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志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92669
  • 页数:4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创新的一种尝试,主要体现在:第一,全书贯彻马克思新哲学的从实践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理解的一系列统一:实践的唯物论与辩证法、历史观的统一;实践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价值论的统一;实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生观的统一。第二,全书在从实践理解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并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的阐释。如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实践理解,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对人类世界、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理解,对发展的本质、真理的本质、价值的本质、人生的本质的实践理解,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历史观的三大规律的实践理解等。第三,全书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意蕴和性质。全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都注重揭示出其方法论意义,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对相关哲学问题的思想,又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对相关哲学问题的思考,以增强其培育人、塑造人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目录

第一章 时代精神的精华 1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历史形态 1

(一)哲学的学科性质与社会功能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派别 7

(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创新与基本特征 2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实基础与思想资源 2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历史创新 2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9

三、科学地理解、把握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45

(一)科学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45

(二)科学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59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9

(一)关于世界的本质的哲学争论 5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 66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73

(四)把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重要意义 85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 93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 93

(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96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98

(一)时间、空间与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99

(二)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16

(三)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11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22

一、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122

(一)实践的概念、科学规定与基本特征 122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 127

(三)实践与人、人类社会、社会生活的本质 131

二、实践与世界分化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138

(一)实践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38

(二)实践与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142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人—自然—社会”的统一 145

(四)从实践理解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重大意义 152

三、人对现实世界的实践把握 156

(一)人把握现实世界的基本方式 157

(二)人以实践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基本环节 161

(三)从实践理解、把握现实世界与实事求是 16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173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立及其实质 173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73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传统辩证法的改造 181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186

(一)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7

(二)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1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规律与实践基础 198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06

(一)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206

(二)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220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23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40

一、认识的本质、基础、结构、机制与规律 240

(一)认识的本质 240

(二)认识的基础、结构、机制与规律 248

二、认识的真理性 264

(一)真理的本质、属性 264

(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检验 276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82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282

(一)唯心主义历史观及其主要缺陷 282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及其重大意义 286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动力系统 293

(一)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与基础 293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297

(三)人类社会的动力系统 313

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324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324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327

(三)“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律 331

(四)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338

第七章 社会进步与科学的人生观 352

一、社会形态更替与社会进步 352

(一)社会形态及其划分 352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 361

(三)社会形态更替与社会进步 370

二、科学的人生观与人生理想 375

(一)人生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375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理想 386

附录:价值与人生价值 397

参考文献 3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