情境式换位 101

机缘式换位 103

情势式换位 104

喜剧式换位 105

第三节 突变:激化人物的矛盾冲突 106

误会式突变 107

偶合式突变 110

意外式突变 115

第四节 支点: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 120

趁机式支点 121

寄托式支点 122

蕴涵式支点 123

层进式支点 124

第五节 取影:传达人物的形神情态 126

剪影式取影 126

投影式取影 127

虚影式取影 129

第六节 比照: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130

横向式比照 130

纵向式比照 131

表里式比照 133

第七节 延宕:丰富人物的思想性格 136

事件进程式延宕 136

细节描写式延宕 137

抒情展开式延宕 137

第八节 绕笔:显示人物的形象魅力 140

侧绘式绕笔 140

映衬式绕笔 143

第九节 垫衬:加强形象的感染力量 145

铺垫式垫衬 145

重复式垫衬 147

铺张式垫衬 149

加倍式垫衬 151

第十节 摹写:活画事物的形象特征 151

形象式摹写 152

特性式摹写 153

氛围式摹写 153

第十一节 幽默:揭示生活中的乖谬处 157

夸张式幽默 157

比喻式幽默 160

对照式幽默 161

第十二节 讽刺: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 162

实中见奇式讽刺 163

矛盾揭露式讽刺 166

特别一提式讽刺 169

夸张式讽刺 171

第十三节 点化:挑亮作品的题旨之光 174

时机式点化 174

引导式点化 175

延伸式点化 176

意蕴式点化 176

微言式点化 176

警辟式点化 177

第十四节 闲笔:增添作品的韵外之致 178

暗透式闲笔 178

外加式闲笔 179

插话式闲笔 182

第十五节 象征:拓展读者的审美空间 183

局部式象征 183

贯串式象征 184

体系式象征 188

第四章 鲁迅小说的语言技术 191

第一节 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个性化 192

运用蒙太奇式句群和跳脱句体现人物语言灵活性的口语化特色 192

运用不完全句体现人物语言减省性的口语化特色 195

运用追加句体现人物语言复沓性的口语化特色 196

运用回响句体现人物语言反馈性的口语化特色 199

运用自然音节体现人物语言节奏性的口语化特色 203

在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07

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10

在正确处理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中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13

在突出人物语言的动作性的同时实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19

第二节 叙述人语言的民族化和风格化 223

采用人民群众口语使叙述人语言具有通俗性的民族化特色 224

吸收古代汉语中有益的养料使叙述人语言具有传统性的民族化特色 227

吸取外国语言中的精华使叙述人语言具有开放性的民族化特色 229

辞约而达意使叙述人语言具有简炼性的民族化特色 230

用词巧妙多变使叙述人语言具有丰富性的民族化特色 240

于深沉见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53

于浓郁见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55

于含蓄见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57

借文思转折显示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58

借声调抑扬显示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61

运用杂感笔法显示叙述人语言沉郁的风格化特色 2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